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區歷史沿革


鄞州區歷史沿革

寧波市轄區。位於浙江省東部,寧波市區南端,依寧波中心城區東、南、西三面。地理座標為東經121°08′-121°54′、北緯29°37′-29°57′。西北與西部與餘姚接壤,南部緊鄰奉化,東南臨象山港與象山隔水相望。東西向最大長度74千米,南北最大寬度32.3千米,總面積1380.54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1327.04平方千米,象山港水域面積53.5平方千米。戶籍人口73.96萬人(2009年末)。

全區轄7個街道、17個鎮、1個鄉:下應街道、鍾公廟街道、石碶街道、梅墟街道、首南街道、中河街道、潘火街道、瞻岐鎮、鹹祥鎮、塘溪鎮、東錢湖鎮、東吳鎮、五鄉鎮、邱隘鎮、雲龍鎮、橫溪鎮、姜山鎮、高橋鎮、橫街鎮、集士港鎮、古林鎮、洞橋鎮、鄞江鎮、章水鎮、龍觀鄉(其中:梅墟街道委託寧波國家高新區管理,東錢湖鎮委託寧波市東錢湖旅遊度假區管委會管理)。區政府駐首南街道惠風東路568號。

約在原始社會末期,至遲在夏朝初,“鄞”已成為確定的地名。鄞由“堇”和“邑”(阝)兩字合成。顧祖禹《讀史方輿論紀要》稱:“夏時有堇子國,以赤堇山為名……加邑為鄞”。夏、商時代屬“東夷”地。春秋時屬越國。戰國中期屬楚國。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鄞、鄮、句章(句讀音為勾)三縣,均屬會稽郡轄。鄞縣的區域包括今寧波的海曙區和今鄞縣西南境及奉化、象山一帶,縣治設在今奉化白杜。鄮縣的區域包括今寧波江東區和今鄞縣東鄉、北侖區及舟山群島,縣治設在寶幢附近的鄮山同谷,即今五鄉鎮同岙村,舊稱鄮廓。句章縣包括今市區江北和今鄞縣北鄉及西鄉、舊時慈溪、餘姚一帶地方,縣治設在今慈城附近的乍山城山渡。

西漢初期,鄞、鄮、句章等縣先屬劉賈的荊國,後屬劉濞的吳國。公元前154年,吳地削藩,鄞縣復屬會稽郡。新莽天鳳元年(公元14年),王莽把鄮縣改為海治縣,把鄞縣改為謹縣,仍屬會稽郡。東漢建武(25-56年)初年,廢謹縣名,復改為鄞縣。秦漢兩代,鄞縣歸會稽郡所轄,縣治在白杜,其縣境兼有今寧波城區、鄞縣、奉化及寧海象山部分之地,重心在今奉化。東晉時浙東孫恩起義,起義軍攻破句章縣城城山渡(今慈城南郊)。隆安五年(401年),劉裕在鄞江橋修築句章新縣城,叫小溪鎮(今鄞江鎮)。隋開皇九年(589年)改會稽郡為吳州,設吳州總管府。廢鄞縣、鄮縣、餘姚縣,而把鄞、鄮、餘姚、句章之地總稱為句章縣。這個句章縣區域極大,相當於如今寧波、舟山兩大市,地方誌上稱為“大句章”。縣治仍在小溪鎮。

唐武德四年(621年),句章縣被分析,以原鄮縣地、鄞縣地、句章地設鄞州,以原餘姚縣地設姚州。武德八年(625年),廢鄞州,恢復鄮縣名稱,縣治仍設在小溪鎮,隸屬於越州。這時的鄮縣包括秦漢時鄞、鄮、句章三縣,地方誌上稱為“大鄮縣”。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將鄮縣分為慈溪、翁山(今舟山定海)、奉化、鄮縣四個縣,增設明州以統轄之。縣治、州治均設在小溪鄞江橋。這是明州建州的開始。明州屬江南東道。鄮縣境內有大山,山心有石,石中四穴,可通光亮,號四窗,又名四明,故山名叫四明山,州名也稱為明州。大曆六年(771年),鄮縣縣治移到三江口(今寧波城區),州治仍在小溪鎮,州、縣分為兩城。長慶元年(821年),明州州治遷到了三江口,而鄮縣縣治又遷回到小溪鎮。

