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新學期開始,老師你準備好了嗎?

前一段熱播劇《少年派》中田珊珊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劇中,當老師們在一起討論“為什麼學校一年要有兩次假期?”時,田老師回答說:“那是給我們療傷用的,再不放假老師都得瘋。”

這句話形象的說出了老師工作量的繁重,以及身心上所要承受的壓力。

因為教育職業的特殊性,使得老師在學校教育工作中,身處於各種關係之中,老師們不僅要面對學生,還要面對同事、上下級等各種關係,處理好這些關係,不僅勞力,還要勞心,時間一長自然會有快“瘋”的感覺。

金秋九月,烈日當頭,老師們“療傷”的時間結束了,新學期已經開始。做為老師,如何使自己儘快地進入到新學期工作當中去,是很值得探究的一件事情。

我在學校中執教二十多年,做了十多年的班主任,帶走過四屆畢業生。多年的教育實踐經驗告訴我,在新學期,老師要做好教育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三個字:做自己

做自己:新學期開始,老師你準備好了嗎?

一.老師與學生:履行職責,做好自己。

唐代思想家韓愈在《師說》中寫道: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簡短的一句話,卻高度地概括了老師的基本職責:育人和教學。

新學期開始,進入工作狀態,我們要經常地問問自己,在履行教師的職責上“做好自己了嗎?”

(一).在育人上,要做好自己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教育做出瞭解釋:

“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養子使做善也”

準確地指出了教育的本質就是上施下效,長善救失。因此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品德教育,幫助他們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學會做人,才是教育的本質。

這就對老師提出了要求:一定要在學校的日常生活中做好表率。

做自己:新學期開始,老師你準備好了嗎?

1.老師在言行上,要做好自己

好的教育應該是無形的,尤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老師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所以,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一定要先做到。孔子說:“其正身,不令則行,其身不正,令也不行。”這就是身教的力量。

平時看看自己形象是否得體?因為要求學生不能“奇裝異服”;問問自己言語是否文明?因為要求學生不能“說髒話”;上班是否能夠準時?因為學生早已坐在班級等候;在教室裡能否自覺拾起掉在地面上的垃圾,擺放好學生桌面混亂的書籍,扶正歪斜的課桌?因為你的這些舉動都在深深地影響著學生們。

很多老師在班級管理、上課教學時,遇到一些影響班級工作和課堂秩序的事件時,總愛對學生大呼小叫,嚴厲斥責,說出一些貶損或傷害學生自尊心的話,甚至體罰、打罵學生,有損自己為人師表的形象,都是不可取的做法。

所以,做為老師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身體力行,為學生做出一個好榜樣,長期以往,會對學生產生深深地影響作用,起到了榜樣示範的作用。

做自己:新學期開始,老師你準備好了嗎?

2.老師在心理上,要做好自己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做了一個有名的實驗:

他和助手來到一所小學,聲稱要進行一個“未來發展趨勢測驗”,並煞有介事地以讚賞的口吻,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教師,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其實他撒了一個“權威性謊言”,因為名單上的學生根本就是隨機挑選出來的。8個月後,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都有了較大的進步,且各方面都很優秀。

這是一個著名的心理現象,被稱為“羅桑塔爾效應”或“期待效應”

即是說,你期望什麼,你就會得到什麼,只要充滿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會順利進行,事情一定會順利進行

留給我們的啟示就是:讚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人的行為。

教師在學生集體中扮演著權威的角色,學生喜歡他,就一定會有意識的模仿他,正如古人所說的:“親其道,信其師。”

所以,老師一定要經常的讚美學生,在心理上信任學生,期待學生能做得更好、學得更好,向更好的方向發展,產生一種對學生的期望效應,無形中使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行為表現符合老師期望的變化。

我在體育運動學校從事教學工作,在課堂上,學生們一但正確的回答出問題,我都會經常的鼓勵道:“你們與普通中學的學生相比,一點都不差,也很聰明。如果努力堅持地學下去,一定會取得好的成績的。”學生們得到了讚揚,感受到自己老師的期待,學習上就會明顯地變得更加努力。

所以,老師一定要從心理上真正的愛學生,關心學生,期望他們健康成長,才能使學生心理成長向著良性發展,從而做好育人的工作。

做自己:新學期開始,老師你準備好了嗎?

