你都讀研究生了,還沒對象啊?

昨晚和朋友聊天,很久沒聯繫聊了一會兒,他突然來了一句,“你都讀研究生了,還沒對象啊?你學校那麼多小哥哥,再不抓緊你想相親啊?”

他話鋒一轉,我頓時有點沒跟上節奏。一下子想到前一陣群裡的小夥伴們問我什麼時候脫單,想起幾天前同齡的小夥伴已經領證結婚,想起來爸媽旁敲側擊頻頻暗示我……

你都讀研究生了,還沒對象啊?

他們為我著急,我自己又何嘗不知道呢?但找對象這件事可不是簡簡單單看對眼就可以,尤其是在研究生這個更為尷尬的階段。

記得上高中的時候,老師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誰現在談戀愛就是傻子,大學你們會遇到更好的,但是前提是你考得好。大學的層次,決定了你們未來遇到的人。

於是每個人都拼命學習。上了大學才發現事實是,由於專業、院校、男女比例等條件的限制,想找到一個合適的對象並不容易。

好的都已經名草有主,一般的又看不上,索性自己一個人泡圖書館學習,想著到一個綜合院校,優質男青年肯定一抓一大把。

然鵝,就我自己的專業來說吧,高中的時候班級還有十多個男生,到了大學就六個,研究生了只有兩個。

研究生階段比論文更著急的事情,彷彿一夜之間成了怎樣脫單。

很不幸,我也被推向了這個隊伍中。

但據我兩個月的研究生生活來看,研究生脫單真的是太太太太太太難了。

你都讀研究生了,還沒對象啊?

01“研究生比大學脫單,難在沒時間”

我最真切的感受就是上了研究生之後,大家都對自己的生活有了清晰的認知,文科方向的忙著泡圖書館看書,寫出好論文。理工科方向的忙著和導師團隊做實驗,拿出科研成果。

大家的時間多了,但都用在了學習和自我提升上,就算是舍友一天也就早晚見,更別提什麼活動了,social時間和本科相比,可以直接忽略不計,更簡單了,也更侷限了。

沒幾節課,沒什麼團體活動,班級的人可能都認不全,和同師門,同實驗室的人也僅僅是眼熟。

以前在知乎上看到這些的時候,我都是不信的,怎麼也有個例。但眼見為實,我被迫相信了。

不論你是想學習還是不想學習,導師都可以隨意給你安排任務讓你學習。不論你想社交還是不想社交,學習的壓力讓你提不起興趣,寫完了嗎?寫好了嗎?發表了嗎?三連問讓你懷疑人生。更別說還沒人組織,得自己去碰緣分了。

在這個三四萬人的校園裡,我每天見到的人除了固定有舍友,其他都是一面之緣的路人,來不及說一句話就匆匆別過,知道研究生脫單難在哪裡了吧?

但我真的遇到隔壁宿舍的女生到了研究生,沒幾天就找到了對象,每天我揹著大書包下樓去圖書館的時候,都會看到女生從宿舍精心打扮,滿心歡喜走出來,然後在樓下和男朋友牽手一起走遠。

只剩我一個單身狗留在原地。

我一直認為在研究生期間,有一個伴侶同行扶持,是一件很有底氣的事情,有一種和戰友並肩作戰的感覺。所以充滿了期待。

會在閒暇的時候偶爾想一下,怎麼人家輕輕鬆鬆就找到對象了,而我卻不可以呢?是我不夠漂亮,還是不夠優秀?

但是很快這種感覺就消失了,當我深夜還聽到隔壁女生在走廊裡打電話抱怨男朋友佔用了她學習時間的時候,我才知道戀愛也是有得有失的,不是盡如我所看到的那般完美。

想要得到對象的陪伴,就意味著學習時間的減少。想要好好搞科研,可能沒有時間談戀愛。

戀愛如果想要一個對象,幾句話就可以開始,但如果想遇到一個合適的人,是需要等的,也需要長時間磨合。有的人很快就遇到了,有的人卻要等很久。

多等一陣子沒有什麼,重要的是在等的時間裡,知道自己等什麼人,沒有浪費時間。

你都讀研究生了,還沒對象啊?