後梁開平三年(909年),改鄮縣為鄞縣,縣治從小溪鎮遷到三江口,屬吳越國明州望海郡。北宋至南宋中葉屬明州,南宋慶元元年(1195年),升明州為慶元府,府治設在鄞縣(三江口)。鄞縣屬慶元府轄。元改府為“路”,慶元府變成了慶元路,鄞縣屬慶元路轄。1367年,朱元璋厭惡“慶元”兩字,認為有“慶賀元朝”之意,改慶元路為明州府。洪武十四年(1381年),改明州為寧波,這是寧波定名之始。從明朝初年直至清朝結束,鄞縣始終屬於寧波府轄。民國初年廢府置道,原寧波、紹興、台州三個府合併成會稽道(俗稱寧紹臺道),道治設在鄞縣(寧波城),鄞縣為會稽道所轄。民國十六年(1927年),劃出鄞縣縣城及城郊六七里地設立寧波市。寧波市直屬於省,鄞縣也屬省轄,互不管轄。民國二十年(1931年)1月,撤銷寧波市建制,並市入縣,歸屬於鄞縣,寧波重新成為鄞縣縣城。

1949年5月25日,寧波解放。6月,從鄞縣析出城區及近郊設寧波市。同時設立浙江省第二專區,鄞縣屬第二專區轄(同年11月,第二專區改稱寧波專區),縣委、縣政府辦公地址設在寧波市開明街月宮旅社內。7月17日,鄞縣縣委、縣政府辦公地址搬遷到涇東鄉(福明鄉)松下漕村辦公;9月下旬縣委搬遷到石碶辦公,縣政府搬遷到姜山鎮辦公。1951年3月1日,縣委辦公地設在寧波市江東里潛龍路6號(現潛龍路30號),縣政府設在划船巷。1958年12月29日,鄞縣建制撤銷,所屬地域均劃歸寧波市。1961年12月15日,鄞縣又恢復建制,從寧波市劃出,歸寧波專區管轄。1970年,寧波專區改為寧波地區。1983年,寧波地區與寧波市合併,實行以市領縣制,鄞縣屬寧波市轄。2002年2月1日,國務院(國函[2002]8號)批准撤銷鄞縣,設立寧波市鄞州區;4月19日鄞州區正式掛牌成立。

1962年3月,鄞縣恢復工作就緒,中共鄞縣縣委、縣人民委員會辦公地設在寧波市海曙區和義路戰船街女子中學內。1968年8月,縣委辦公地搬遷到江東區裡潛龍路6號,縣人民委員會搬遷到划船巷。1985年5月,縣委搬遷到潛龍路6號,縣人民委員會搬遷到潛龍路25號。1995年1月3日成立鄞縣新區管理委員會。3月10日,鄞縣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動員全縣人民齊心協力建設鄞縣中心區的決議》,規劃中的鄞縣中心區位於寧波市西南部,橫跨奉化江兩岸,東至沿海大通道,西至寧波櫟社機場、寧波西外環路,南接鍾公廟茶亭、陳婆渡,北以蕭甬鐵路北侖線為界,總面積33平方千米。5月,鄞縣縣委、縣政府、人大、政協等13個機關單位,遷移到江東區百丈東路251號綜合大樓集中辦公。2003年,將中心區改名為新城區,功能定位調整到鄞州區政治、商貿、居住、科技和教育中心。10月,區政府遷駐鄞州新城區惠風東路568號(至2005年各職能部門相繼搬入新城區辦公)。


