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三不》快樂人生三要素: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


作者:於樂

“人生在世都想獲得他人的認可,尊重。打從心底裡都想證明自己的價值,追求更好的自己和更高的生活質量……”這句話是《修心三不》這本書的前言。這本書的作者“馮濤”,用最樸實的語言及強有力的事例,證明了“快樂人生”的三個要素: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

《修心三不》快樂人生三要素: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

不生氣:為小事生氣,因而壞了大事,後果得不償失

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康 德

01 別讓小事影響自己到自己的情緒

1965年9月7日,世界檯球冠軍爭奪賽在美國紐約舉行。路易斯.福克斯的得分一路遙遙領先,只要再得幾分便可穩拿冠軍了。就在這個時候,他發現一隻蒼蠅落在主球上,他揮手將蒼蠅趕走了,可是當他俯身擊球的時候,那隻蒼蠅又飛回到了主球上,他在觀眾的笑聲中再次驅趕蒼蠅。

這隻討厭的蒼蠅破壞了他的情緒,而且更為糟糕的是蒼蠅好像是有意跟他作對,他一回到球檯,蒼蠅就又飛回到了主球上來,引得周圍的觀眾哈哈大笑。路易斯.福克斯則方寸大亂,連連失利。而他的對手約翰.迪瑞則愈戰愈勇,趕上並且超過了他,最後奪走了桂冠。第二天早上人們在河裡發現了路易斯福克斯的屍體,他投河自盡了。

為了和一隻小小的蒼蠅鬥氣,路易斯丟掉了冠軍,甚至自己的生命,這真可謂因小失大,得不償失。

《修心三不》此書中說道:“現實生活中讓人生氣令人發怒的事也許會隨時發生,而作為一個有理智的人,為了安寧的更好的生活和工作,處理各種不愉快就需要忍氣制怒,如果不忍,任意的放縱自己的感情,首先傷害的就是自己。”

《修心三不》快樂人生三要素: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

02 生氣時需要冷靜,理性的把控自己的情緒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對我感觸頗深,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像這個故事中的主人公,他的這種做法是可取的。

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叫東吉的人,每次生氣和人起爭執的時候,他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繞著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然後坐在田地邊喘氣。東吉工作非常勤勞努力,他的房子越來越大,土地也越來越廣。但不管房子有多大土地有多廣,只要與人爭執生氣,他還是會繞著房子和土地跑三圈。

所有認識他的人都心裡都很疑惑,不知緣由。但不管怎麼問他,他都不願說明。許多年過去了,有一天,他又生氣了,但他仍舊拄著柺杖艱難的繞著土地跟房子走。等他好不容易走了三圈,太陽都下山了,東吉獨自坐在田邊喘氣。他的孫子在身邊懇求他:“爺爺,您年紀這麼大了,這附近地區的人沒有人比您的土地更大更廣,您不能再像從前一生氣就繞著土地跑啊,你可不可以告訴我,為什麼你一生氣就要繞著土地跑上三圈呢?”

《修心三不》快樂人生三要素: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


東吉禁不起孫子懇求,終於說出隱藏心中多年的秘密,他說:“年輕時我一和人吵架生氣就繞著房子和土地跑三圈,邊跑邊想:我的房子這麼小,土地這麼少,我哪有時間哪有資格去跟人家生氣,想到這裡氣就消了,於是就把所有的時間用來努力工作。”

孫子問道:“爺爺年紀大了又變成富有的人了,為什麼還要繞著土地跑呢?”

東吉笑著說:“我現在還是會生氣,生氣時繞著土地走三圈,邊走邊想:我的房子這麼大,土地這麼多,我又何必跟人計較呢?一想到這兒氣就消了。”

生活中,一個人要生氣總會有生不完的氣,既然如此,何不更曠達的面對人生,少為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去生氣,多找快樂,過好珍貴的每一天。

《修心三不》快樂人生三要素: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

03

美國著名作家迪斯雷利曾經說過,“為小事生氣的人生命是短暫的。”

如果你真正理解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那麼你就不會再為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而生氣了。