(二).在教學上,要做好自己

除了育人,老師還要傳授知識技能。在教學上,老師更要做好自己。

1.在課前,充分的做好準備了嗎?

做為一名老師,無論你具有多高的教學資歷,課前的備課,都應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要認真對待。

課前,充分的瞭解教材,規劃好教學設計,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保障。

在教學中,儘管一本教材,都已經講過了許多遍,但我們應該深知,對於學生來講,卻是第一遍,是新知識,所以必需認真對待每一堂課。課前認真備課,蒐集相關資料,瞭解學生學習狀態,以良好的心態,充滿熱情的面對學生。

2.在課中,盡全力講解知識了嗎?

做為老師,上課應該是一絲不苟,需要具有駕馭好課堂的能力。授課老師無論從教態、語言,還是到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選擇,都應做到心中有數,並能在課中進行靈活的運用。做好這些,不僅需要老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更需要憑藉認真的工作態度和對教學的極大熱情,在教學實際的工作中不斷地加以磨練的。

3.在課後,認真做好總結了嗎?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可能成為名師。”

這句話提醒我們要重視課後反思,認真做好課後的總結工作。在總結中,老師能夠看清每次課成功在哪裡,遺憾又在哪裡。這樣在準備下一次課的時候,就可以有意識的避開一些錯誤的教學方法,改進教學環節,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做自己:新學期開始,老師你準備好了嗎?

二.老師與同事:拒絕盲目從眾,做好自己

在學校裡,四五位老師同處一間教研室辦公,是很常見的事情。這是在特定的空間中組成的臨時小團體,做為個體處理好團體成員之間的關係,直接地影響到老師的情緒狀態,甚至決定到能否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

(一).杜絕老師之間的“侃大山”

新學期開始,很多老師願意聚在辦公室裡“侃大山”,更有甚者,還要“竄”到其他辦公室中去聊天,認為這是在互相溝通感情。做為老師,千萬不能盲目從眾,一定要堅持原則,做好自己,能不說的話就不說,說有用的話。因為辦公室是老師備課,寫教案,學習教材的地方,而這種不顧他人的聚眾“侃大山”,對那些認真學習和備課的老師來說,無形中構成了一種幹攏,是一種最令人討厭的行為。

佛教中有一個詞叫上“止語”,就是告誡人們要說有用的話,而對於一些無意義的話最大限度的少說,不說!

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別讓一些無意議的閒聊影響自己,干擾他人,損耗你的心理能量。

(二).對人情事故、人世瑣事說“不”

我有一個同事,因在假期中未參加同事父親的葬禮,憂慮不堪,怕同事不願意。開學後,急忙的找該同事解釋,弄得自己假期也沒過好,活得好累。

中國人好面子,講人情,經常深陷在這種人情事故瑣事當中,不能自拔。我並不是想讓人離群索居,與世不容,而只是想說做為老師,儘量不要糾纏到這些事情當中,影響到自身的教學工作。其實,我們只要做好自己,順應自己的意願就好!

總之,在老師的群體中,能不說的話,就不說;能不想的事,就不想。人活一世,時間其實並不多,別讓這些事情耗你的時,損你的能。

做自己,不為俗事所累,正如古人所說的:“群居守口,獨處守心”啊!

做自己:新學期開始,老師你準備好了嗎?

三.老師與領導:不卑不亢,做好自己。

一所好的學校,聞名於外的一定是它所具有的優秀老師,而不是它的行政領導。如果一所學校,老師的地位處在最底層,而過於注重行政管理的領導工作,不能不說,這樣學校的教學水平一定不會太高。

記得一位幹了一輩子教育工作的優秀老師說:“很慶幸自己沒有當官做行政,而是始終做為一名老師,從事教育工作,和孩子們在一起。”

老師的工作在學校中,一定要處在最高位,這是對教育的尊重,也是對我們未來希望的負責任。

而做為老師,應該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面對上級不奉迎、不攀附、不諂媚,做一個真正的不卑不亢的自己,如此,才更能體現出師道尊嚴。

新學期剛剛開始,希望每一位教師同行,儘快地調整好自己的身心狀態,以滿血的精力和熱情,進入到新一學期的教學工作中去,做一個真真正正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