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七老師育兒說》:早教痛點答疑5堂課,讓你學會適時而教

1.早教不等同於學習,而是一種高效的陪伴

在育兒理念中,有一個"生命早期1000天"的概念, 是指從女性懷孕到胎兒期(270天)到寶寶出生之後2歲(730天),這1000天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為一個人生長髮育的"機遇窗口期"。

這1000天對我們來說,可能只是人生中平凡的三年時光,但是對於寶寶來說卻是意義非凡。有的人覺得在3歲前,只要把寶寶喂好就行,根本不需要教育。而且寶寶那麼小,什麼都不懂也記不住。

其實這些觀點都是對早教的誤解,早教並不等於學習,而是父母對子女的一種高效的陪伴。這種陪伴不是坐在孩子身邊看手機,而是與寶寶互動,早期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但有助於讓孩子發展健全的人格,還可以構建良好的親子關係。

在陪伴的過程中,每一位父母在喜悅與滿足的同時,還有數不清的疑問、焦慮和糾結。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一個老師來做指導,讓大家少走彎路。

《小七老師育兒說》這本書將父母最為關心的各類疑難問題,以問答的形式給出了清晰的指引,可讀、可學、可做。把這些問題整理為親子溝通、社交能力、生活習慣、科學早期教育和藝術體驗五大方面,逐一破解,實用性非常強。


《小七老師育兒說》:早教痛點答疑5堂課,讓你學會適時而教


2. 讓寶寶有安全感,是孩子幸福的根基

你的孩子黏人嗎?你的孩子"認生"嗎?你的孩子膽小嗎? 其實這些都和寶寶的安全感有關係,孩子太依戀父母是正常的,不要擔心孩子黏人。正視過度依戀背後的原因,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才能培養健康的親子關係。

3歲之前,孩子很難具備安全依戀關係,也就是還沒有建立面對分離的心理準備,所以一般建議3歲後才把寶寶送去幼兒園。而父母在寶寶3歲之前的一項重要的教育工作就是給寶寶建立安全、成熟的依戀關係。

空談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是沒有用的,殊不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無時不在,才是放手的前提,才是獨立的前提。孩子只有能真切感受到自己是被愛著的,才有可能建立自信、獨立的人格。

面對過分依賴的孩子,小七老師給出4點建議。

第一點,要有高質量的陪伴,記住,陪伴的質量勝過時間

。陪孩子玩適齡、有趣的遊戲,才是高質量的陪伴。

第二點,爭取讓每個家庭成員都成為孩子親密的、可信賴的對象,而不是其中一人。

第三點,坦然接納和擁抱孩子,當孩子焦慮、哭鬧的時候,父母不是想辦法阻止他,而是理解和回應。

第四點,如果媽媽要離開孩子,要和孩子說明原因,同時也要約定好回來的時間,這樣多試幾次,孩子就知道,媽媽只是離開一段時間。千萬不要偷偷摸摸的走,這樣孩子反而沒有安全感。


《小七老師育兒說》:早教痛點答疑5堂課,讓你學會適時而教


3. 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提高社交能力

家長們非常關注孩子的社交能力,許多孩子不喜歡交朋友,面對陌生人非常的害羞,不敢和老師說話,不喜歡和陌生人打招呼。

其實幫孩子克服恐懼,培養社交能力,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有自信心,孩子的自信心從哪裡來呢?小孩和大人不一樣,大人喜歡和別人比,有優越感的時候就充滿了自信,但是孩子不一樣,孩子的自信來自於父母的評價和態度。

3歲前的孩子自我評價能力還是很弱的,所以只有父母的認同,才會讓孩子有信心。只有父母的愛,才會讓孩子擁有安全感,從而感到自信,所以千萬不要給寶寶貼標籤。


《小七老師育兒說》:早教痛點答疑5堂課,讓你學會適時而教


樹立孩子自信心可以從這三方面著手:

第一,接納孩子的情緒,當孩子害怕膽怯的時候,家長不要表現的不高興,要對寶寶說:"寶寶是不是現在還沒有準備好?"讓孩子知道父母是理解自己的,這樣才會賦予他勇氣和力量。