現實生活中也不缺乏這樣的人,他們實在太在意身邊的一些瑣事了,其實很多人的煩惱並不是有多麼大的事情引起的,而恰恰來自對身邊一些瑣事的過分在意計較。

《修心三不》這本書中講的是:我們的心靈在任何時候都應該沉著的,不要為一件足微不足道的小事而生氣。生氣與煩惱只是展現自己面對困難時的無能而已。

只有沉著與冷靜才是面對困難,並消滅困難的最好辦法。所以說我們不應讓一些小事影響了自己的心情,而應用豁達的心態去面對,這樣才會有一個好結果。

《修心三不》快樂人生三要素: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


《修心三不》快樂人生三要素: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

不計較:寬以待人,計較是你想太多

不會寬容別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寬容的。 ——(俄羅斯)屠格涅夫

01

我們可以把愛計較的人看作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它還帶有一點固執和偏激,完美主義者往往工作上認真,把生活也安排的井井有條,可這種性格恰恰容易患上抑鬱。

他們過於較真,嚴格遵守規則,講究事物的先後順序,一旦這種平常被打破,他們就會受到巨大的壓力,換句話說他們的變通能力和應變能力較差。

有一位聞名遐邇的大學者在發表論文時不允許別人有一丁點修改,即使是非常明顯的錯誤也堅持已見,他的同事都反應這個人很難相處,說他斤斤計較還瑕疵必報。他是怎麼變成今天這樣的呢?

《修心三不》快樂人生三要素: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

原來學者年幼時被母親送到地主家當書童,晚上還要做推磨等雜活,受盡了冷遇和虐待。嚴冬,他一人睡在四面灌風的柴房裡,凍得睡不著就哭著想母親,可是母親再也沒有回來看過他。

這樣的生存環境,讓他渴望自己強大起來,而別人的意見或善於批評,他都懷疑是對自己的否定。他對別人的意見格外在意,某個人在某年某月說了些什麼,他居然一一記錄在本子上。單位一把手不知在何時何地說了他什麼讓他刻骨銘心,等到人家退了休,他一次次的在深夜扔磚頭砸人家的玻璃已宣洩怒氣。

這就引出了愛計較的人之所以成為這個樣子的原因:童年的影響。有的人是缺少母愛,因為母愛是幫助孩子完成人格發育的最重要的,不可取代的情感。

人在幼年時期,如果他得到了母親的關懷與愛護,生理需要就得到了滿足,就會感到安全,從而對周圍的人產生信任感,如果缺少母愛就會對世界產生恐懼,對人不信任缺乏安全感。

《修心三不》快樂人生三要素: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

02

“要懂得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尊重。寬容表現為不在小事上斤斤計較,寬容大度,甚至能夠以德報怨。

人際交往中世上會產生誤解和矛盾,當今社會講究的是解放個性展現自我,我們跟身邊的人接觸越親密就難免會產生矛盾。在交往中表現出謙讓剋制會顯得你更加有風度。”

不計較對方的態度,不對別人說的話反覆咀嚼,並且勇於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是一種成熟的標誌,正所謂“宰相肚裡能撐船”,只要我們胸懷寬廣笑臉相迎,發火的一方也會覺自覺無趣。適當的時候“化干戈為玉帛”,能助你贏得更多的朋友。

《修心三不》快樂人生三要素: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


《修心三不》快樂人生三要素: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

不抱怨:善待他人,用平常心化解心中的抱怨

世界首富 比爾•蓋茨說過:“人生是不公平的,習慣去接受它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

01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裡,一心想跳出農村的孫少平,為了進城解禁了煤礦的招工隊伍,不巧因為自己營養不良加上精神緊張,在體檢時血壓偏高要被刷下來。他既焦急又委屈,不知如何是好,情急之下打電話給女朋友傾訴,說的是:“我太倒黴了,他們太苛刻了”之類的喪氣話。

原以為女朋友會安撫自己,比如跟著她一起罵或者讓他乾脆放棄回家,結果出乎預料女友非但一句沒有安慰,還給了他一句:“我以為你在想辦法解決了,原來你就是來向我抱怨的,你那些理想和目標呢,就被這個血壓給打垮了嗎?”

女友的話如同當頭棒喝敲醒了混沌中的孫少平,最後他冷靜下來苦思冥想,終於找到了解決的辦法。

美國知名牧師“威爾.保溫”發起了一項不抱怨活動:邀請每位參加者戴上一個特製的手環,只要一察覺自己抱怨,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以此類推,直到這個手環能持續戴在同一隻手上21天為止,覺得很難嗎?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80個國家的600萬人熱情的參與了這項活動,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

《修心三不》快樂人生三要素: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

02

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抱怨的模式呢?

