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難道不是一部宮女直升令皇貴妃的「職場升職記」?

大家最近都追劇了嗎?

大聲告訴我,於媽的新劇好不好看?

不得不承認,《延禧攻略》這部劇已經不是一點點好看了,是很、非常、十分、very地好看。

《延禧攻略》,講的是魏瓔珞為了替姐姐報仇入宮、最後當上令妃的故事。沒錯,令妃,就是我們的這位令妃娘娘。

《延禧攻略》難道不是一部宮女直升令皇貴妃的「職場升職記」?

這部劇又辣又爽,女主魏瓔珞心狠手辣打怪升級,劇情看著如過山車般爽快,能下八大碗飯。

《延禧攻略》難道不是一部宮女直升令皇貴妃的「職場升職記」?

怎麼說呢,魏瓔珞就一宮女,懟天懟地,以下犯上N次,紫禁城裡就屬她話最多。

結果,嬤嬤沒能弄死她,貴妃沒能弄死她,太妃沒能弄死她,皇帝也沒能弄死她……

emm...上天請賜我一個會開金手指的編劇吧。

《延禧攻略》難道不是一部宮女直升令皇貴妃的「職場升職記」?

她比那些穿越女猛多了——

三天兩頭私會各種御前侍衛;

敢直接指著皇帝的鼻子罵他不是明君;

欺君、正面剛貴妃、罵太妃,不僅沒死居然還越來越得寵;

在背後說皇帝是“討厭鬼”,被皇帝聽到,皇帝問她她就不告而別;

……

《延禧攻略》難道不是一部宮女直升令皇貴妃的「職場升職記」?

簡直開了外掛,天生自帶金手指。明明是走近科學,偏偏拍成了走近玄幻。

咳,說多了,拐回重點。

相比起其他宮鬥劇,《延禧攻略》看著爽多了,因為女主從頭到尾,外掛都沒掉線過……

《延禧攻略》難道不是一部宮女直升令皇貴妃的「職場升職記」?

但是,越看越覺得,這哪是什麼延禧攻略,這妥妥就是一部「職場升職攻略」。本片完全可以叫《魏瓔珞職場升職記》或者《令妃升職記》呀。

乾隆就是一個毒舌、事事標準高的終極男Boss;

管理六宮的皇后是溫柔但是有嚴重抑鬱症的Marketing manager;

心機四伏,每日不得安寧的後宮嬪妃都是Manager手下的Leader們……

而女主魏瓔珞就是不斷升級打怪,不斷升職加薪的「職場黑馬」。

其實,在接受《人物》雜誌專訪的時候,於正也坦言,通過《延禧攻略》,他想講的其實不是宮鬥劇,而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真實職場故事。

把這部劇的背景從後宮換到職場,生存法則也一樣適用。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雖然宮廷鬥爭離我們很遠,但生活卻離我們很近。

Part.1

初入職場

我們曾經都是一塊頑石

每個初入職場的人,都是一顆頑石。

我們心高氣傲,渴望做偉大的且有意義的事情

。但現實殘酷,打雜、工資低、沒成長,很多人都是抱著迷茫從螺絲釘做起。

那些性格里的驕傲會遇到很多上司的“調教”。會遇到好的上司,比如皇后。也會遇到壞的上司,比如高貴妃。但是不管是哪一種上司,對頑石一樣的我們,都是磨礪。

而瓔珞,在一開始她就表現出自己的頑劣,脾氣暴躁,心直口快、睚眥必報,奉行“誰整我一定整死”誰原則。

《延禧攻略》難道不是一部宮女直升令皇貴妃的「職場升職記」?

雖然每次都有貴人出門搭救,但卻會因為頑劣自食“惡”果,被罰入辛者庫,從大宮女,變成刷馬桶的苦役。最後被皇帝罰,在大雪裡跪著繞行故宮一圈,一邊跪一邊說,“奴才罪該萬死”。

《延禧攻略》難道不是一部宮女直升令皇貴妃的「職場升職記」?