1994年,鄞縣轄19個鎮、4個鄉。1995年5月3日,浙江省民政廳(浙民行字[1995]8號)批覆同意鄞縣塘溪鄉撤鄉建鎮。調整後,鄞縣轄20個鎮、3個鄉。全縣面積1381平方千米,人口約71.7萬人。縣政府駐寧波市江東區百丈東路251號。1998年7月28日,浙江省民政廳(浙民行字[1998]9號)批覆同意鄞縣洞橋鄉撤鄉建鎮。調整後,鄞縣轄21個鎮、2個鄉:高橋鎮、集仕港鎮、橫街鎮、古林鎮、邱隘鎮、鄞江鎮、瞻岐鎮、章水鎮、石碶鎮、鍾公廟鎮、下應鎮、五鄉鎮、姜山鎮、雲龍鎮、東錢湖鎮、東吳鎮、茅山鎮、橫溪鎮、塘溪鎮、鹹祥鎮、洞橋鎮、杖錫鄉、龍觀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鄞縣總人口854627人,其中:瞻岐鎮23111人、鹹祥鎮27089人、塘溪鎮28644人、東錢湖鎮44890人、東吳鎮16682人、五鄉鎮32985人、邱隘鎮77453人、下應鎮56963人、雲龍鎮32594人、橫溪鎮29128人、姜山鎮64415人、茅山鎮18091人、鍾公廟鎮68630人、高橋鎮52733人、橫街鎮37212人、集士港鎮41061人、古林鎮61354人、石鍥鎮57408人、洞橋鎮19870人、鄞江鎮26397人、章水鎮21408人、龍觀鄉13985人、杖錫鄉2524人。

2001年末,鄞縣面積1527平方千米,總人口73.28萬人,其中非農人口14.04萬人。轄21個鎮、2個鄉,43個居委會、659個行政村。縣政府駐百丈路251號。

2002年9月,鄞州區轄21個鎮、2個鄉:瞻岐鎮、鹹祥鎮、塘溪鎮、東錢湖鎮、東吳鎮、五鄉鎮、邱隘鎮、下應鎮、雲龍鎮、橫溪鎮、姜山鎮、茅山鎮   鍾公廟鎮、高橋鎮、橫街鎮、集仕港鎮、古林鎮、石碶鎮、洞橋鎮、鄞江鎮、章水鎮、龍觀鄉、杖錫鄉,共有42個居民區、659個行政村。2002年末,全區面積1527平方千米,總人口74.2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8.08萬人,共有54個社區、659個行政村。區政府駐百丈路251號。

2003年5月2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函[2003]77號)批覆同意寧波市鄞州區部分行政區劃調整:(1)撤銷茅山鎮建制,與姜山鎮合併。新的姜山鎮轄74個行政村、3個居民區,鎮政府環鎮北路11號(原姜山鎮政府駐地)。(2)撤銷杖錫鄉建制,併入章水鎮。調整後,章水鎮轄51個行政村、1個居民區,鎮政府駐地不變(振興東路111號)。(3)邱隘鎮劃出錢家、梅墟、大漕、大池、莊前、上王、姜隴、龍山、塗田張、潭頭河、徐家窪、方家橋、寶橋金、澳家橋、滕園等15個行政村。調整後,邱隘鎮轄20個行政村、3個居民區,鎮政府駐地不變(人民北路2號)。(4)撤銷鍾公廟鎮、下應鎮、石碶鎮,以及將邱隘鎮1個居民區、15個行政村改由鄞州區政府直轄。 5月26日,寧波市人民政府(甬政發[2003]45號)批覆同意:(1)組建鍾公廟街道,管理原鐘公廟鎮及原下應鎮劃入的顧家等6村,共10居、29村,駐鍾公廟路115號。(2)組建下應街道,管理原下應鎮所餘3居、36村,駐下應大道1號。(3)組建石碶街道,管理原石碶鎮4居、20村,駐石碶北路食品街1號。(4)設立梅墟街道,管理原邱隘鎮的1居、15村(即原來的梅墟工業區),駐梅墟村。

