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壓境,西周怎樣巧用離間計解困?離間計又該如何化解?

離間計原來是指使敵人的間諜為我所用,或使敵人獲取假情報而有利於我的計策實施。“間者,使敵自相疑忌也;反間者,因敵之間而間之也。”後指用計謀離間敵人引起內訌

大軍壓境,西周怎樣巧用離間計解困?離間計又該如何化解?

當一個團隊在正常運轉時,這時候如果能給他們來一個“離間計”,那麼這個團隊將會立即停止運行,休整以待查驗;如果處置不當,甚至有土崩瓦解的危險!這就是“離間計”的陰險之處!因為它能夠讓敵方內部產生極大的互相猜疑,從而很大程度上削弱對方的整體“戰鬥力”!

所以歷史上此計是屢試不爽,原因是自己不用花費很大精力或物力,就會讓對方內部相互之間產生“猜忌”,從而達到瓦解對方的目的。要知道“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三軍之災,莫過狐疑。”有多少名將死於此計,又有多少王朝亡於此計。

要說歷史上一個“即便宜又實惠”的一個離間計,則下面這則故事可以說是此計的一個範本了。

大軍壓境,西周怎樣巧用離間計解困?離間計又該如何化解?

據《戰國策》記載,戰國時期,有一年楚國和秦國聯合起來,一起攻打韓國,韓國被聯軍團團圍住,危在旦夕。而此時的楚軍進駐於伊闕(今河南境內)山南,主帥是吾得,這也同時威脅著西周國。西周國君明白,自己雖貴為天子,是天下共主,但卻是遲暮老人,只要韓國被攻破,回過頭來楚國一定是會攻打西周國的,到時候也不會有誰來勤王,那西周國就成了砧板上的魚肉了。為此,西周國君整天提心吊膽、憂心忡忡!

為了化解目前的危機,西周國的大臣也是絞盡腦汁,思量對策。

大軍壓境,西周怎樣巧用離間計解困?離間計又該如何化解?

其中有位大臣就獻了一道離間計先讓太子迎接吾得於邊境,然後又讓西周國君親自去城郊外迎接吾得。因為周國君是天下共主,去犒勞慰問屬下將領,合情合理,而且還會因為體恤大臣、寬厚愛才而使周君得到天下人的讚許和擁護。隨後最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對外宣稱西周國君賞賜了一件寶物給吾得。國君和太子親自去迎接,楚王必定生疑而產生間隙,再向吾得詢問或索取寶物而不得,而吾得也是百口莫辯,會越描越黑,楚王必定由此而不再信任吾得,楚王就會撤軍,就算不會撤軍,也會臨陣換將,從而延緩進攻西周的行動,等楚軍新將令趕到前線赴任,但時候局勢生變而發生逆轉也未可知也。

大軍壓境,西周怎樣巧用離間計解困?離間計又該如何化解?

這條計策不可謂不厲害,設計巧妙精準因為使離間計,必先有間,後才能離,沒有間就要製造間。上例中,首先,先是讓太子親自迎接於邊境,後又是天子親自迎接於城郊,超規格待遇,楚王心裡怎麼想?他會不會覺得這裡面有貓膩呢?所以必定引起猜忌,使楚王和吾得之間產生間隙。隨後,對外宣稱周君重賞吾得,因為天下人都會認為天子必定是一言九鼎、金口玉言,所以楚王也會認定西周國君肯定是賞賜過寶物給吾得,到時候天子說賞了,而吾得說沒賞,則楚王就會認定吾得在隱瞞什麼而不再信任他,這就達到了離的效果

大軍壓境,西周怎樣巧用離間計解困?離間計又該如何化解?

此計中,吾得如果會上當,那是他自己沒有政治的警覺性。而楚王又為什麼會上當呢?那就是缺少監督和情報管道。二者有其一,也不至於被人離間。

那吾得該如何化解呢?最根本的一條就是不去,保持足夠的政治警覺性。兩軍都對峙了,去了就必定瓜田李下、道不清說不明瞭,所以最根本的辦法就是斷然拒絕或找個藉口不去,杜絕給別人製造猜忌的機會。如果礙於禮節不得不去,那就帶上隨從,最好是楚王的親信、督軍之類的,在公共場合接受周君的接待。這樣讓雙方的行為暴露在陽光底下,就杜絕了對方的暗箱操作,楚王問起,也有人可對質,最關鍵的是事後要及時向楚王稟報所有細節,打消楚王的疑慮。

大軍壓境,西周怎樣巧用離間計解困?離間計又該如何化解?

那楚王如何防止被人離間呢?其一,就是做好軍隊的監督情報工作,派上自己的親信隨軍出征,進行督軍。“兵者,兇器也”,所以很多時候皇上都會派親信去監督和制約主帥的行為;其二,就是做好情報工作。戰爭中要想不被矇蔽,必須得有自己的情報系統,不管是己方,還是敵方,都得有自己的耳目,這樣才不會被人利用。

大軍壓境,西周怎樣巧用離間計解困?離間計又該如何化解?

一個看似簡單的辦法,卻往往能收到奇效。當年強大到可以和秦國相抗衡的趙國被秦連使兩個離間計,也算是個奇葩了。第一次被秦使用離間計,趙國起用趙括代替廉頗,而導致長平之敗,元氣大傷,第二次被秦使用離間計,賜死李牧,自毀長城,以致不久便被滅國。三國時期的曹操也是如出一轍地使用此計,離間了馬超和韓遂,使他們內亂,而後大勝。

當然離間計手法有很多種,而這種開空頭支票的離間計可以說是即經濟又實惠啊!

參考文獻:《戰國策》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