經歷了這一切後,她從出身卑微的宮女,變成皇上最喜歡的貴妃。她石頭那個部分在慢慢褪去,她察言觀色、謹言慎行,長成了當年帶她入門的皇后的樣子。

也難怪於正會說,《延禧攻略》其實是少女成長記,多年後,我們就變成了當時的上司,長大後,我就變成了你

Part.2

維護職場人際關係

底線要放在第一位

初入職場,我們每個人都是單槍匹馬。

我們需要獲得別人的好感,獲得別人的幫助,就要維護好職場人際關係。但,一味裝好人忍讓,並不是一個好的方式。

魏瓔珞初進宮紫禁城,被選入繡坊當宮女。

因在一眾宮女的刺繡考試中表現出色,魏瓔珞被總管表揚,引發了宮女錦繡和玲瓏的嫉妒。

入寢時分,錦繡拿起茶壺向魏瓔珞的被子潑水示威。

她當場逼著錦繡跟自己道歉,並告訴大家自己不是好惹的。

魏瓔珞跟怕事的吉祥說:“人心存良善,更應懂自保。”

《延禧攻略》難道不是一部宮女直升令皇貴妃的「職場升職記」?

劃清邊界,別人才不會輕易越界。

人際關係就是如此,要想與人和平相處,底線是第一位的,如果害怕得罪人,就會成為別人眼裡最好欺負的人。

你若害怕得罪人,別人就不怕得罪你。

一開始就擺出自己的立場,建立彼此的邊界,同事關係才能一直保持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

我們並不是要劍拔弩張,而是要學會尊重自己

《延禧攻略》難道不是一部宮女直升令皇貴妃的「職場升職記」?

Part.3

不要一味抱怨

困難,反而是晉升的階梯

魏瓔珞第一次升職,從繡坊調到長春宮當富察皇后的貼身宮女,源於一件禍事。

但是在皇后的壽宴上,魏瓔珞機靈應對,解釋說給鳳袍換繡線是配合富察皇后勤儉節約的美德,鳳袍暗含不忘滿洲舊俗,反對鋪張浪費之意,讓富察皇后倍覺讚賞。

這實則是在告訴我們:所有的危機只要把握得好,就可以有不一樣的境遇

《延禧攻略》難道不是一部宮女直升令皇貴妃的「職場升職記」?

還有一件事,是皇上為了取悅皇后,特地從福建運送了兩棵荔枝樹到長春宮。皇后就把照顧大BOSS賞賜的荔枝樹的重任,交給了剛進長春宮沒多久的魏瓔珞。但沒想到,荔枝樹被皇后的死對頭——高貴妃和嘉嬪她們暗中毀掉了。

《延禧攻略》難道不是一部宮女直升令皇貴妃的「職場升職記」?

但她果斷想出了一連串的解決方案:

《延禧攻略》難道不是一部宮女直升令皇貴妃的「職場升職記」?

最後成功化解危機,而且還讓對手擔責。

皇后非但沒有責怪她,反而更喜歡她的機智和果斷,決定從此手把手教她更多的「職場技能」。

《延禧攻略》難道不是一部宮女直升令皇貴妃的「職場升職記」?

這場仗,魏瓔珞打得實在是漂亮。

在職場裡也一樣,千萬不能一遇到事情,就說對不起。請記住,無用的道歉,在老闆眼裡,就是無能。

人們的思維模式分為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

固定型思維的人,會把困難當成一件事情的終點,遇到問題就會停止前進,不願意繼續努力。

成長型思維的人,會把困難當成另一件事情的起點,他們遇到問題時會通過努力去改變局面。

對於成長型思維的人來說,每一次危機,都有可能福禍相依

成長,就是一個不斷遇上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你敢和困難正面交鋒,才能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

《延禧攻略》難道不是一部宮女直升令皇貴妃的「職場升職記」?

Part.4

有人脈

才是職場上最大的贏家

剛開始來到長春宮的瓔珞也僅僅是一名負責雜活兒的宮女,被皇后的貼身宮女指揮做這做那,沒過多久,就深得皇后寵愛的信任,有什麼重要的事都會交給她去辦才放心,甚至會親自教導瓔珞寫字......

