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註冊制開啟,註冊制時代下會改變整個市場的遊戲規則嗎?

創業板註冊制開啟,註冊制時代下會改變整個市場的遊戲規則嗎?

註冊制

註冊制,成為了近年來A股市場關注度最高的話題之一。從科創板試點註冊制,到如今創業板試點註冊制方案的通過,意味著註冊制模式已經開始逐漸延伸,試點註冊制的市場板塊越來越多了。或許,在不久的將來,A股市場有望逐漸步入全面註冊制的時代,這也是國內資本市場加快從核准制向註冊制過渡的真實體現。

上交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度,至今已經成功運行多時。從整體上分析,科創板試點註冊制度,還是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市場的承受能力還是相對較強,從正式啟動以來,並未對整個A股的市場指數構成明顯的波動影響。不過,當前仍屬於科創板試點註冊制的初期階段,隨著未來科創板上市的企業數量越來越多,未來對A股市場的影響才可能會逐漸展現。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引入科創板之後,給市場最直接的影響,一個是股票新增數量明顯增多,另一個則是引來了不少的增量資金。在科創板正式開板前後,大量的合格投資者先後開立科創板的交易權限,且從開板以來科創板上市公司的價格表現分析,確實也為不少投資者帶來了可觀的投資收益率。在強烈的賺錢效應影響下,也吸引了不少新增資金的流入,逐利性仍然是資本最真實的本性。

縱觀這一次創業板試點註冊制的改革,與科創板的改革規則相比,還是存在一些相似之處。例如,科創板在上市後的前五天時間內,不設置漲跌幅限制,而在此之後,則是把漲跌幅限制設置為20%。從這一次創業板試點註冊制的改革方案中,參考了科創板的這一條交易規則,並積極引用,更好提升市場的投資活力。

從科創板正式開板以來,很少科創板上市公司會連續觸及20%的漲跌幅限制,即使是單日超過10%的漲跌幅度現象,也是比較少見的。最近一段時間內,科創板市場的持續平穩運行,也為創業板試點註冊制度,提供了不少的有益參考。

作為市場化程度很高的制度,註冊制度的改革既給市場充滿了期待,但同時也可能充滿了擔心。

談及期待之處,則是體現出高度市場化的發展趨勢,這對信息披露的要求更高、股市優勝劣汰的效率更加明顯。從創業板試點註冊制的方案來看,一方面強調了以信息披露為中心,強化了信息披露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則是豐富完善了退市的指標、精簡優化了發行條件,不斷突出市場化改革的運行特徵。

假如通過完善的註冊制改革可以從本質上提升整個市場的優勝劣汰效率,那麼在高效市場化改革的背景下,股票市場還是有希望走出美股市場那樣的長期牛市。與此同時,通過註冊制改革,讓不同種類、不同性質,且符合發行條件的企業進入市場,讓投資者分享到企業高速成長的過程與投資成果。

但是,談及擔心之處,則是擔心註冊制時代下可能會引起又一輪的市場大擴容。實際上,縱觀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數量變化情況,上市公司從1000家發展至2000家所耗用的時間遠遠多於上市公司從2000家發展到3000家的耗用時間,近年來市場從3000家上市公司發展至近4000家的上市公司,估計用時更短。對市場來說,若股市的優勝劣汰效率不能夠得到有效地發揮,那麼註冊制可能會成為股市擴容的契機,但對“多進少退”的市場來說,顯然不利於提升市場的投資活力,在存量博弈的環境下,分配到每一家上市公司的存量資金也就越來越少了,最終導致絕大多數的上市公司淪為了“殭屍股”企業。

事實上,假如創業板試點註冊制可以引進更多的增量資金,那麼還是會從一定程度上抵消市場擴容所帶來的壓力。正如科創板開板後的表現一樣,在強烈的賺錢效應影響下,實際上形成了投資者與上市公司互利共贏的局面,甚至引來了大量的新增流動性,由此降低對其餘市場資金分流的影響。

同樣道理,對創業板市場來說,在試點註冊制之際,可以保持適度的賺錢效應,那麼對本不缺乏資金的市場來說,可能會帶來增量資金的補充,進而降低對股票市場存量資金的分流影響。由此一來,在註冊制時代下,即使引起市場階段性的擴容壓力,但在賺錢效應的刺激下,市場卻弱化了擴容下的負面影響。

不過,在註冊制時代開啟之後,註冊制對股票市場的影響更注重長期性,尤其是上市公司陸續步入限售股解禁期後,如何有效對沖市場的拋售壓力,進而達到穩定市場的作用,則尤為重要。對保持高效流動性優勢的市場來說,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增強市場的抗跌與抗風險能力,這從今年2、3月份的A股表現中已經得到了充分展現,但如何保障市場持續高效的流動性優勢,則非常具有挑戰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