第二,幫助孩子尋找過去成功的經驗,可以給寶寶說:"還記得上一次你做的很好,阿姨都稱讚你呢。"家長平時也要多留意孩子做的好的事情,幫助他找到自己的成功經驗。

第三,避免泛泛之談,很多家長在學習正面管教,動不動就對寶寶說:"你真棒"。其實這樣的誇獎太空泛,容易讓寶寶因吹捧變得驕傲自大。家長應該學著描述孩子的具體行為,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誇獎。

《小七老師育兒說》:早教痛點答疑5堂課,讓你學會適時而教

4.訓練生活好習慣,是優質生活的前提

關於寶寶的生活習慣是很多家長最為頭疼的事情,孩子睡的多了擔心餓著,睡的少了擔心睡眠不足。到點不吃飯,邊吃邊玩等等各種問題,小七老師都在生活習慣這一章節給出了指導性的意見。

小七老師指出"自由的前提其實就是規矩和安全感。"規矩並不是對孩子的限制要約束,其實恰恰相反,規矩可以讓孩子更加有安全感。什麼時候吃飯,什麼時候睡覺,如果寶寶知道幾點該做什麼,幾點能做什麼了,那才是最大的自由和安全。

關於寶寶不愛吃飯,家長的對策要遵守一個原則:溫柔和堅定,態度和方法是溫柔的,原則是堅定的。堅決不能因為哄寶寶吃飯而讓他拿著玩具玩,如果寶寶選擇不吃,那就放在一邊,在下一頓正餐開始之前,不再給他任何食物。堅持3次就會有效果。

關於寶寶睡覺的問題,小七老師給出了一個詳細的作息時間表和指導建議,有了這張時間表,讓寶寶從睡渣變睡神。

早上6點起床,7點到8點刷牙洗臉吃早餐,然後孩子需要睡一次回籠覺。11點半到12點半一定要吃午餐,然後開始午睡,午睡到3點一定要叫醒,3點到5點之間是活動時間。然後就是晚飯時間,洗澡、按摩、講故事,然後放床上準備睡覺。

一個習慣的養成是需要時間的,所以這樣的訓練不是一天就能達到的,家長在這個過程中要有耐心。


《小七老師育兒說》:早教痛點答疑5堂課,讓你學會適時而教

5. 做孩子藝術特長的觀眾,而不是評委

在未來,知識訓練的重要性已經逐漸下降,而對一個人創造力的要求卻越來越高。是否有創造美、表達美的能力,是人類跟機器人之間的差別完整人格、興趣特長和美學素養,將成為未來社會競爭的主要領域。

培養孩子藝術感並不是給孩子報美術班,書中舉了兩個孩子的例子,他們在上幼兒園之前畫的畫,顏色大膽,內容豐富,充滿個性。但是上了幼兒園後,兩個人的畫無論從結構還是用色都非常類似。

我們的教育就像麵包機一樣,把不同形狀的麵糰變成了統一的模樣,是一種標準化的缺乏創造性的教育方式。

正如畢加索所說:我花了四年時間畫得像拉雯爾一樣,但是用一生的時間,才能像孩子一樣畫畫。

讓孩子用畫筆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緒和想法,不要管畫畫的技巧和筆法,也不要評價像不像,好不好看,因為那些都不重要,都是以我們成人的標準去評判。孩子自由發揮想象力,在體驗藝術創作的過程中找到快樂和自信就可以。

對於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培養最為關鍵的時期就是孩子2-3歲這一年,家長一定要把握好。可以通過讓寶寶進行美術創作,包括手工、畫畫等,讓寶寶參與兒童戲劇和舞臺劇的表演,多給寶寶讀繪本,多帶寶寶出門走走等方式來培養。當孩子長期處於體驗式、啟發式的藝術薰陶氛圍之中,她會獲得想象力、創造力、專注力、社交能力,以及欣賞藝術的能力。


《小七老師育兒說》:早教痛點答疑5堂課,讓你學會適時而教


教育孩子最難的地方,不在於教育孩子本身,而是作為父母的我們需要作出的改變。教育從來不是孩子的功課,而是父母的修行。愛孩子是一種本能,但是如何去愛,如何給出高質量的愛,則需要永不停歇的自我成長。

《小七老師育兒說》中,不但給出了許多有針對性的可實操的指導意見,還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家長對早教的誤解,科學而正確的育兒理念是指引我們行動的方向,這對每一個家長來說都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正如書中所言:能有願意學習的父母,是孩子的幸運;能有健康、有學習力、幸福感的孩子,也恰恰是所有父母最好的福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