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得職場留白藝術嗎?

你懂得職場留白藝術嗎?

01 楊修之死

東漢末年,楊彪的兒子楊修,才思敏捷,靈巧機智,後成為東漢相國曹操的謀士,官居主簿。曹操多猜疑,深怕人家暗中謀害自己,常吩咐左右說:“我夢中好殺人,凡我睡著的時候,你們切勿近前!”有一天,曹操在帳中睡覺,故意落被於地,一近侍慌取被為他覆蓋。曹操即刻跳起來拔劍把他殺了,覆上床睡。睡了半天起來的時候,假裝作夢,佯驚問:“何人殺我近侍?”左右以實情相告。曹操痛哭,命厚葬近侍。人們都以為曹操果真是夢中殺人,惟有楊修又識破了他的意圖,臨葬時指著近侍屍體而嘆惜說:“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曹操聽到後十分厭惡、忌憚楊修。

曹操與劉備為爭奪漢中展開大戰,曹軍連戰皆敗,曹操正猶豫是進軍還是退兵。廚師送來雞湯,他隨手捏起一塊雞肋咂吮,有感於懷,正沉吟間,夏侯惇進帳,請示夜間營中口令,操隨口回答:“雞肋”。惇傳令眾官,都以“雞肋”為夜間口令。楊修聞此,揣知曹操心欲退兵,便讓隨行軍士收拾行裝,準備歸程。夏侯惇請教楊修:“雞肋是什麼意思?”楊修說:“雞肋者,吃起來沒有味道,扔了還有點可惜。魏王以此比喻漢中,進不能勝,退恐蜀人笑,在此久留無益,不如早歸,來日魏王必定班師。”當夜,曹操心亂,手提鋼斧,出帳巡視,只見營中軍士都在準備行裝,大驚,急召夏侯惇問其故,惇答:“主簿楊修預先知道了大王退兵的意思。”曹操大怒,他素來忌恨楊修,遂以擾亂軍心為由,將楊修斬首。

楊修聰明過人,但是不懂給上司“留白”,曹操的小心思都被他一一點明道破,這種不留餘地的方式令上司大為不滿,甚至視其為威脅,最終將其殺害。

你懂得職場留白藝術嗎?

02 何為“留白”?

“留白”最早來源於中國畫上的一種手法,整幅畫中留下恰當的空白,虛實相間,突出主體,以形寫神,神形兼備,給人以想象的餘地。中國書畫界常說的“疏可跑馬密不透風”中的“疏”就是指佈局上的留白。這是一種巧妙的藝術表達,更是一種智慧,即凡事留有餘地

如果將這種留白的智慧,運用到職場交際中,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時候不說的話比說出來的話,更蘊涵道理,更有智慧。不論是面對領導、下屬還是同事,拿捏好職場交際的留白分寸,在職場上言不道盡、留有餘地,可以把握工作主動權,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

你懂得職場留白藝術嗎?

03 職場中如何“留白”?

一、領導者應善於留白。領導在安排工作、下達任務時應適當留白。點到為止更有利於激發下屬潛能、發揮其主動性和創造性。如果事無鉅細地言明道透、各項工作都一一列明說明,什麼細節都講清楚,員工按章執行就容易滋生懶惰心理,只做領導交代過的,不會主動思考,同時也限制了員工的個人發揮,壓制了員工的潛能。如果在安排工作時點到為止,員工在工作時會更謹慎,考慮的會更加全面,能夠想到領導沒有想到的,做領導沒有交代過的,生怕有所遺漏。

當員工犯錯或未達到工作效果時,作為領導要給對方留白,不要先入為主地批評對方,而是讓對方有發言的機會和解釋的時間。適當地留出時間和空間,目的是為了弄清事情的原委和隱情,可以幫助我們減少不必要的誤會和麻煩。當你控制住情緒,在此時留白,在錯誤上給予暗示點撥,對方不僅會感激我們的寬容和大度,也會認真反省自己的過錯,事半功倍。

你懂得職場留白藝術嗎?

二、下屬面對領導時要適當留白。下屬對於領導的留白同樣重要。不是說下屬在工作時要隱瞞和逃避,而是在特定場合的謙讓和尊重。有些話領導是不想說透的,這時你就只需意會,不必言明,如果不知深淺地去挑明,反而會多此一舉令上司不快。

三、與同事交流中注意留白。在和同事的對話交流的過程中,給別人留一點說話的空間。不要自顧自表達自己的觀點,只顧著滿足自己的傾訴欲,太過自我。留出一部分空白,讓他人有充分的時間、空間表述自己的意見。

在職場中除了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外,要會有耐心去聽別人的想法。別人在感受到我有在認真聆聽他們的想法後,也會樂意去聽聽我是怎麼想的。交流可以變得自然而輕鬆,有益於和諧職場人際關係的形成。傾聽並不會使你喪失表達的時間,反而可以促進你更好的表達。

四、留白話術。需要注意的是,在溝通交流時儘量少使用一些確定的詞語,如“一定”,“必須”等,給自己留有餘地,話不說滿、話不說盡。

當然,當你在表述你確切知道的事物時,可以真實自信地展現你對事物的熟知程度。

常言道:“樹稀不成林,樹密不生長。”留白是一門藝術,也是處事智慧,給別人留空間,才有自己的空間。

(圖片來自百度圖片 版權屬於原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