02 “讀研以後,更理性了”

可能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感同身受了,小時候相信故事裡的童話,相信灰姑娘會有王子來拯救,而現實是王子根本不知道你在哪裡,更別提人家會不會理你了。

經歷過考研的人,都深深知道學歷的重要性,拼了老命考上來的,誰也不希望到時候畢不了業。考研讓我們知道,想要更好的生活不能奢望別人,只能靠自己。

同齡人已經賺錢養家,我們在校園裡不能僅僅是應付考試,60分萬歲就可以了,不能只想著吃什麼,玩什麼,去哪兒旅行了,更多要考慮的是怎麼兼職賺錢,怎麼規劃職業生涯,找到合適的工作。

在這種壓力下,談戀愛就成了一件很矛盾的事。

渴望純粹的校園戀愛,但是這個年紀很難不摻雜條件去考慮,總會想兩個人的三觀是否真的相投?就業後會在一起嗎?在什麼地方定居?家裡是否會看好支持?很多很多的問題與權衡,讓愛情變成奢望。

我朋友的表姐博士畢業已經快30了,現在在央企工作,人很漂亮,薪水很高,就是到現在也沒有對象,她家裡非常著急,每次聚會七大姑八大姨都會給她介紹各種對象,但她都沒看上。

一次過年的聚會上,她實在不想再讓家裡人操心,就直接在飯桌上說了一句:“我知道大家都是為我好,但是別催我了行嗎?我自己心裡有數。”

她媽直接回了句:“早知道現在你剩下了,就不應該讓你讀那麼多書,書讀多了,人都傻了,30了還挑什麼?”

通過朋友的講述,我不由得嘆了一口氣。別人說還好,自己的媽也這樣說,她表姐得多傷心。

朋友接著說,她媽通過這件事情也告訴她研究生畢業就差不多了,不要念博士,女博士沒人敢要。還一直催她趕緊找對象,要不表姐就是她的未來。

我們都越來越贊同蔣方舟的那句:一定要努力讀書,要不你的三觀都是親戚朋友決定的。

表姐的故事不是個例,我還看過聽過很多,身邊沒有並行的人就自己前行,想要的拼命去爭取,得不到也能釋懷。

很多時候想過自己期待的生活,需要理性一些。

你都讀研究生了,還沒對象啊?

03“談戀愛是一件很累的事情”

我一個同學和大學時的男朋友異地戀,每天從圖書館回去已經快十點,洗漱之後再打電話,經常一打就到凌晨。

有時如膠似漆,甜甜蜜蜜,但更多時候一言不合就吵架,拉黑微信,互相慪氣,然後又反反覆覆打電話。

談戀愛有時候會心累,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一樣,世界上也不會有完全般配的情侶,磨合的過程中,都有拌嘴,有吵架,有冷戰,甚至有分手。

男生不懂女生的心思,女生又敏感細膩。男生覺得莫名其妙,女生覺得不在乎,這些都無形之中讓愛情變得累。

每天看文獻、看原著,整理資料,或者做實驗、寫報告已經很容易暴躁,脫髮了,如果還要再拿出精力去思考對象到底愛不愛自己、他的一句話是什麼意思,懷疑這個懷疑那個,那戀愛反而太折磨了。

科研累就已經很難了,如果還要再為愛情累,那要這愛情幹嘛呢?

但不得不說,心智成熟穩重的人,是能夠兼得愛情與學業的。

在我身邊就有一對模範情侶,他們是我的學長學姐。在讀研的時候,兩個人會一起學習、一起運動、一起旅行、一起寫論文。一邊進步一邊經營愛情。

畢業後,本來是糙漢子的學長,為了照顧學姐,主動承擔起了做家務做飯等事情。我記得他以前懶得連地都不願意拖,現在的朋友圈卻開始往家庭婦男方向轉了。

本來性格內向的學姐,原來什麼事都喜歡憋在心裡,現在也慢慢開朗活潑了起來,經常看到她的甜蜜笑容。

他們願意在對方身上花費時間,做事情的時候想著對方,相處三年,感情越來越好,婚戒已經買好了,婚期也提上了日程,羨煞旁人。

所以呀,愛情的累因人而異,不能適合的人往往比較痛苦,可能畢業什麼都得不到,而能適合的人總是大贏家,學業愛情雙豐收。

你都讀研究生了,還沒對象啊?

