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嵐傾盡其一生的《四庫全書》命運如何

提起紀曉嵐相信很多人都是從《鐵齒銅牙紀曉嵐》這部劇中瞭解的,那個拿著大煙袋,擁有著三寸不爛之舌的紀曉嵐,紀先生。

紀曉嵐傾盡其一生的《四庫全書》命運如何

紀曉嵐姓紀名昀,字曉嵐,諡號文達,直隸滄縣人。通常被稱為紀曉嵐。紀曉嵐是清朝著名學者,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

乾隆三十八年開始纂修,編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200卷,收正式入庫書3461種;存目書6819種,93500餘卷。乾隆四十六年曆時八年紀曉嵐才將《四庫全書》初稿編撰完。

紀曉嵐傾盡其一生的《四庫全書》命運如何

紀曉嵐後來深感《四庫全書》總目卷帙浩繁,翻閱不便,紀曉嵐有編撰了《四庫全書》簡明目錄。後紀曉嵐經過長達五年增補終於將四庫全書編成。《四庫全書》編成當年乾隆皇上親自下令將《四庫全書》抄寫七部,分別藏於全國七藏書樓進行保存,一般被稱作七個版本。

這七大藏書樓分別為紫禁城文淵閣、遼寧瀋陽文溯閣、圓明園文源閣、河北承德文津閣、揚州文匯閣、鎮江文宗閣和杭州文瀾閣,其中紫禁城文淵閣、遼寧瀋陽文溯閣、圓明園文源閣、河北承德文津閣被譽為北四閣,其中揚州文匯閣、鎮江文宗閣和杭州文瀾被譽為南三閣。那麼最終這七部《四庫全書》最後命運如何?

紀曉嵐傾盡其一生的《四庫全書》命運如何

文淵閣版

位於內的主敬殿後(主敬殿為文華殿後殿),建成於乾隆四十一年(1776)。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1782),第一部《四庫全書》繕寫告成,入藏閣內。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紀曉嵐傾盡其一生的《四庫全書》命運如何

文宗閣版

乾隆四十四年鎮江藏書閣建成,乾隆賜名文宗閣,入藏《四庫全書》。道光二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文宗閣本《四庫全書》遭英軍破壞。

紀曉嵐傾盡其一生的《四庫全書》命運如何

文津閣版

乾隆三十九年,開始修建,次年修建完畢。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四庫全書》入藏。1913年,文津閣本《四庫全書》由國民政府運歸北京,藏於文華殿古物陳列所。1915年,撥交新成立的京師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前身),成為國家圖書館鎮館之寶。

紀曉嵐傾盡其一生的《四庫全書》命運如何

文瀾閣版

乾隆四十七年改建,次年年底完工。咸豐十一年第二次攻下杭州,文瀾閣《四庫全書》大量散佚。杭州藏書家丁申丁丙兄弟收集殘餘,得到8140冊,僅及原書四分之一。民國後,歸浙江省圖書館庋藏。1914年、1923年,兩次組織人力就丁氏兄弟鈔補未全者予以補鈔。文瀾閣本《四庫全書》始漸復其原,現藏浙江省圖書館。

紀曉嵐傾盡其一生的《四庫全書》命運如何

文源閣版

在內文源閣的匾額及閣內觀瀾匾額都是乾隆皇帝御書。文源閣前為玲瓏峰,上面刊有乾隆御製《文源閣詩》閣東的亭內有石碑,上刊御製《文源閣記》。文源閣本《四庫全書》在乾隆四十八年抄畢入藏。咸豐十年,英法聯軍入侵,大肆焚掠圓明園,文源閣本《四庫全書》化為灰燼。

紀曉嵐傾盡其一生的《四庫全書》命運如何

文溯閣版

乾隆四十七年,第二部《四庫全書》抄寫完畢,送藏文溯閣。民國時期,文溯閣《四庫全書》輾轉流徙,幾經危殆。1914年運京,存於保和殿。1925年,奉天教育人士擬辦圖書館,呈請北京國民政府當局索回此書。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東北淪陷,本《四庫全書》也落入日本人手中。日方曾假借所謂"國立圖書館"的名義代為封存。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文溯閣本《四庫全書》才又回到人民手中。文化大革命期間,因戰備需要,中央下令將文溯閣本《四庫全書》從瀋陽調出,運至甘肅存放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