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生存給寧波外貿帶來哪些進化的契機?

記者 嚴瑾

對於港通天下的寧波來說,外貿的重要性怎麼強調也不為過。今年一季度,寧波市進出口額為1842.2億元。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外貿”二字被提及了十次,足以說明穩住外貿的基本盤,便是穩住全市經濟的信心。然而,被迫打滿疫情“上下半場”的寧波外貿,面臨的考驗仍空前嚴峻。無論是海外實體店關閉導致的外需驟減,還是因防疫而暫停的線下展會,都預示著外貿人賴以拓市的“物理空間”正受到阻隔。

同時,一場“數字化生存”的變革,正在疫情的危機下悄然生長——放眼全國,廣交會已確定於6月15日在網上舉辦,而跨境電商、直播帶貨等業態,也在為外貿注入新鮮血液。

回到寧波,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特別指出,要“舉辦中東歐商品及國際消費品雲上展”,並“支持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提升發展”。在這背後,蘊含著哪些危中尋機的可能?

A

寧波舉辦的展會將如何“上雲”?

當前,全球的商務活動出行都不免受到疫情的影響。這也讓“網上展”成了業界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廣交會、消博會即將“上雲”的消息,讓不少寧波外貿人在全力以赴籌備之際,仍有些許好奇和疑問:“雲上交易會,究竟和阿里巴巴國際站等B2B交易平臺有何區別?如果是寧波自己新建的線上平臺,該如何確保有外商訪問的流量,併成功轉化為訂單?”

寧波市商務局對外貿易促進處處長費建明認為,要想辦好“網上交易會”,關鍵要在固定的時間段內,做到供需雙方交流的實時響應,以優化境外採購商的參展體驗。至於大家最關心的“引流”問題,依託“自帶流量”的第三方數字展貿平臺,將不失為一個良策。

這種形式早在4月28日就已初見端倪。當天,寧波“牽手”國內知名跨境貿易B2B平臺——中國製造網國際站,正式開啟長達72小時的“2020寧波出口商品全球網上展”。每家寧波展商的頁面都植入了即時交互視頻洽談室,得以讓企業和五洲四海的外商雲對話。

這樣一來,寧波的480家參展企業便能獲得與外商實時交談的機會;而中國製造網國際站本身的採購商客群也能因此多一個瞭解寧波製造的窗口。短短3天時間內,這場展會便達到了超過150萬人次的訪問量,成功將寧波的“供給側”與海外的“需求側”對接。

“寧波是全國第一座在中國製造網國際站開闢‘線上會客廳’的城市,這種模式還可推廣複製至其他城市。”費建明介紹道,“而寧波即將舉辦的網上消博會也將參照類似的思路,在全球知名的第三方數字展貿平臺上搭建。”在借力第三方“強強聯合”的同時,寧波的一些區縣(市)也在考慮“從零開始”,把渠道掌握在自己手中。4月14日,中國·鄞州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平臺正式上線,吸引力近800家鄞企註冊使用。接下來,該平臺將通過Google、Facebook等海外社交媒體渠道做營銷推廣,預計效果將在長期投入後顯現。

值得一提的是,全國各地紛紛“上雲”的展會,實則突破了傳統的地域限制,給了每座城市平等推介其品牌形象的機會。若是寧波率先通過數字展會,令“寧波製造”的原產地效應深入人心,在疫情結束後或將迎來更大的商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