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受辱,壯年喪妻,半生不娶,老年“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在唐代詩才輩出,李白是絕對穩坐頭把交椅,但論才藝的全面性,綜合測評詩佛王維不比詩仙差,除詩歌外,王維還精通音律,書法、繪畫作品更是堪稱大家。這二位文曲星下凡在同一朝代同一年,有同一個朋友圈,都是住在同一條街最靚的仔,但是卻老死不相往來。相對李白的一生來講王維是比較幸運的,但同時他的人生經歷種種波折坎坷,又是何其不幸呢。


少年受辱,壯年喪妻,半生不娶,老年“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少年郎迫於生計受屈辱,悲催的官場升職記

王維字摩詰,其母親崔氏是個虔誠的佛教徒,給其取名字的意思希望他潔淨而沒有汙染。但是事與願違,少年時的王維不論在情場還是官場都屢屢遭受打擊,所受屈辱一直被後世文人和今人詬病。

少年時期的王維膚美貌白,“妙年潔白,風姿鬱美”這是後人對他顏值的評價,這樣的美男子放眼當下娛樂圈何人能媲美了? 一開始明明可以靠顏值,非要靠才華,誰讓王維少年得志了,17歲便寫下了幼稚園小朋友都會背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於是心氣高的王維決定去參加科舉,由於朝廷對王維家族的打壓,他自然是落榜了,涉世未深的王維終歸是稚嫩了點兒。


少年受辱,壯年喪妻,半生不娶,老年“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這事被王維的好哥們岐王知道了於是決定替兄弟出頭,設下美男計,只待唐玄宗最寵愛的親妹妹玉真公主上鉤。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果然在玉真公主的宴會上這位風姿綽約的少年郎大放異彩。觥籌交錯中,只見王維手捧琵琶彈唱一曲《鬱輪袍》,瞬間豔驚四座,公主將其叫到面前問話,豈料這位少年郎不僅音律了得,詩作更是驚為天人,公主讀後為之驚歎,岐王馬上上前進言:“若能讓此人當上狀元,那我大唐豈不是多得一位大才子啊!”公主早已被眼前這少年郎迷了雙眼,勾走了七魂八魄,連連點頭稱是。

轉年王維21歲高中狀元,名滿天下,當然被後世傳位笑談的還有他被玉真公主潛規則升職一事,很多的文人騷客覺得他加官進爵的方式有失文人風骨,是帶有羞辱色彩的。王維被潛規則一事我們無從考證 了,假作真時真亦假,是不是空穴來風交給時間。但是王維獲勝不可能僅靠顏值,當然還有他那筆落驚風雨 ,詩成泣鬼神的綜合才華。


少年受辱,壯年喪妻,半生不娶,老年“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30歲正當年痛失妻子和孩子,人生悲痛莫過於此

王維的人生上半場可謂“春風得意馬蹄疾””,下半場好似老天要這文曲星歷經人生的種種生離死別和磨難。狀元還沒捂熱乎就因惹怒唐玄宗被貶,屋漏偏逢連夜雨王維三十這年一路與她共患難的結髮妻子不幸難產而死,一屍兩命,人生最大的悲痛莫過於此。

從此,王維獨居三十年,《舊唐書》說,“退朝之後,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獨居一室,屏絕塵累。”


少年受辱,壯年喪妻,半生不娶,老年“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如舊唐書所記載王維之後終身未讓其他女子走進他的世界。自古文人最多情,蘇軾筆下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對愛妻的懷念讓聞者肝腸寸斷;歸有光“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讓時間變得有度量,讓他對妻子的思念變得可數;元稹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盡顯其對亡妻的忠貞與思念,然而現實很骨感,放下筆端坐擁新人懷抱。唯有王維一人將思念與深情潛藏於心,擇一人,終一身,愛一人。真正的深情又何須與他人共享,根植於心便是最好。

歷經人生浮沉,終於修得紅塵仙,詩中佛

王維後來一直在宦海沉浮,起起落落,在擔任監察監察御史期間,也曾出使邊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大漠的遼闊、荒涼和壯美震撼著王維,也衝擊著他的心靈,兩年後他又一次官場失意,跌到谷底,終於發現一切名利都是虛無,於是吃齋唸佛,過起了半官半隱的生活。在陝西的藍田別墅,在那裡營造自己的“輞川別業”。如他《酬張少府》一詩中寫道:

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晚年“我”只圖個安靜的環境,對世事件件都不太關心嘍。自認沒有高策可以報國,只好歸隱到這幽靜山林。松風吹拂我且寬衣解帶,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彈琴。君若問窮困通達的道理屬,請聽水邊深處漁歌聲音!

少年受辱,壯年喪妻,半生不娶,老年“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經歷半生的人生浮沉,王維在晚年心靈終於歸於平靜,參禪禮佛,吟詩作畫,與“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為伴,這快一世的磨難才換來他“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豁達超然的禪者心態,悠閒自在,淡泊而寧靜。終於修得紅塵仙 ,詩中佛。


少年受辱,壯年喪妻,半生不娶,老年“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水窮之處,也就是轉機之時,世間有萬般苦難與挫折,但只有不放棄才能看到轉機,看到雲捲雲舒。若真能參透王維的《終南別業》,我想你會終身受益。翩翩貴公子,皎皎世無雙。


少年受辱,壯年喪妻,半生不娶,老年“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