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這次疫情過後會有大批東北人尤其是遼寧人回到瀋陽大連嗎?

我也是遼寧人


我認為不會的。

遼寧省開始向外界宣傳要大力吸引人才,發佈多項舉措政策的時候應該是2018年前後就開始了,瀋陽和大連大概也是2018年左右開始出臺相關支持和扶持政策的,如果外漂的東北人或者遼寧人打算回家鄉,那個時候就應該陸陸續續回遼寧了。並且瀋陽後來也出臺了積極的大學生和外來人才的落戶政策,瀋陽大連還發布了多個創業扶持優惠措施,如果有志於迴流建設家鄉的東北人才,應該早就開始計劃實施了,和疫情不疫情的沒有任何關係。

在外打工漂泊的東北人如果能在家鄉有更好的發展機會,是不會有人願意選擇拋家舍業在外面漂的,但凡選擇出去漂,自然是有出去的理由的。而這些理由大部分都跟疫情、醫療什麼的沒有關係。

這次疫情過後社會也會逐步恢復正常,大家的生活和工作也會慢慢迴歸到正軌,疫情過後也許會有新的行業職業產業變化導致一部分東北人重新調整就業方向和發展節奏,但是人才回頭絕不會是因為疫情因素。


陽光Joey


據我所知,所謂東北三省人口外流,這是個“印象”說口,在中國,人口大量外流之地,從來不是東北三省。從“投資不過山海關”到種種真假李逵的流言,其實是一種有推手有媒體配合的演習,演來演去,就成為南方人口口相傳的口碑,因為南方一些地區在文化教育水平上不如東北,暫時發達並不等於視野和認知的提升,尤其是一個群體的氣質,需要很長時間的歷史積澱,就像一種遺傳。改革開放以來率先發達的重要標誌,首先體現在城市化率。在這方面,東北尤其是遼寧,建國初期就已經超過60%,除了京津和上海之外就是遼寧,而且是全省!這些年的改革開放,南方的城市化程度進展迅速,這一紅利幾十年與遼寧基本無緣,但是,就是現在,遼寧的城市化率依然高於除了幾個老直轄市的中國所有省份,而且大多都是多少代就生活在城市裡,而南方改革開放以後激增的“城市人口”都是哪裡的呢?當然是被置換了土地的農村人口的大量湧入。

在東北,黑龍江出去的人口相對多一些,因為有廣漠的林區,這些年對農林的忽略使他們把生存的希望寄託在遠方,而最近的遠方也是遼寧。吉林作為農業省,出去的人口也多於遼寧,而遼寧出去的人最少。改革開放初期,深圳吸洪般的誘惑,也是黑龍江最多,吉林跟進,遼寧少到可以忽略不計。至於說到疫情之後,瀋陽和大連在外的人是否會大量回流,不可能,因為從來沒有“大量”!更主要的是瀋陽和大連,出去的高素質人才最多,他們很多是名校畢業和留學回國,因為專業關係,為了更好地發展所長,所以首選北京,次而上海(地緣關係),而其他地方少之又少,即使有,也已經有安於現狀的理由。之所以瀋陽和大連的城市人口流動性小,還得益於大工業文化形成的習慣,年紀稍長的一般比較重視安穩和保障,不耽於想入非非,而且城鄉貧困人口在全國也是最少的之一,救助體系相對比較完善,文化氛圍和群體素質都是多年養成,所以,出去的大多有自己喜歡的專業,享受快樂的工作,而且很多於畢業或回國之時就已成為當地居民,所以,至於瀋陽和大連,從來就沒有跑來跑去的習慣,今後也是如此,至於在你的眼裡如何,那是你的事,與我無關


距離之外


我認為不會,會不會回到瀋陽大連,跟疫情沒有關係。如果之前因為某些原因,已經在異地生活,肯定是本身覺得生活的城市比遼寧的瀋陽大連更適合自己。尤其在大城市北京上海或者其他南方經濟發達地區,這樣的城市生活久了,更加不適應遼寧的各種環境。無論是城市的開放程度,各種社會關係,薪資水平,發展空間等等各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