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偶式”育兒,把“父親角色”找回來

近期一檔真人秀節目,引起熱議,與以往爸爸們和小娃娃一同旅行不同,《一路成年》在親子關係上做出了突破性的嘗試,首次將目光聚焦在父親與青春期孩子關係的問題上,五個剛剛走向社會的年輕人,在年過半百的父親的陪伴下,一同探訪祖國秘境,同吃同住、共同勞動,在極端的環境裡學會合作,在協作中培養默契,節目看似是讓老爸們帶著孩子們出去旅遊,更多的還是關注於家庭關係和孩子教育問題,當我們提及家庭教育,特別容易強調母嬰關係的重要性,很少提及父親的身份,但是父親是孩子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他人。


“喪偶式”育兒,把“父親角色”找回來


在現實生活中,父親和孩子之間往往缺乏溝通,“喪偶式”育兒也成為社會關注的話題。沒有父親陪伴的生活,成為一種常態。


這樣的結果導致父子關係疏離,情感淡漠,父親角色的缺席也在影響著整個家庭的心理秩序。


問題家庭的經典模板是:

缺席的父親

焦慮的母親

和有問題的孩子


1.

論父親身份的重要性


❶ 我在諮詢工作中,會幫助一些焦慮的媽媽自我成長,上“媽媽心靈課”,提升了母親自我認知後,爸爸呢,他的作用同樣至關重要,他是孩子重要客體,他存在的意義對於一個孩子成為社會人,甚至比媽媽還重要。


❷ 撫育初期,媽媽是以嬰兒為中心的,這有利於孩子形成“無所不能感”“安全感”、對他人的“基本信任”“自信”“自尊”等心理品質。而爸爸對孩子的愛,往往是“有條件的”,代表著社會他人,當孩子的行為符合社會他人的要求時,爸爸就給予鼓勵和獎賞。因此,父親的角色是代表“社會規則”,讓孩子學習和適應“以社會他人為中心”的認知行為。


❸ 爸爸的存在,有利於阻斷,媽媽與孩子之間所形成的“封閉的二元關係”,過渡為“開放的三元關係”,促進“分離-個體化”的發展,引領嬰兒進入俄狄浦斯期發展階段。促進嬰兒性身份的自我識別和性角色的認同,男孩認同父親,能夠站在父親的“男人角度”去看待媽媽,這時,媽媽不再是幼年的母親,而是變成了一個“女人”。女孩與爸爸之間形成和發展“異性相吸”的互動關係,開始對異性有初步的接觸,並形成對異性的第一個印象。


❹ 由於父親角色的存在,這種三元關係的雛型在孩子心中確立,當孩子看到爸爸和媽媽之間存在差異性,並且可以互補、合作、協商、和平共處時,孩子就會逐漸懂得,人與人之間是可以存在差異的,這種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是可以得到尊重和欣賞的。這會促使孩子達到“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境界。


2.

成為具有父性精神的爸爸


心理上成為一個母親,相對來說還是容易的,因為從懷胎開始,媽媽的生理變化推動著心理的成熟。而心理上要主動接受一個爸爸的身份角色,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在節目中父親與孩子,一起領略絕美的自然風光,一起挑戰最極限的生存環境,一起體驗最淳樸的懷舊旅行,一起迴歸最真摯的情感關係。雖然孩子們即將成年,但這一趟路途並非那麼順利。因為,沒有媽媽的陪伴,單獨相伴出遊的父子之間陌生而緊張的氣氛被稱為“史上最尷尬的旅行”,所以,爸爸們在旅行中,體驗著作為父親的責任義務,還有與孩子之間的愛,找回了丟失的父性能量,在與孩子互動中強化了父親的角色,確立的父親的價值,為孩子樹立了榜樣。


這讓我想起,今年最矚目的一部成長型治癒電影《哪吒》。


“喪偶式”育兒,把“父親角色”找回來


哪吒在生死緊要關頭,說出了自己的遺憾,就是沒有和父親踢過毽子,而影片裡多次出現了哪吒小時候與母親一起踢毽子玩耍的快樂場景,在母親耐心的陪伴下,哪吒展現出更多的是無拘無束,缺失了對規範與責任的培養。


