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旅集團:體制機制市場化探索激發活力和效率

陝西旅遊集團成立於1998年12月,是陝西省政府授權的國有資本投資和運營機構。作為引領陝西文化旅遊產業創新發展的先導者和踐行者,核心業務包括旅遊服務、旅遊綜合體(旅遊文化中心區)、旅遊文化和旅遊科技、旅遊投資和金融。

2013年起,陝旅集團以“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全產業鏈發展”為戰略目標,大力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工作,按照國務院國資委、陝西省政府、省國資委相繼出臺的國企改革文件精神,從組織架構、多元混改、三項制度、科技轉型等關鍵處入手,加速了企業改革進程,推動了集團又好又快發展。截止2019年底,集團總資產278億元、淨資產79.16億元、當年營業收入70.74億元,淨利潤2.78億元,分別較改革前的2013年增長約8倍、8倍、5倍、8倍。集團在省內已形成覆蓋關中、陝北和陝南的“王”字型產業佈局;在省外,依託文化演藝、索道產業兩大核心競爭力已實現海南、廣西、四川、甘肅等地業務佈局。

創新發展,體制改革激發內生活力

構建“三級架構,兩級管理”新模式——

陝旅集團作為老國企,曾經管理層級多、效率低、市場競爭力弱,所屬不少企業連年虧損、舉步維艱,常年作為維穩重點單位。2013年,集團痛定思痛,經過通盤謀劃,確立了“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全產業鏈發展”戰略目標,同時大刀闊斧進行機構改革,形成了“集團總部——二級集團——生產經營企業”的“三級架構、兩級管理”的組織模式。在這個新模式下,集團管理到三級公司,各三級公司根據業務需要設立四級公司,嚴控五級公司設立。這個新模式同時明確了各層級功能——集團總部是投資和決策中心,主要以管人管資本為主;二級集團是管理和利潤中心,主要以經營管理規劃為主;三級企業是經營和成本中心,主要負責具體業務運營及實施。“三級架構、兩級管理”新模式,使集團總部從“鬍子眉毛一把抓”的事務主義中一舉解放出來,聚精會神謀大事,也讓所屬企業遵循市場規律各顯其能,走上了科學發展的正確道路。管理架構的改革,拉開了陝旅集團第一次轉型升級的序幕。

探索多元混改模式,發揮國有資本引領帶動作用——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激發競爭類國有企業市場活力的有效途徑,也是陝旅集團一直探索的重要課題。近年來,集團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形成了三種模式。

一是老企業混改。自2016年起,集團就以“能改則改、宜改則改”為原則,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通過管理層及員工持股、引入第三方資本等方式,先後試點完成所屬的陝西海外貿易公司、陝西旅遊汽車公司、陝西中國旅行社、陝西海外旅行社等7家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其中海外貿易、汽車公司混改後利潤分別實現55.4%、20%同比上漲,用持股員工自己的話說,就是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操心企業發展得好不好、快不快。

二是引進社會資本參股新設立公司。譬如集團所屬互聯網服務企業“駿途網”,在新公司成立之初即通過股權多元化方式引入優質社會資本,最大限度地集合專業團隊與資源,從根本上建立適應市場規則的現代企業治理結構,釋放其創新發展動能。“駿途網”於2016年9月登陸新三板,目前已經成長為陝西本土的電子商務示範企業,在全國行業內小有名氣。

三是新項目合作。集團按照單個項目,採用多種合作模式,面向市場公開選擇第三方合作者。如集團在海南省三亞市的項目公司,與北京春光投資集團以混合所有制形式成立新項目公司進行合作,充分發揮各自的專業優勢,開發檳榔河演藝小鎮、實景影畫“紅色娘子軍”等優質項目,在南海之濱書寫了陝西文旅走出去、立得住、唱得響的新篇章。