《延禧攻略》難道不是一部宮女直升令皇貴妃的「職場升職記」?

毫無疑問,皇后是魏瓔珞的貴人,不僅發現瓔珞的潛力和閃光點,更循循善誘,教會瓔珞做人的道理。

當然,皇后雖然善良也不會對每個人都俺麼好,而為瓔珞之所以備受皇后寵愛,是因為每當在皇后陷入危機時,瓔珞總能夠想到辦法妥善解決,使皇后免於被陷害。

所以,找到職場貴人雖然重要,但成為“值得幫”的人也很關鍵

因為經常待在長春宮,又深得皇后喜愛,就連皇帝也開始時不時注意皇后身邊這個經常被誇的小丫頭,為之後成為嬪妃做了鋪墊。

後宮中,皇后和高貴妃分庭抗禮,眾嬪妃根據自己的利益紛紛站隊,成為富察皇后或高貴妃的黨羽,唯嫻妃一人與世無爭,保持中立,無論哪方拉攏都不動心。

《延禧攻略》難道不是一部宮女直升令皇貴妃的「職場升職記」?

富察皇后

然而,世事難料,嫻妃弟弟犯錯被捕入獄,並在獄中生病。

嫻妃想變賣自己的珠寶去給弟弟治病,遭到高貴妃的刁難。

《延禧攻略》難道不是一部宮女直升令皇貴妃的「職場升職記」?

高貴妃

高貴妃提出幫助嫻妃,但需要嫻妃表態加入自己的陣營,被嫻妃拒絕。

嫻妃表態日後一定雙倍或三倍償還銀兩,但純妃說卻說:“我借給你的不是銀兩,而是人情。”

能力決定人脈,真正能用上的人脈都是由自己的價值決定的

職場上也莫不如此,你能動用的人脈,全都是等價交換。

職場不是拿感情說事的地方, 每個人都在最大限度地尋求價值突破,想要藉助他人的力量成長,必定是自己也有能力提供對方需要的價值。

沒有人願意毫無底線地消耗自己的價值來換取情誼,雙贏,才是硬道理。

換句話說就是:你有多大能耐,才會有多少人脈

《延禧攻略》難道不是一部宮女直升令皇貴妃的「職場升職記」?

嫻妃

Part.5

最高執行力

是站在老闆的角度看問題

《延禧攻略》裡,愉貴人生五阿哥是一場重頭戲。

五阿哥剛出世,就被聞訊前來的高貴妃以“金瞳”影響大清國運為由要就地活埋。

明玉忌憚高貴妃的權勢,不敢上前阻撓,併為自己開脫說:“皇后娘娘只吩咐我們照看好愉貴人,並沒有說要保五阿哥。”

只有魏瓔珞冒著生命危險上前阻撓,偷用皇后金印阻止高貴妃,並撐到了皇上來救場的時候。

魏瓔珞說:

皇后娘娘吩咐照看好愉貴人,那麼愉貴人母子的平安都是皇后所擔憂的事情,所以必須拼死相救。

魏瓔珞因為此舉深得皇后信賴。

站在老闆的角度看問題,才是最高級的執行力。

工作效能的高低,是由你看問題的角度決定的。

《延禧攻略》難道不是一部宮女直升令皇貴妃的「職場升職記」?

正如於正所說:

“如果你情商、智商不行,你很快就被淘汰了,那你各方面都很好,你會上去,上去你一定會遇到賞識你的上司,就像皇后一樣的,你們就可以結伴同行。“

職場始終是人場,業績和能力是基本,但搞定了人心,你才能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都說職場不相信眼淚,就像劇裡的魏瓔珞,雖然編劇開了金手指,但如果魏瓔珞只會一味的哭泣和抱怨,早被拖出去杖斃一百次了。

現實生活中也一樣。你只有明白它的規則,看透它的真相,才能穿上鎧甲,抵禦來自世界的刀槍劍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