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思感悟之17——讀瑞·達利歐《債務危機》

《債務危機》,是世界頂尖投資人、企業家和對沖基金橋水創始人瑞·達利歐所著,同系列的還有《原則》。本書的內容主要是19世紀以來各主要經濟體的債務危機的特徵、表現和解決辦法。

對於債務發展演化直至危機的表象描述的太多,事實上,我們缺少的不是判斷債務是否在增長和是否處於危機狀態,而是如何在可控的範圍內發揮債務對於經濟民生有利的作用,以及債務危機爆發前和危機過程中的止損、復甦的辦法。

書中提供的數據圖標主要是歷史數據,有參考借鑑作用,但是對於中國的現實意義不顯著,有些結論可以遵循,另一些論點中國暫時不會出現,除非中國的市場經濟全盤歐化或者說西方經濟金融運行的模式和規則被中國全盤引用和實施,否則中國國內不會重演書中的故事。

中國經濟仍然處在轉型狀態,雖然GDP總量已經達到世界第二,按照貨幣購買力平價已經世界第一,超過美國,但是中國經濟自建國以來始終面臨著抉擇和鬥爭。建國初期的公有制改革、“大躍進運動”,改革開放後的農村生產體制變遷和一系列的經濟金融體制機制的進步,我國的改革無疑是成功的,極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產生活水平,國力得到了歷史性的提升,在人類經濟發展進程中創造了奇蹟。但是每一次進步都是機遇與風險並存,都是學習研究探索和借鑑的過程。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外部性越來越大,面臨的挑戰和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更需要關注。

我國的債務話題,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是政府性債務,第二是機構和企業債務,第三是居民個人債務。我國已經建立起了世界第二大債券市場,發達的債券市場增加了融資總量,實現了政府和企業資金的交換和流動,降低了融資風險和融資成本,未來,債券市場的重要性不亞於股票市場。我國的債務風險主要是總量的可控性問題,也有觀點認為,我國的債務結構較好,債務的償付有經營性資產收入作為保證,風險總體可控。我國的債務主要是人民幣計值的內債,而以外幣計值的外債佔比不高,這降低了償付壓力,同時可以更多的吸收海外投資。同時,也可以合理利用和參與海外債券市場,前幾天我國成功在法國巴黎發行了40億歐元債券,支持了巴黎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提高了我國的歐元融資能力,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建設和國際化開拓了新的途徑。

《債務危機》主要談的是政府性債務。對於企業債務,風險主要是融資擔保問題。對於融資渠道的建設,國內與國外的的關聯度和相似度越來越強。

居民個人債務,與債券市場關聯度不大。我國居民家庭的財務狀況主要表現為淨資產的增加,債務主要是貸款。償債能力與收入的當期與遠期狀況相關,居民家庭所持資產的變現能力關乎資信狀況,金融工具運用技術在普遍增強,居民個人將來有能力有機會更多地參與債券市場的運行與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