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被髮配邊疆,武松才知道,為何自己如此不受柴進待見

直到被髮配邊疆,武松才知道,為何自己如此不受柴進待見

文 | 趣說史事

《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將,個個拎出來都是一條好漢,都有著自己的英雄事蹟,幾乎每一位中國人都耳熟能詳。其中,武松這一位好漢也是俠肝義膽,更是有著“打虎”的威能,可謂是江湖上到處都是他的傳說。但是就是這樣一條好漢卻似乎很不受柴進柴大官人的喜愛,甚至在很多描述裡,都能夠看出柴進對武松的排斥,這讓武松一直很不解。直到武松被髮配到邊疆,才慢慢知道自己不受柴進待見的原因。

直到被髮配邊疆,武松才知道,為何自己如此不受柴進待見

一、性格魯莽衝動,做事不考慮後果

武松打虎是後人家喻戶曉的一樁事蹟,甚至曾經被多次改編搬上了熒幕,很多人也對武松十分敬佩。但是看過《水滸傳》原著的人都應該知道,武松在打死老虎之前,曾在一個小客棧暫歇,在小客棧裡武松喝酒以後,堅持去山上打虎,但是很多人都在勸說武松別去,老虎兇殘,擔心害了性命。

直到被髮配邊疆,武松才知道,為何自己如此不受柴進待見

可武松一聽到別人這麼說,脾氣就暴躁了,更加堅持上山。打虎過程及其兇險,尤其是在晚上,武松即使成功殺虎也變得奄奄一息。後來西門慶潘金蓮通姦的事情被武松發現,武松也沒有考慮後果,直接將兩人打死,雖說兩人行為極不檢點,但是對於姦夫淫婦會有更好的解決方式,直接打死人反而髒了手。所以說武松這人性格沉不住氣,柴進這樣性子極好,光風霽月之人,也難免因為武松惡的莽撞而生出幾分偏見。

直到被髮配邊疆,武松才知道,為何自己如此不受柴進待見

二、脾氣太差,在柴進府上白吃白喝,還不給其他人好臉色

武松性格莽撞是一個方面,脾氣也是比較差的。當年武松還在柴進府上討生活的時候,為人處世的方式遭人詬病。武松好酒,喝醉了便有耍性子,發酒瘋,那些莊客要是有照顧不周於武松的時候,那武松便會仗著自己的武功打傷那些莊客,久而久之整個莊園的莊客都吃過武松的拳頭。於是,整個莊客都非常討嫌武松,所謂打狗也要看主人,柴進的下人被這樣對待,日積月累,柴進自然對武松意見頗多。

直到被髮配邊疆,武松才知道,為何自己如此不受柴進待見

三、出身不顯

柴進,柴大官人,出身顯赫,雖然熱衷於交往江湖朋友,但是骨子裡的優越感還是會讓他在與人結交的時候自動將別人分為三六九等,與宋江交好,因為他覺得宋江是英雄,有謀有略;與林沖交好,畢竟曾經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可武松當時雖有武藝,但名聲未顯,柴進也不會多花心思在一個沒什麼大能力的人身上。

直到被髮配邊疆,武松才知道,為何自己如此不受柴進待見

雖為打虎英雄,但也不是人見人愛,武松性格脾性與柴進截然相反,兩人之間的矛盾也在不斷深化。但是後來武松被髮配邊疆,也許是所處境地和遭遇讓武松明白自己的不足,開始省視自身,最後終於鬧清楚和柴進關係較差的原因。所謂年少輕狂,說的應該就是武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