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家庭教育,我們存在的弊端

文/育兒的那些事兒

一、隔代教育代替了親子教育

現代社會存在著一種流行時尚,隔代教育取代親子教育,年輕父母獨立撫養孩子似乎成了一種奢侈。許多家長往往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僥倖甚至是無奈的心理,認為老人帶孩子至少不會把孩子帶壞,更何況迫於生存競爭的壓力,無奈只好把孩子託付給老人或者保姆,於是千家萬戶的老人帶著其子女的孩子也就成了天經地義的事情。然而,正是父母的這種無知與無奈,卻給孩子造成了永久的傷害。心理學研究表明,親子教育可以滿足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各方面需要,孩子從出生開始,就需要和別人交流,這是他們社會性發展的基礎,不要以為不會說話就不可以交流,肌膚的接觸、擁抱、關注的眼光等,這些小小不然的動作其實都是孩子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因而,我們應該順應科學的發展規律,抓住一切孩子成長的有利時期,鍛鍊孩子的各種能力,為其將來能夠更好的生存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現代家庭教育,我們存在的弊端

二、把孩子當作比較的對象

中國的父母一方面鼓勵自己孩子上進,另一方面又常常貶低自己的孩子。也許是過於望子成龍,我們經常可以聽到“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績多好!”、“人家孩子又得了獎”這樣的話語,並且常常是不分場合,當著很多人的面說這樣的話,給孩子心裡造成了無比的傷痛。家庭教育把自己的孩子當成與他人比較的對象,這樣的行為是很愚昧的。

三、將孩子的隱私通通買斷

很多父母抱著傳統的觀念,把自己擺在權威的位置,作為統治者在家庭中處於核心地位,認為孩子是屬於父母的私有“財產”,於是孩子在幼年時期就在一種不平等的環境下成長。他們自身得不到充分的尊重,也就無法理解尊重的含義,更談不上尊重別人。長此以往,孩子慢慢習慣了在多重規則下生活,性格上也造成了扭曲。

現代家庭教育,我們存在的弊端

四、按自己的意願“塑造”孩子

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遺憾寄託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意願去發展,往往用自己的理性來干涉孩子們的自然發展,因此很大程度上剝奪了孩子自由選擇的權利。要求孩子樣樣事情必須服從自己的安排,稍有反抗就拳腳相加或出言不遜,孩子整天誠惶誠恐,無法安心學習。在這種壓力下,家庭氣氛變得日益沉重,父母們犧牲了親子關係的和諧,實在是一種得不償失的行為。

五、過分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

由於我們特殊的教育體制,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除了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顧外,還特別關心孩子的智商。為了能讓孩子成龍成鳳,除了學習,什麼都不讓孩子幹。至於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對未來生活的適應能力,以及公民意識等卻很少考慮,認為孩子只要成績好,什麼問題都能解決。無數事實說明,很多有成就的人或在工作崗位上幹得出色的人,並不是那些單純學習成績好的孩子成長起來的,學習成績並不代表一個人的未來,更不代表一個人的全部,全面的能力、毅力、性格等才是影響人一生的重要因素。

現代家庭教育,我們存在的弊端

六、只顧孩子學習不顧孩子的睡眠

成長中的孩子需要充足的睡眠。目前中國面臨中考和高考的孩子們的睡眠都嚴重不足,父母和老師們正在集體犯罪,剝奪了孩子們的睡眠時間。長期睡眠不足,會導致注憊力和記憶力下降,學習效率低下,影響身心及智力發育,發生各種慢性生理和心理疾病。所以充足的睡眠對成長中的孩子是十分重要的。

七、只讓孩子學習不讓孩子做家務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計劃生育政策的執行,許多孩子在家庭中處於特殊地位並被加以重點保護。在生活上對孩子的衣食住行包辦代替,不讓孩子沾家務活的邊。經濟上過多偏重孩子,這種包辦橫向涉及孩子的方方面面,縱向延伸到孩子長大成人。於是出現了小學生還要家長接送、中學生還要家長洗衣服,大學新生人學還要家長護送的現象。因而,現代的父母們有必要讓孩子充分分擔家務事,培養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和生存能力。

現代家庭教育,我們存在的弊端

八、缺乏幽默感的家庭教育氛圍

父母因為生活壓力,失去了幽默感,親子或夫妻在這種緊張的氣氛下,一個小矛盾就會引爆衝突。生活中離家出走的孩子已經不再是什麼新鮮事,泡網吧整夜不回家的孩子更是屢見不鮮,中國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的確值得我們認真的反思。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開朗活潑,因而往往更討老師的喜歡,人際關係也要比一般的孩子好得多。

九、把“愛”當成一切權威行為的藉口

愛並不是為所欲為的藉口,很多父母以為愛就可以當成一切的藉口。一句“這是為你好啊”,變成了孩子對自己的感恩戴德,其實這是很荒謬的。教育的過程是一個愛的過程,沒有愛的教育是在生產一個產品,不是在培養自己的孩子。教育過程本身離不開愛,家庭教育更離不開愛。父母對孩子愛的程度決定了父母對孩子教育中的權威的程度。一個在孩子的心目中沒有權威的父母,已經失去了教育孩子的資格,也因此無從談起在家庭教育中發揮作為人父人母應有的作用。用愛來樹立權威,而不是用權威來樹立權威。

現代家庭教育,我們存在的弊端

十、認為撫養孩子是艱苦的義務而不是享受

中國的父母由於一直受老祖宗傳統教育的影響,習慣把養育兒女當成艱苦的義務,也因為這個苦,而常常暗示或明示孩子要回報,要孝順,要養老。事實上,家庭教育從本質上來講,是父母與孩子在親子互動中共同發展的過程,是一個充滿愛的過程。養育孩子是一種責任,同時也是一種享受,享受和孩子相處的時光,享受看著他們成長的快樂,享受他們給自己帶來的溫馨。

小編有話說: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構成教育的整體,三者缺一不可。家庭教育不僅僅是教育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家長在家庭教育過程中,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在家庭教育中,對子女的教育應立足於子女自身整體人生髮展的角度來實施,階段性目標應和整體性的人生過程相協調。

(本文由育兒的那些事兒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感謝您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