值得強調的是,中國子女與母親的關係,非常緊密,緊密到什麼程度呢,“媽寶男,媽寶女”,彷彿連體嬰兒般存在,卻很難看到孩子與父親互動中親密無間的狀態,所以,整個“哪吒鬧海”的故事,講述了人是如何由一個生命個體對母親的依戀,變化為一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社會角色,而社會責任感要靠父親來傳遞給孩子,也是父親榜樣的力量。


而一個社會人的養成,是由孩童從一元自我被情緒所支配,到二元與母親不分你我,到三元步入社會尋找人生意義的過程,也是具有父性精神的部分。


3.

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父親


父親如何在“孩子成年”的重要階段給予引導,孩子如何學會與父親單獨相處,《一路成年》五組父子(女)將在這一場充滿笑與淚的“成人禮”之旅中,完成愛與成長的蛻變,讓剛成年的孩子向上成長,讓中年的父親有新的感悟,雙方共同完成一場意義非凡的“成人禮”。


如何成為合格的爸爸

一定要做的三件事


爸爸要與孩子游戲


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說過,在打鬧遊戲中,父親是孩子最好的遊戲對象。


研究表明,與爸爸摔跤、拳擊,只要適度,會有助於孩子的成長,比如常和父親打鬧的男孩,跟別人相處得會更好。


臺灣心理學博士許皓宜曾經寫道:父親扮演燃料的角色,能夠推動孩子向前探索。他們跟孩子玩起來,會更有創意,也會更有趣。


外國很多父親帶著孩子一起垂釣捕魚,在雪地裡建造冰屋,在野外學習生存……


爸爸帶領孩子每一次冒險,都是對世界的一次探索。跟著父親一起探索世界的孩子會更加勇敢、獨立,具有冒險精神,並保有一顆仰望星空的好奇心。


“喪偶式”育兒,把“父親角色”找回來


爸爸要與孩子獨處


爸爸跟孩子建立更親密的關係,需要一對一獨處的時光。


在單獨照顧孩子飲食起居的過程中,爸爸才能真正地走進孩子的內心,瞭解孩子,靠近孩子。這樣,爸爸更好地發揮了父親女性特質,把溫柔細緻照料的潛質發揮到極致。


爸爸要與孩子分享


遊戲後,餐桌前,可以討論一天的經歷和見聞。父親說說單位裡的,孩子說說學校裡的,那些有趣的,新鮮的事情,彼此瞭解彼此在外的生活。


不要讓媽媽把話都說完了,還得給爸爸留點空間暢所欲言,發揮爸爸女性特質的機會來了,可以分享一個話題。討論最近看過的一本書或一場電影,看到的一篇報道,甚至是聽過的一個笑話。


可以討論家庭活動。這裡就不要用“聽媽媽的話”做總結髮言了,比如週末的旅行計劃,去哪裡,自駕還是乘車,準備什麼攻略,帶領孩子參與其中。


4.

父親迴歸家庭,一生成人


《奧德賽》裡有一段經典的內容,大概意思是,如果不帶著虔敬的心和莊重的態度探視祖先遺蹟(翻閱歷史,遊歷山川)。我們就無法在心靈中建立堅實的父性。


缺少了父性的真正精神,我們只能擁有替代性的父親,那些出於個人利益願意扮演這個角色的人。他們提供的只是表面上的父親身份,而不是父性的真髓。


尋找父性沒有捷徑。按照心靈的紀元方式,我們足足需要十年時間,才能建立起堅實的父性意識,也就是說,心靈的奧德賽永遠都在進行之中。父親的角色起到了關鍵性作用。他們的意義遠不止賺錢養家或做沉默的羔羊,孩子們需要他,需要他的臂膀、他的幽默、他的溫情、他的父愛。


每個孩子都值得與爸爸踢一次“毽子”,在“一路成年”的過程中勇往直前!


聲明:文章綜合整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聯繫刪除;圖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刪。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女子無才便留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