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為什麼要學艾青的詩?2點介紹,孩子理解閱讀的原因

5月5日,是我國新詩泰斗艾青的逝世紀念日,24年前的這一天,這麼偉大的浙江詩人永遠離開了他這片深愛著的土地。今天,我們仍要時時聆聽他唱給祖國的深情的頌歌。

本文將結合課文《假如我是一隻鳥》,來介紹艾青詩歌的風格特點,從而幫助中學生走近這位偉大的詩人,讓孩子們愛上中學語文必讀名著《艾青詩選》。

中學生為什麼要學艾青的詩?2點介紹,孩子理解閱讀的原因

艾青簡介

艾青是我國新詩發展歷史上產生過重要影響,具有獨特風格的現實主義大詩人,是新詩在三十年代的主要代表詩人。即使在今天,我們仍可以從他的詩作中學到許多思想和藝術方面的東西,我們仍有必要對其作品進行深入而細緻的研究。下面我想對他的《我愛這土地》進行一點粗淺的分析。

1932年,艾青被捕,在獄中他開始了他的詩歌創作活動。1935年10月出獄後, 便開始了他的新詩創作的光輝時期爆發期。這一時期創作的大量詩歌可以分為兩組:一組寫於抗日戰爭爆發前後,稱為“光明組詩”;一組寫在抗日戰爭爆發以後,名為“北方詩草”。《我愛這土地》就是這組優秀的詩歌中的一首。雖然不能稱之為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但也能基本表現出這一時期的他的詩歌創作上的特點。

中學生為什麼要學艾青的詩?2點介紹,孩子理解閱讀的原因

青年艾青

憂鬱的愛國情結

艾青曾經說過:“詩人們在這殘酷的現實面前選取了兩條路,一些詩人是更英勇地投身到革命生活中去,在時代之陰暗的底層與艱苦的鬥爭中從事創作。他們的最高要求,就是如何能更真實地反映出今日中國的黑暗的現實;另一些詩人,則從這歷史的苦悶裡閃避過去,專心致志於一切奇瑰的形式之製造和外國的技巧的移植上。”

無疑,艾青選擇的是後者。抗日戰爭爆發後,艾青在戰亂中從東部沿海到中原,到北方,一直到延安。他在流徙中更多地看到社會現實,看到了在反抗侵略的戰鬥中民族所受到的苦難。他致力於用自己的詩作去真實地表現他所看到的一切。一味如早期從歐洲回來時, 吹奏那有歐羅巴味道的“清新而憂鬱的蘆笛”固然是不行的,但重複抗戰爆發期的“興奮、高昂”,即無助於詩人水平的提高,也不能完全忠實地反映抗戰持續階段的社會現實。這種“帶有濃郁憂鬱色彩的愛國主義情感”是以往所有情感的繼續和發展。

中學生為什麼要學艾青的詩?2點介紹,孩子理解閱讀的原因

日軍侵華照

《我愛這土地》一詩中,“嘶啞”、“暴風雨”、“打擊”“洶湧著我們的悲憤”、“死”、“腐爛”、“常含淚水”等詞組已經著力渲染出了一種濃郁的悲劇氣氛。如果再聯繫當時的情境: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肆虐著中國的土地,殺害著中國的人民,侮辱著中國的婦女,民族已經到危急存亡的緊要關頭。而戰爭要取得勝利並非易事,這要求中國人民用鮮血和生命去換取。

艾青的憂鬱正是基於對中國革命和抗日戰爭的長期性、艱苦性的深刻的認識與體驗。他這樣說過,叫一個生活在這年代忠實的靈魂不憂鬱,這有如叫一個輾轉在泥色的夢裡的農民不憂鬱是一樣的,屬於天真的一種奢望。

但憂鬱並不是代表著失望,並不意味著作者對前途失去了信心,恰恰相反,他憂鬱能給予讀者的是一種更加深沉的力量。他說:“把憂鬱與悲哀,看成是一種力!把瀰漫在廣大的土地上渴望、不平、憤……集中攏來……佇望著暴風雨來卷帶了這一切,掃蕩這整個古老的世界吧!”那憂鬱的色彩是因為詩人對民族和人民愛之彌深。


中學生為什麼要學艾青的詩?2點介紹,孩子理解閱讀的原因

日軍踐踏中國領土

其實在他的詩作中湧動著熱烈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嚮往。詩人往往在荒涼中萌出生機,暗淡裡透露出光亮。

你看即使在《我愛這土地》這樣的表達對災難深重祖國的熱愛的詩篇中仍然洋溢著美好的嚮往。你聽聽看“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他所歌唱的“無比溫柔的黎明”不就暗喻革命勝利後的美好生活嗎?

