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錘決定“涼茶之戰”的終局

近日,王老吉與加多寶之間的競爭再起波瀾。

王老吉和加多寶的“涼茶之戰”持續9年,這場曠日持久的經典商戰給企業家帶來哪些啟示呢?

是認知與視覺錘的力量。

任何通過改變認知獲得商業成功的企業都會離成功越來越遠,在付出高昂代價的同時,對戰局的扭轉也無補於事。這就是認知,這就是事實。

加多寶公司在起初通過“兩面罐”方式轉移王老吉在涼茶品類上的認知,同時,在廣告層面訴求:“全國銷量領先的紅罐涼茶改名加多寶,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加多寶公司企圖通過“改名廣告”轉移王老吉的認知資源,在消費者心智中建立“王老吉=加多寶=涼茶”的認知。

客觀來講,加多寶這招的確非常聰明,這一戰略在起初的確有效果,很多消費者把加多寶等同於王老吉。事實上的確如此,加多寶涼茶和王老吉涼茶在產品本身上沒有任何差異。所有的差異源於認知上的不同。

視覺錘決定“涼茶之戰”的終局

定位理論艾·里斯在多個場合,多次告誡企業:在消費者認知中建立差異化概念,而非產品,認知上的差異才是品牌長期生存之道。

當 “改名廣告”被禁止時,加多寶轉而訴求“涼茶領導者”。如果說加多寶的“改名廣告”具備一定的認知基礎的話,那麼,加多寶公司訴求“涼茶領導者”就沒有認知基礎可言,廣告傳播可信度,會被心智過濾掉。

加多寶在缺少認知基礎的情況下無法建立“涼茶領導者”地位。加多寶公司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關鍵,僅2012年加多寶的傳播費用就高達50億,哪怕再加50億,也無法建立這種“涼茶領導者”的認知。原因是王老吉等於涼茶領導者的認知根深蒂固。

事實上,加多寶在2012年銷量的確領先。事實與認知是兩個維度。

我們可以看到,產品能做到同質化,認知不能。事實上可以領先,但認知上必須遵循認知規律。關注認知、重視認知,在營銷中改變認知不可取。

視覺錘決定“涼茶之戰”的終局

扭轉戰局的關鍵力量:視覺錘

王老吉和加多寶這場“涼茶之戰”的核心在於另外二股力量:視覺錘和時間。在當時,因為兩個品牌大量的廣告投入,消費者心智很混亂,至於哪個品牌是正宗涼茶,哪個品牌是銷量領先,消費者很難辨別。

從名字上,從認知上很難區分兩個品牌的差異性。唯一的區別標準就落到視覺上,視覺成為消費者定義“正宗涼茶”的唯一方式。事實驗證了這點,自加多寶改用金罐之後,消費者的那種“熟悉的味道”就逐漸消失,勝利的天平逐漸朝著王老吉傾斜。

2018年初,加多寶重新使用紅罐,消費者認知上又一次混亂。據我觀察,很多消費者並不知道自己喝的紅罐涼茶是王老吉和加多寶。

視覺錘決定“涼茶之戰”的終局

王老吉和加多寶的“涼茶之戰”告誡中國企業家不要企圖去改變認知,也間接地證明了視覺錘在營銷中的重要意義。2012年,新一代定位大師勞拉·里斯提出視覺錘的觀念,並沒有受到企業家的重視。定位理論是超前的營銷掛念,視覺錘也是領先於時代的營銷觀念,加多寶與王老吉“涼茶之戰”揭示了視覺錘的力量,喚醒企業家對視覺的足夠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