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的排泄物竟然还能入诗


粤语的排泄物竟然还能入诗

粤语的排泄物竟然还能入诗

人类的排泄物都是大俗,平时难登大雅之堂,但在诗词方言俗语里面却处处少不了。

以不雅的“屁”、“屎”二字入诗,可以追溯到唐朝。《全唐诗》载有顾况的《续茅山秀才吟》,仅有一吟一续两句。

茅山秀才吟道:“驻马上山阿。”

顾况续道:“风来屎气多。”

前句说秀才上山拉屎(阿屎),隐去“屎”字,续句明说的“屎气”,即“屁”,一句之中“屁屎”兼备。

以“屁屎”入诗词,而又深得风雅之旨的作品,当推毛泽东的“不须放屁”与苏轼的“但寻牛矢觅归路”。

“不须放屁”是毛泽东的诗词里面的句子。

据说这大概是中国人第一次把“放屁”这样的词运用到诗词上。不须放屁:出自《何典》的一首《右调如梦令》作“定场诗”:“不会谈天说地,不喜咬文嚼字,一味臭喷蛆,且向人前捣鬼。放屁放屁,真是岂有此理。”

苏轼《被酒独行》三首之一:“ 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苏老先生喝得迷迷糊糊的,认不得回家的路,幸好记起家在牛栏的西边,牛出栏或归栏,沿途会拉一两泡屎,找到牛屎,就能找到家。所以有“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矢通屎。

屁乃屎的附庸,屁可附庸风雅,屎当然不在话下。

回过头来说“屎”诗。毛主席诗七律•送瘟神:“千村薜荔人遗矢”,矢同屎,“遗矢”就是拉稀屎。

在粤语中,屎不单纯指粪便,它更经常用来作喻。还能入诗。如:

广东才子何淡如的白话七律《垓下吊古》:若使乌江唔锯颈,汉兵追到屎难疴!

又如:

1919年,廖恩焘和胡汉民旅居日本,闲中无聊,用粤语作诗,咏论汉代人物,据跋文所载,胡只是赞赏而已,亦许间中唱和一二首,却没流传。如——

咏“苏武”:

麒麟犽乍后生哥,磨利张刀去讲和。

狗屁檄文攻鼻辣,龙头拐杖甩毛多。(聂巨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