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企查查、天眼查:靠整合信息博眼球的商業模式能走多久?


起底企查查、天眼查:靠整合信息博眼球的商業模式能走多久?

鳴中 本報記者 賀向軍 北京報道

企查查、天眼查自居以企業“實話”而展現給大眾的企查類企業,利用公開信息整合“當成賺錢的生意來做”的運營思路,正遭到業界質疑。而不經過企業對信息的核實,利用大數據隨意大肆傳播誤導企業發展的信息,影響企業正常運營博眼球的做法備受爭議。

日前,天眼查發佈的一則“周鴻禕卸任360金融董事長”的消息,引發360金融出面闢謠,並宣稱將對天眼查提起法律訴訟。雖然360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天眼查已經主動聯繫我們,並做了道歉聲明,目前來看,我們暫時沒有下一步的行動。

雖事件歸於平靜,但留給行業以及投資眾多的拷問是:作為盈利機構的企查公司,利用公開信息,主動推送有違客觀立場,並藉著監督的幌子博取曝光率的企查公司到底為何?而在多家企查公司樂此不疲做大做強企業變動曝光率背後,是在彌補先天缺陷的盈利模式,還是為灰色產業鏈做嫁衣。

持續曝光博眼球的生意

從去年如涵控股發佈《關於部分媒體對如涵控股不實報導的澄清聲明》到前一段“中國石化集團銷售實業有限公司”是“中海國龍集團有限公司”的大股東等不實信息的披露,以及近期“周鴻禕卸任360金融董事長”的傳言,企查類企業大肆渲染的錯誤信息,也讓眾多家企業和企業家人心惶惶。

4月21日,360金融方面稱,由於天眼查從21日開始持續發佈《周鴻禕卸任360金融董事長 其助理洪兆接任》以及《360金融高層變更:周鴻禕卸任360金服董事長吳海生、金明義新增為董事》等系列報道文章,該類系列報道文章與事實嚴重不符,上市主體(360金融)所有信息以招股書為準,天眼查信息不準,已準備起訴。

360金融還表示,周鴻禕卸任董事長的北京奇步天下科技有限公司並非360金融上市業務主體,周鴻禕作為360金融上市公司董事長的身份並沒有變化。

雖然2月24日,360金融品牌與市場公關部副總裁楊國強在接媒體採訪時表示,天眼查已經主動聯繫我們,並做了道歉聲明,公司不準備下一步行動,但企查類公司似乎對於商查平臺“搬運信息”並用多種形式加重誘導提示及投射的做法似乎並沒有停止。

事實上,自從2019年年初開始,各查詢類平臺對不同企業信息的變更和持續擴大的推送從來沒有停止過,但大部門爆門信息被當事企業認定為不實或錯誤信息。

如去年4月20日,央視《焦點訪談》報道了一宗打著國家政策扶持旗號的新能源項目投資騙局。2019年5月5日,企查查向訂閱用戶推送了螞蟻金服旗下重慶市螞蟻小微小額貸款有限公司開始清算的消息,並將該信息的風險級別列為“警示信息”。

對此,螞蟻金服則表示,上述清算信息實則為2015年的歷史信息,企查查刊出錯誤信息,對外界造成了誤導,故而以涉嫌不正當競爭將企查查告上了法庭。

即使如此,今年企查類企業對公開信息的渲染更是一波高過一波,4月20日,據央廣網報道,近日,多家企業向央廣網發來投訴,稱天眼查、企查查利用公開信息,渲染出一些和實際不符合的結論,對企業的正常發展造成了困擾。

雖然業界對企查企業的質疑聲如此的高,甚至多家媒體稱企查類公司利用公開信息干擾企業正常發展,為何其查類公司還如此的鋌而走險,不惜更高頻率的對企業的動向加以渲染,其背後的目的到底是如何?

