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切推进俱乐部名称中性化改革 是否太过武断

据悉,中国足协规定2021赛季起,中超各俱乐部必须采用中性名称,也就是说,几个月内基本上所有俱乐部都要涉及更改队名,包括一众在中超联赛打拼了多年的老字号,诸如国安、鲁能、亚太、建业等也不得不改弦更张,还好,据说申花是个例外。

一刀切推进俱乐部名称中性化改革 是否太过武断

听此消息后,深不以为然,感觉这又是一个足协做出的想当然的决议。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更改俱乐部名称,使用中性名,去企业化,听着高大上,好像也有与国际接轨的迹象。然而如此一刀切,也未免太武断。

首先,不见得接轨的事都是好事,就说球员薪水,这倒是接轨了,然而,这些多年来,是球员水平上来了还是国足成绩提高了?我们能看到的是,国足甚至已经找不出十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为国效命了,真不知道是应该感到高兴还是悲哀。所以说,接轨这种事,还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好。

一刀切推进俱乐部名称中性化改革 是否太过武断

其次,一刀切改队名这种事,对球迷无疑是一种伤害。为什么这么说,我认为,经过这二十几年的职业化,多少还算做出点成绩或者说有些积极变化的领域,也就是俱乐部文化的建设,而这也将成为中国足球迄今为止能为后人留下的为数不多的遗产之一。多年来,很多俱乐部始终如一,从未改名,经过时间的沉淀,队名已经深深的印在属地球迷的心中,与球迷的生活与情感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现在,一纸规定,说改就改了,恐怕很多球迷心理上是难以接受的。

所以,我认为改俱乐部名称这事,应该慎重,要听取球迷的声音,毕竟球迷才是职业化的根基。

一刀切推进俱乐部名称中性化改革 是否太过武断

我的建议是,职业化进行以来,名称存续20年以上的球队,应该给予充分尊重,改名与否应由球队自己决定;存续 10年或15年以上的,更改与否,由足协判断,但要有充分理由;10年以下的,按规定实行,但也要给出时间表,比如1年或者2年以内完成,要给属地球迷留出适应的时间。这样做是否更合理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