目前,陝旅集團下屬二級公司9家,其中4家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三級公司84家,其中48家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四級及以下公司87家,其中84家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未進行體制改革的基本已完成激勵機制改革。全系統已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公司佔比超過70%(按照母公司為混合所有制企業則其下屬企業均視為混合所有制企業計算)。引入非公資本4.5億元,集團系統盈利企業從6家增加到16家,虧損企業從10家減少到4家。

市場導向,機制創新提升管理水平

“輕重分離、建運分離”,推動管理專業化——

過去,文旅項目的傳統做法是一家企業從景區建設到運營管理一走到底,弊端很明顯。陝旅集團通過“輕重分離、建運分離”的方式進行了改革,將項目建設的重資產投資與後期輕資產運營管理分離,建設由旗下的專業建設管理公司實施,運營則交由旗下的專業景區運營公司執行,集團則向重資產公司要投資回報,向輕資產公司要經營效益,使一批項目的建設運營管理實現了專業化。目前,集團投資的白鹿原影視城、漢中諸葛古鎮、寶雞周原景區等項目都採用了這種模式。輕重分離、建運分離模式,由於在立項、實施、監督上分離,有效防止了立項中的人情項目、建設中的腐敗工程、監督中的走過場,保證了投資項目選得準、建設質量過得硬、運營工作抓得緊,全面提高了項目建設和運營管理水平。

探索中長期激勵機制及三項制度改革——

2019年,陝旅集團在所屬的飯店資產板塊開展了中長期激勵機制改革試點。改革以企業淨資產指標為核心,以國有資產保值升值為底線,根據淨資產收益率與行業優秀值、平均值的對比情況,在綜合考量國資收益、品牌溢價、減虧減負等因素後,實現核心管理團隊與企業新增效益捆綁、員工收益與企業利潤掛鉤,從而激發內生動力。今年,集團將在全系統全面推行激勵機制改革,以“讓員工拿獎金、骨幹有期權、管理層分享超額利潤”為主導思想,按照“淨資產收益+品牌收益+資產使用收益”的方式確定考核指標。年底,在企業完成指標的情況下,從超額淨利潤中拿出一定比例進行激勵分配,超額淨利潤越多,激勵力度就越大,員工的激勵收益也就越高,以此形成良性循環,最終全面實現企業效益提升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目標。

與此同時,集團面向市場公開選聘下屬企業21名總經理等高級管理人員,使職業經理人在系統內的佔比達到了15%並且持續推進,有效提升了人力資源水平。

科技賦能,轉型升級保證發展質量

構建全數字化運營管理平臺,降本增效——

積極探索利用數字化技術改造傳統業務,推動陝旅集團由傳統的文化旅遊企業向科技型企業轉型發展,是以周冰為黨委書記、董事長的領導班子一致確定的戰略方向。2019年下半年開始,由集團總體部署,全系統圍繞“五個統一”全面建設數字化運營管理和辦公平臺。“五個統一”即“統一數據平臺、統一軟件架構、統一權限管理、統一內容管理、統一標準接口”。建設目標是實現全數字化管理,有效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推動內部暢快協作,減少信息傳遞環節,優化事項辦理流程,提高員工工作效率。目前,“掌上陝旅”APP已初步完成員工信息錄入工作,進入系統內測階段。

搭建雙平臺,實現消費與產業互聯——

陝旅集團的優勢在於文化旅遊體育全產業鏈。為了充分發揮這個優勢,以實景舞劇“長恨歌”等優質資源帶動旗下及省內其他旅遊資源的有效整合,集團正在與騰訊、阿里巴巴等科技企業合作,搭建面向全球市場的旅遊消費互聯網、旅遊物聯網平臺“陝旅雲”APP,旨在將景區、演藝、索道、酒店、民宿、文創、旅遊交通等產品及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在全國行業領域率先打通兩個平臺,實現消費與產業的互聯互通,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便捷、高效、定製化的文旅體一條龍服務。

歷史已經走進新時代,文化旅遊康養越來越成為老百姓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全體陝旅人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努力克服新冠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全力推動陝旅二次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為人民貢獻更多彰顯新時代發展水平的優質產品和服務。

供稿單位:陝旅集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