即使在黑暗中,詩人也從未失去過對美好明天的期望。對於作者這種深厚而複雜的感情,我們可以用詩人自己的詩中名句作為註釋:“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中學生為什麼要學艾青的詩?2點介紹,孩子理解閱讀的原因

《艾青詩選》初中必讀名著


散文化的詩美

艾青是自由體詩的積極倡導者與實踐者。他還熱心提倡詩的“散文美”,

認為“散文是先天的,比韻文美”它最接近口語 ,“新鮮而單純”,“富有人間味,它使我們感到無比的親切”。艾青的詩在格式上是奔放自如的,他採用自由體寫詩,段無定行,句無定字,大多數不押韻,也並不講究整齊。

《我愛這土地》共兩節,第一節有八句,而第二節卻只有兩句,但這種形式上的不對稱並無損於這首詩歌的所蘊含的深廣意蘊,反而在另一種意義上達到了一種深層次上平衡:第一節是陳述我所歌頌的內容;第二節充分表達自己這種表現的感情基礎。將兩句話單獨成段,正是為了突出這兩句話的作用,以引起讀者們的足夠的重視,好讓他們仔細體會這兩句話中所包含的感情分量。

中學生為什麼要學艾青的詩?2點介紹,孩子理解閱讀的原因

《我愛這土地》主旨

艾青採用自由體寫詩,段無定行,句無定字,大多數不押韻,也並不講究整齊。詩人常常根據抒發感情的需要,大量採用長短相間,錯落有致的散文句式,完全不受現代格律的種種韻律的束縛。

《我愛這土地》就較好地體現了這一特點。全詩除了以上所分析各節句數不同外,全詩還沒有一句是押韻的。但詩歌的內在感情節奏是和諧一致的,全詩各句無論長短,節奏基本上是三 ̄四拍,所以全詩整齊有致,讀起來朗朗上口,讓人感受到一種被壓抑的力量在流動。

也許有人會認為我說的也不盡確然。你不是說,艾青的詩不講究整齊嗎,那為什麼你所分析的這首詩恰恰相反,它每句的字數不是基本一致嗎?不錯,這首詩是相對要整齊些,但這是為了更好地表達詩歌所蘊含的感情。

中學生為什麼要學艾青的詩?2點介紹,孩子理解閱讀的原因

《我愛這土地》主旨理解

比如:第一節的第二——第六句是比較整齊的,這是為了表現悲憤中希望。第七句“──然後我死了”是全詩中最短的一句,與另外的句子不盡相稱,那是因為這句詩要表現的是作者甘願為國獻身的熱情,句子短促有力,表達了作者無可辯駁的決心。

艾青的確是不求結構的整齊,但也決不刻意追求結構的不整齊,整齊不整齊完全依據文意表達的需要。他的詩是奔放與約束之間的協調,即是在變化裡取得統一,在參差裡取得和諧,在運動裡取得均衡,在複雜裡取得單純。

中學生為什麼要學艾青的詩?2點介紹,孩子理解閱讀的原因

但他的詩歌卻又是真正的詩歌,他所選取的意象能給人以無窮的美感。嬌小的鳥兒為了自已的家園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即使連羽毛也腐爛在這可愛的土地上 也在所不惜。這弱小與偉大的對比,能給人多大的震撼力呀!

那邪惡的暴風雨是有著巨大的破壞力,但它決不能肆虐太久,因為這湧動著力量的河流,無止息吹颳著的激怒的風,必然會吹來象徵勝利和美好的“無比溫柔的黎明”。這些意象是思想感情與形象物完美的結合。艾青的詩歌也因此洋溢著濃郁的詩美。

總之,艾青的詩作是思想和感情比較完美的結合。深入研究他的創作是有助於今天新詩的發展的。

中學生為什麼要學艾青的詩?2點介紹,孩子理解閱讀的原因

我是讀寫升級,持續分享語文閱讀與寫作知識,如果你想繼續得到這方面的知識,關注我,給我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