2003年6月13日,鄞州區人民政府(鄞政發[2003]48號)批覆同意部分行政區劃調整:一、撤銷鍾公廟鎮建制,原鐘公廟鎮行政區域劃入地處鄞縣大道以南原下應鎮的顧家、林家、六村、裡段、外段、大河沿6個村地域(該6個村的村委會已遷至原下應鎮的東裕新村,區劃調整後行政村管理屬下應街道),組建鍾公廟街道。鍾公廟街道面積3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3222人,其中非農人口27006人,轄10個居民區、29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地鍾公廟路115號。二、撤銷下應鎮建制,原下應鎮行政區域劃出地處鄞縣大道以南原下應鎮現建為寧波市高教園區的顧家、林家、六村、裡段、外段、大河沿6個村地域,組建下應街道。下應街道面積2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5622人,其中非農人口35621人,轄3個居民區、36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地下應大道1號。三、撤銷石碶鎮建制,在原石碶鎮行政區域,組建石碶街道。石碶街道面積3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1815人,其中非農人口19053人,轄4個居民區、20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地石碶北路食品街1號。四、設置梅墟街道。從邱隘鎮劃出錢家、梅墟、大漕、大池、莊前、上王、姜隴、龍山、塗田張、潭頭河、徐家窪、方家橋、寶橋金、澳家橋、滕園15個村,組建梅墟街道。梅墟街道面積為1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5039人,其中非農人口1726人,轄1個居民區、15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地梅墟村。五、調整邱隘鎮行政區域。原邱隘鎮劃出錢家、梅墟、大漕、大池、莊前、上王、姜隴、龍山、塗田張、潭頭河、徐家窪、方家橋、寶橋金、澳家橋、滕園15個村,形成新的邱隘鎮行政區域,面積2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7957人,其中非農人口19054人,轄3個居民區、2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地不變。六、撤銷杖錫鄉、章水鎮建制,以原杖錫鄉、章水鎮區域組建新的章水鎮。新章水鎮面積為14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9409人,其中非農人口2533人,轄1個居民區、51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地樟村振興東路111號。七、撤銷茅山鎮、姜山鎮建制,以原茅山鎮、姜山鎮區域組建新的姜山鎮。新姜山鎮面積為8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3196人,其中非農人口12463人,轄3個居民區、7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地姜山環鎮北路11號。 行政區劃調整後,鄞州區轄4個街道、17個鎮、1個鄉:鍾公廟街道、下應街道、石碶街道、梅墟街道;高橋鎮、集仕港鎮、橫街鎮、古林鎮、邱隘鎮、鄞江鎮、瞻岐鎮、章水鎮、五鄉鎮、姜山鎮、雲龍鎮、東錢湖鎮、東吳鎮、橫溪鎮、塘溪鎮、鹹祥鎮、洞橋鎮;龍觀鄉。其中:梅墟街道委託寧波市科技園區管委會管理,東錢湖鎮委託寧波市東錢湖旅遊度假區管委會管理。鍾公廟、下應、石碶和梅墟4個街道組成中心城區,面積101平方千米,人口15.75萬。


2003年10日8日起,區政府駐地由江東區百丈東路251號遷至鄞州區惠風東路568號。2003年末,鄞州區面積1527平方千米,總人口75.5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9.90萬人。轄4個街道、17個鎮、1個鄉,46個居委會、659個行政村。

2004年,全區原有607個行政村中有323個行政村進行了調整,並建立新行政村131個,其中未作調整的行政村共計274個,合併後現有行政村共計415個。其中調整幅度最大的是章水鎮,撤併前原有行政村50個,撤併後現有行政村20個,有46個行政村進行了調整,建立新村16個。其中:下應街道由36個村調整為30個村;鍾公廟街道由29個村調整為28個村;石碶街道由20個村調整為16個村;瞻岐鎮由21個村調整為17個村;鹹祥鎮由25個村調整為17個村;塘溪鎮由32個村調整為17個村;東吳鎮由21個村調整為12個村;五鄉鎮由28個村調整為19個村;邱隘鎮由20個村調整為16個村;雲龍鎮由20個村調整為17個村;橫溪鎮由31個村調整為15個村;姜山鎮由74個村調整為55個村;高橋鎮由33個村調整為20個村;橫街鎮由46個村調整為28個村;集士港鎮由27個村調整為19個村;古林鎮由33個村調整為24個村;洞橋鎮由27個村調整為20個村;鄞江鎮由19個村調整為12個村;章水鎮由50個村調整為20個村;龍觀鄉由15個村調整為10個村。