04“身邊的人都有對象了,我也應該有”

我曾經聽過一個線上朋友的故事,在她24歲的時候,認為自己應該有一個對象了,因為研究生的其他同學都有,所以她就在一個公眾號裡發佈了招婚帖,把自己的各種要求羅列上去,結果還真的遇到了一個男生。

他們在一起吃飯,看電影,逛街,隨著對男生的深入瞭解,她對男生有了好感,認為他很優秀,而男生覺得她思想簡單,生活單調,兩人沒有共同話題,最後分了手。

很多人也有過這樣的誤區,覺得研究生期間如果再不找對象,就要被相親了。於是為了找對象而找對象,並不會考慮那個人合適不合適,就一頭扎進去。相處幾天,覺得不合適,就隨便分了手。

我們的年紀在增長,心智也應該隨著增長,一個成年人應該懂得避免從眾,在愛情中迷失自我。

曾經有一個著名的戀愛實驗,實驗人員找來100位正值青春年華的大學生,男女各半。

實驗規則是:

1. 男女共100人,男生單數編號,女生雙數;

2. 編號為1~100,但他們不知道數字最大的是100,最小的是1;

3. 編號貼在背後,自己只能看見別人的編號;

4. 大家可以說任何話,但不能把對方的編號告訴對方。

5. 實驗要求:大家去找一個異性配對,只要兩人加起來的數字越大,得到的獎品越高,獎金歸他們所有;

6. 配對時間有限。

大家猜猜結果怎樣?

數字比較大的同學身邊很快聚集了一群人,他們用自己的語言,行為去感動對方,以期待獲得最高的獎金。而背後數字是個位的同學,儘管也在努力參與,但總是以各種理由被拒絕。

心理學家通過實驗發現,絕大多數人與自己的配對對象都是非常接近的數字,在實驗裡,55號男生他的對象通常是50-60之間的女生,倆人數字相差20以上的情況非常罕見。

也就是常說的”門當戶對“,但現在的門當戶對不僅僅是過去的金錢與地位般配,更多的是三觀契合。

你都讀研究生了,還沒對象啊?

比如一個博士學歷的人,是罕見會與小學學歷的人在一起的,因為兩人的溝通層次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博士說買一個靠近中心地段的房子,未來教育和醫療資源都會很便利,而小學學歷的人只會說太貴,埋怨對方敗家。

以前我們會覺得戀愛是兩個人的事,但是其中的很多小事都能看得出來差異,選擇思考模式和認知水平相同的伴侶,這是成年人心照不宣的默契。

值得一說的是,100號女生的配對對象竟不是99號男生,而是73號男生,這令很多人詫異不已。

100號女生被追求者衝昏了頭,她採取的策略是等待更好的,更大數字的男生。等到大家都配對完畢,她開始慌了。於是在剩下的男生裡找了一個數字最大的,也就是73。

這一點也很現實,每個人都在等待更好的對象,殊不知最好的可能就在身邊,但自己沒有看見。

最好的年華只有幾年,如果一直考慮的都是我要找到更好的,而不提升自己的話,浪費一把好牌也是經常有的事情。

這個實驗展現了戀愛中真實的一面,我們處於什麼編號水平,我們會選擇遇到怎樣的人?是般配,是差距,還是堅持不配對?

每一種不同的選擇都值得思考。

你都讀研究生了,還沒對象啊?

很多人都會說:我想遇到更好的人,那一定要先問自己一句:“對方憑什麼會看上我?”

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為了之後遇到一個喜歡的人,能夠有底氣走到他身邊,告訴他“你很好,但我也不差”。

我現在慶幸自己無比堅定地選擇了讀研這條道路,認識更多優秀的人,看到更廣闊的風景,雖然還是會聽到朋友的吐槽和家裡的敦促,看到很多甜蜜的情侶,但我還這麼年輕,可以成為想成為的任何人。

只要我們不浪費時間給予我們的珍貴,所有經歷都是收穫。

研究生談不談戀愛,還要自己看著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