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三網一中心” 防止返貧長效幫扶

近年來,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聚焦當前基層存在的現實問題,緊緊圍繞建立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長效機制,織密“天、地、人”三張網,建立社會救助綜合服務一中心,全區4111戶7909名貧困群眾實現穩定脫貧,146戶386名困難群眾納入即時幫扶,確保脫貧攻堅任務高質量完成,小康路上不落下一名困難群眾。

織密“天網”,動態監測到位

岱嶽區結合工作實際,創新運用互聯網技術,自主研發了集動態監測、工作落實、信息共享於一體的“岱嶽扶貧在線”平臺。

動態監測。將全區現有的411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納入平臺管理,由1352名幫扶責任人每月至少一次入戶走訪,通過在線平臺現場定位打卡,及時掌握脫貧現狀,即時完成線上信息輸入;對因病因災等造成家庭變故導致生活困難的一般戶,由村“兩委”幹部每月進行一次摸底排查,發現情況第一時間上傳信息,對返貧及新致貧風險戶實時監測預警。

限時研辦。幫扶責任人和村幹部每月摸底上傳的信息第一時間分級分類推送給區、鎮兩級相關部門,相關部門針對發現的問題做好分析研辦,規定期限內解決完成,並通過平臺對賬銷號。對符合納入即時幫扶條件的困難戶,由鎮扶貧辦組織村級召開評議會,按程序建檔立卡,即時落實相關幫扶救助政策,並將落實過程進度隨時上傳公開。

信息共享。由區直相關部門通過平臺及時更新發布住房、教育、醫療、飲水、救助、優撫等扶貧惠民政策130餘條,方便基層幫扶責任人和村幹部查詢瞭解、宣傳落實。同時,由幫扶責任人在線發佈貧困戶生產生活需求300餘條、扶貧產業項目產品銷售信息260餘條,助推區、鎮兩級合理分配幫扶資源,提高結對幫扶和消費扶貧效率。

織密“地網”,幫扶措施精準

岱嶽區及時分析貧困戶返貧致貧風險,精準打包幫扶政策、精準確定增收路子,實現“人找政策”向“政策等人”的轉變。

整合“常規脫貧包”。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的脫貧標準,將涉及到的住房、教育、醫療、飲水、民政、殘疾等基本政策統一打包,明確幫扶標準。

定製“致富增收包”。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致富的根本之策,按照“資金統一整合,鎮級統籌使用,資產量化到村,帶動脫貧到戶”的原則,加大對特色產業項目的培育提升力度,2015年以來,全區累計落實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22億元,實施扶貧產業項目383個、公益扶貧項目227個。產業有了“造血”功能,再由鎮村根據貧困戶實際量身打造增收路子,累計幫扶全區貧困戶平均增收1100元。

創新“激發動力包”。首創貧困戶考核辦法,由鎮街設立考核金,按月考核“人居環境好、精神面貌好”兩方面內容,考核合格按月發放獎勵金,已累計發放獎勵金30餘萬元,有效激勵了貧困戶積極配合黨委政府幫扶、主動參與脫貧工作。同時,創新推出孝善養老扶貧制度,由區財政出資400萬元建立孝善扶貧基金,以獎代補激勵子女主動贍養,確保貧困老年人穩定獲得贍養費。截至目前,全區成立孝善養老理事會423個,收取兒女孝善養老金1015萬元,發放孝善政府獎補金672萬元,惠及貧困老人2433人。

織密“人網”,扶貧職責明晰

按照“區、鎮、村層層抓落實,行業部門各負其責”的原則,構建起了扶貧工作縱橫交織的網格化管理機制。

分級負責。建立各級“書記”負主要責任、各級分工負直接責任、各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負具體責任的分級負責體系,形成下級對上級、分工對主要、一級對一級的組織領導體系。

包保到人。創新“5+3”立體包保制度,對扶貧工作重點村,由區副縣級以上領導幹部、區直部門、重點企業和鎮(街道)副科級以上領導幹部逐級分包、責任到人。

定位職責。按照“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分線負責”的工作流程,明確幫扶責任人入戶,確保扶貧惠民政策精準落實到位。

創建“一中心”,社會救助協同

岱嶽區整合救助資源,創新建立社會救助綜合服務中心,構建“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的兜底保障長效機制,破解社會救助多頭管理、部門“各自為戰”導致重複救助和救助缺失的難題。

建立救助網絡。在區級建立了社會救助綜合服務中心,負責整合各救助職能部門及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受理群眾救助需求,督促鎮街落實救助政策;在各鎮街建立了社會救助“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綜合服務工作平臺,負責各類社會救助事項的申請受理、入戶調查、審核確認以及日常監督管理等工作;在村級設立社會救助工作站,配備協理員,負責社會救助政策宣傳、業務諮詢、公開公示、信息統計及困難群眾主動發現、救助申請幫辦代辦等工作,協助做好調查評議。

完善救助體系。構建了以低保、特困供養等基本生活救助為基礎,以教育、醫療、住房、就業、康復、法律援助等專項救助為支撐,以受災、臨時等急難救助為輔助,以慈善組織等社會力量參與救助為補充的社會救助制度體系,實現了老弱病殘、鰥寡孤獨、突發災禍等困難群體全覆蓋。

加大資金籌集。設立400萬元的精準扶貧社會救助基金,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工作,落實稅收優惠、資金獎補、費用減免等政策,撬動社會資金參與社會救助。自2015年以來,已統籌安排各類社會救助資金1.5億元,救助貧困群眾5萬餘人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