2004年末,鄞州區面積1381平方千米,總人口76.78萬人,共有48個社區、465個行政村(寧波年鑑數據);面積1527平方千米,總人口767762人,其中農業人口553769人,共有54個社區、470個行政村(鄞州年鑑數);面積1406平方千米,人口82.22萬人,共有4個社區、44個居民區、465個行政村(寧波地名網數據)。

2005年末,鄞州區戶籍人口77.66萬人。轄3個街道、16個鎮、1個鄉:鍾公廟街道、下應街道、石碶街道;鹹祥鎮、邱隘鎮、五鄉鎮、雲龍鎮、橫溪鎮、姜山鎮、古林鎮、橫街鎮、鄞江鎮、章水鎮、瞻岐鎮、東吳鎮、高橋鎮、塘溪鎮、洞橋鎮、集士港鎮;龍觀鄉,共有48個居民區、407個行政村。(不含東錢湖鎮數據)

2006年末,鄞州區面積1406平方千米,人口77.66萬人。轄4個街道、17個鎮、1個鄉,31個社區、27個居民區、452個行政村。區政府駐惠風東路568號。

2007年末,鄞州區面積1406平方千米,戶籍人口7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4.37萬人,農業人口54.62萬人。轄4個街道、17個鎮、1個鄉,61個居民區、451個行政村。區政府駐惠風東路568號。

2008年3月下旬,經寧波市政府第24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同意對鄞州區部分街道行政區域進行調整。調整鍾公廟街道和下應街道的區域範圍,並在此區域內重新組建鍾公廟和下應街道,新建首南、中河2個街道。具體方案為:劃出原鐘公廟街道鄞縣大道以南的傅家、桃江等15個村和南裕、陳婆渡2個社區地域範圍,組建新的首南街道;將原鐘公廟街道天童北路以東劃出的宋詔橋、黃泥橋2個村及宋詔橋、飛虹等9個社區與原下應街道同三線(甬臺溫高速)以西劃出的蔡家漕、孫馬等3個村和東裕、東城2個社區地域範圍,合併組建新的中河街道。4月10日,首南、中河2個街道正式掛牌成立。2008年末,鄞州區戶籍人口79.6萬人,轄6個街道、17個鎮、1個鄉,61個居委會、394個行政村。

2012年7月16日,《寧波市人民政府關於鄞州區下應街道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覆》(甬政發[2012]72號):同意將現在的下應街道以鄞縣大道為界拆分為兩個街道,鄞縣大道以北潘火管委會託管區域成立潘火街道,鄞縣大道以南區域仍由下應街道管轄。(一)下應街道。轄區範圍東至東錢湖鎮邊界,南至首南街道、雲龍鎮、姜山鎮邊界,西至甬臺溫高速,北至鄞縣大道,面積9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3萬人,流動人口2.8萬人,下轄黎明、史家碼、江六、河東、河西、勝利、東昇、姜村、灣底等9個行政村,東興、天宮2個社區,1個下應居委會。街道辦事處暫駐灣底村。(二)潘火街道。轄區範圍東至邱隘鎮、東錢湖鎮邊界,南至鄞縣大道,西至甬臺溫高速及中河街道邊界,北至江東區邊界,面積14.2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9萬人,流動人口5.2萬,下轄殷家坑、小花園、潘火橋、妙勝、曹隘、王家弄、土橋等7個行政村,東南、雅苑、東鶯、世紀、紫郡、同欣、尚誠、星苑等8個社區。街道辦事處駐誠信路668號。調整後鄞州區的行政區劃為7個街道、17鎮、1個鄉。

2013年,設立大嵩新區。規劃覆蓋瞻岐鎮、鹹祥鎮、塘溪鎮和鄞州經濟開發區等區域,涉及51個行政村,面積253平方千米(含海域面積),規劃人口規模30萬人(本站注:現有約8萬人)。大嵩新區管委會與鄞州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合署辦公,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