“企查類企業如此做,是想借用媒體的身份提高平臺曝光率,在宣傳自身品牌的同時,引起企業和用戶的高度重視。”有業內人士分析說,如此這樣,即形成社會影響力,不但覆蓋了B端客戶又覆蓋了C端讀者,為之後的經營做鋪墊。

不過,當日接受採訪的天眼查和企查查均表示“沒有此意”。

“我們只是機械搬運公開的信息,比如某家企業進行了工商變更,我們將其同步到企查查平臺,為有意向與這家企業展開合作的一方提供信息參考。“企查查坦言,在這個過程中,企查查僅僅起到了提醒的作用,如果說市場採用了我們平臺的信息,對該企業做出評估和判斷,這也是沒有辦法的。”

而在企查類公司持續的如此高頻率曝光之下,因為多家企查公司對工商變更信息的大肆渲染,也造成了一條灰色產業鏈的快速衍生。

據多家媒體報道和調查發現,因多個企查類平臺的持續曝光,目前已經出現了怕商查平臺大肆宣傳,主動去找企查類企業刪資料的企業和法人,多家企業付費刪資料的灰色產業鏈也快速形成。

此前有媒體報道,天眼查刪一條信息3000元,企查查刪一條信息6000元,啟信寶暫時無法操作。不過,對於刪除路徑和相關身份,該刪帖人表示“不便透露”。

此後也有媒體曝出,刪除一則風險提示信息的價格為5000元,如果刪除量大可以“打折”。

4月30日,新華融媒看財經記者也通過某平臺添加刪帖人,該刪帖人直接告訴筆者,“近期風口比較緊,刪除可以,價格現在每條是6000左右”,當問起是刪帖是那個公司和企業來做時,對方表示“不方便透露”。

面對如此大規模的灰產變現,企查查方面則予以否認稱,公司絕對不存在此項業務,而且內部也不可能存在這種漏洞。不過,截至發稿,天眼查方面,對該事情並沒有具體回覆。

盈利模式困境

即使如此,但企查類企業人難以迴避盈利模式單調的發展困境。

雖然近期企查類公司推動企業變更信息並大肆傳染的如火如荼,也讓近兩年幾乎淡出視野的的工商信息查詢平臺熱度一度走高,但企查類企業卻還是入不敷出,持續燒錢態勢依舊。

有業內人士分析說,雖說工商信息查詢平臺近兩年比較熱,但盈利模式同質化問題嚴重,“基本上都是處於持續燒錢的狀態”。即使各大平臺都在宣稱正在做大數據類信息的整合和調研,但至今看來只是一種噱頭。

調查發現,多家工商信息查詢平臺連基本的運作模式都比較雷同,即不是平臺的VIP會員就不能查詢,只要成了貴平臺會員,不管是企業會員還是C端用戶就可以查詢,這是各企查類平臺主要的盈利點。

其實,對於整合來的公開信息到底有多少價值?不經過企業同意,可不可以商業化出售都被業界質疑。

事實上,這些都是政府的公共信息。此前,不管是企查查還是天眼查均表示,平臺上的信息全部來自於政府公開渠道。既有中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中國裁判文書網、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等2000多個數據源網公開網站。

雷同的是,這幾家企業展現給消費者和企業的信息類型也相似,基本都是由基本信息、經營信息、關聯關係、風險信息、企業發展信息、知識產權信息和歷史信息等幾部分組成。

更巧合的是,兩家平臺針對C端的盈利模式也別無二致——都是通過“風險提示”和“歷史信息”而向用戶收費,其他信息則免費提供。

雖說近兩年有企查類高層相關人士表示,企查類平臺會將這些信息一定程度上的數據清洗、聚合和加工,形成可視化的信息產品,這就是“企查類”的生意經。

“聽起來似乎是進行高級的整合和處理,形成新的商業模式,但經不起業界質疑的是,如果將錯誤的信息進行整合,還有那些企業敢於用這些錯誤基礎而整合出來的大數據。”有專家評論說,這不是讓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往溝裡帶嗎?“如果你是企業,估計你也不敢買的。”

4月30日,新華融媒看財經記者就以上問題分別採訪了天眼查和企查查,僅天眼查說目前的盈利模式僅僅只是B端企業和C用戶,並沒有說出更多的關於盈利模式方面的更多思路。而截至發稿,天眼查並沒有就以上問題進行具體的回覆。

可見,企查類企業未來的發展確實充滿著挑戰。

歡迎提供新聞線索,《新華融媒看財經》編輯部熱線:1362110265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