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危機不是個別媒體博出位的舞臺——三問德國《圖片報》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德兩國圍繞抗擊疫情不斷加強交流與合作,相互支持幫助,展現了兩國民眾的深厚情誼。

然而,最近一份德國“知名小報”卻非要反其道而行之,炒“中國責任論”的冷飯。它就是以炒作聳人聽聞的八卦而聞名的《圖片報》。這個定位並非週報君一家之言,而是被德國讀者普遍認同,且官方蓋印的:德國外交部組建的信息門戶網站deutschland.de上對《圖片報》的介紹是:“如果你喜歡混合了新聞、八卦和煽情的內容,就請訂閱。”

全球疫情危機不是個別媒體博出位的舞臺——三問德國《圖片報》

deutschland.de網站關於《圖片報》的介紹

按常理說,《圖片報》發表荒唐言論也不是新聞。但是,鑑於該報近日一再突破底線,其主編更是親自下場錄視頻公然挑釁中國,週報君就花時間理了理他到底想表達啥。不得不說,其邏輯之荒謬,讓人腦中不禁冒出很多問號。

一問《圖片報》,如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該報4月15日報道聲稱:“中國未履行向世界衛生組織通報信息的義務”。

對此,中國駐德使館網站在15日當天就刊登了發言人致函該報總編室的公開信,信中詳細梳理了中方履行通報信息義務的時間線:早在2019年12月31日,中國官方就已向世衛組織通報了武漢出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例。2020年1月3日起,中方開始正式定期向世衛組織以及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及時主動通報疫情信息。

這一時間線在世衛組織官網有明確記錄。

然而,當德國媒體“德國之聲”記者在19日的節目中就上述時間線詢問該報主編朱利安·萊歇爾特時,萊歇爾特給出的答覆是:“我想,作為記者,你和我都不應該太相信中國政府所言。”

一邊指責中國“沒有儘早告知”,一邊表示“無論中國說什麼都不會相信”,指望《圖片報》看見事實的難度不亞於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值得欣慰的是,“裝睡”的人只是少數。早在2月24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及首席科學家蘇穆亞·斯瓦米納桑就在醫學界權威學術刊物《柳葉刀》發表評論,讚揚中國應對疫情的迅速反應,稱其“為世界各國爭取了寶貴時間”。

二問《圖片報》,知恩不應圖報?

4月17日,《圖片報》主編萊歇爾特發表致中方公開信,稱中國向世界各地輸送口罩並非出於友誼,而是“面帶微笑的帝國主義”。

如此狹隘言論不僅於理不通,於情更讓人心寒。

但再想想,為這樣的言論心寒也沒有什麼必要。正如馬雲在近期的一次採訪中所說:“大概任何國家都有1%左右的腦子撞壞的混蛋,如果我們多關注了1%,而忘掉了99%善良的人群,這是人類的悲哀。”

按照該報的邏輯,我們是否也該認為,在中國疫情發生時,德國政府和各界支持中國抗疫也是另有所圖?

當然不會!因為我們記得,在中國疫情嚴重時,德國聯邦政府向中國提供醫療物資援助,兩國專家進行視頻交流,德國人民隔空為中國朋友加油……當前,德國面臨疫情嚴峻挑戰,中國所做的就是盡己所能,回報善意,挽救生命。

全球疫情危機不是個別媒體博出位的舞臺——三問德國《圖片報》

4月21日,在德國西南部城市海德堡,托馬斯·拉貝(左一)與海德堡市政府代表(左二)接受中國捐贈的防疫物資。德國疫情嚴峻之際,中國駐德國大使館臨時工作組21日專程將南京市政府籌集的一批防疫物資送到在南京大屠殺期間拯救大批中國人生命的德國人約翰·拉貝之孫托馬斯·拉貝手中。新華社發(中國駐德國大使館供圖)

正如德國聯邦政府官方網站所述:“德國政府對於中國企業恢復生產醫療物資並完成訂單發貨這一進展表示歡迎。”很明顯,中德兩國圍繞抗擊疫情開展的密切合作不會因為個別八卦小報而動搖。

三問《圖片報》,“自由”可是信口開河的遮羞布?

作為一家自詡“自由”的媒體,在報道中公然說出“中國最暢銷的出口產品是新冠病毒”這類無稽之談,讓人不禁要問:“自由”可是一切不實言論的免責牌?“自由”可是信口開河的遮羞布?

疫情當前,國際社會的當務之急是盡一切可能救治生命,保障大眾健康並從這場危機中共同總結經驗,開展合作,而不是脫離事實,一味煽動仇恨,將抗疫問題政治化。

正如國際知名科學期刊《自然》在4月7日發表的社論《停止新冠病毒的汙名化》中所說:“執意將一種病毒及其所致疾病與某個地方關聯在一起,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需要立即停止。”《自然》在社論中反思了其將新冠病毒與武漢和中國關聯的做法,表示:“我們當初的做法確實有誤,我們願為此承擔責任並道歉。”

對於《圖片報》這樣的八卦小報,要求其跟科學期刊有同樣的反思和責任意識,或是促進全球團結抗疫的善意與大局觀,無疑是奢望。但作為媒體,若在這場全人類共同面對的危機中還只想打著自由的幌子博出位,那就真是跳樑小醜了。奉勸一句:別最後博出位不成,反倒汙名化了“自由”這個詞。


(《北京週報》記者 趙飄 責編:徐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