一、選擇性積極關注。

心理學有個概念叫做“選擇性消極”,指的是:只關注生活中那些故意忽略身邊的事物,只把眼睛盯在讓自己心生不滿的人身上,就是這類人。但是隻要將心裡那個“按鈕”調換一下,換消極為積極去做一些刻意練習就能改變糟糕的狀態。

二、給自己的抱怨設限

有研究表明,針對一件事情連續抱怨四次以上事情解決的可能性就會減少一半,所以當我們遇到困難需要傾訴的時候,可以在量上面約束自己,當說到三次的時候給自己喊停,去想可行的解決辦法。

三、抱怨也要注意質量。

有些人的抱怨是帶刺兒的,他其實是希望對方改變,只要我們有讓對方改變的想法,基本上我們就是在批判對方。也就是告訴對方你是錯的,與其批判對方的言行不如告訴他,我希望你在哪方面有改進。

四、抱怨也可以表達真實感受。

如果你的抱怨是剖析自己內心的痛苦和脆弱,願意誠實地面對並且訴說自己的感受,那麼對方反應一定是同情你,理解你,並且願意和你心連心的共同面對。

那麼不妨換一種方式做一些有效的提問和溝通,比如“你覺得我該怎麼做才能過得更輕鬆一點?”或者“我想我們夫妻關係更好一點,你有什麼建議?”

這樣的方式很積極,指向也是想做出改變,那麼即使一個朋友無法提供好的建議,在另外的朋友那裡也總能得到啟發。

《修心三不》快樂人生三要素: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


《修心三不》這本書也說道:與其抱怨不如改變。任何事情不會因為你的抱怨而發生變化。改變不了環境,改變不了結果,那就改變你自己的行事方法,改變自己的心情。

所以不要養成抱怨的習慣,而要養成改變的習慣,當現實擺在面前的時候,停止抱怨,通過改變自己來改變現實狀況,這是最好的辦法。

《修心三不》快樂人生三要素: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

懂得知足,固守自己所擁有的幸福

俗話說“知足者常樂”。“知足者常樂”出自於《老子》一文: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01 有一種快樂叫知足

上帝在天庭裡閒得無聊,突然想到一個好玩的主意:如果讓世界上的動物再選擇一次,他們會想要做什麼呢?於是他讓天使去辦這件事兒,而天使最後回來的答案卻讓上帝大吃一驚。

貓說:如果讓它再活一次,它要做一隻老鼠,它認為自己去偷吃主人一條魚會被主人打個半死,而老鼠卻可以在廚房裡翻箱倒櫃,大吃大喝,人們對它卻無可奈何。

老鼠說假如讓它再活一次,它要做一隻貓,吃皇糧,拿官餉,從生到死,由主人供養,時不時還有老鼠給它送魚送蝦,很自在。

豬說假如讓它再活一次,它要當一頭牛,生活雖然苦點兒,但名聲好,而它們似乎是傻瓜懶蛋的象徵,連罵人都要說蠢豬。

牛說假如讓它再活一次,它願做一頭豬,它認為自己吃的是草,擠的是奶,乾的是力氣活,可有誰給它評過功勞,發過獎?做豬多快活,吃了睡睡了吃,肥頭大耳快樂賽過神仙。

這個寓言故事相比於現實生活中來講,就像許多人都習慣於把自己和別人相比,卻不知道自己也是別人羨慕的對象。

人生最大的煩惱不在自己擁有的太少,而在自己嚮往的太多。

莊子雲:“其嗜慾深者,其天機淺”。就是說一個人的慾望多了,就缺少智慧與靈性。

一個懂得知足的人,他肯定是一個快樂的人,他會比別人活的更輕鬆,更有意義。

《修心三不》快樂人生三要素: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

人為什麼就不懂知足呢?

02 對生活多一些感恩,少一些抱怨

電視劇《夫妻那些事》中,有一句臺詞說的好:“成功的人不抱怨,抱怨的人不成功,順境逆境坦然就好”。人生沒有假設,沒有如果,人生充滿機會,但也充滿平平常常的小事情。

假如你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情可以做,那麼就做一個小人物,給自己可愛的孩子做父母,給一對老人做孝順的女子,給你的另一半做一個好老公(老婆),過簡單而平凡的人生。

《修心三不》快樂人生三要素: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

簡單,平凡,是最幸福的人生

偉大的科學思想家霍金,在一次學術報告會上,一位女記者問:“霍金先生,盧伽雷氏症已將你永遠固定在輪椅上,你不認為命運讓你失去了太多嗎?”

霍金用自己僅有的一根還能活動的手指,在鍵盤上敲下了這樣一段話:

“我的手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我有愛我和我愛的親人與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讓他不再以怨恨看待這個世界,不再以自憐看待自己,而是在感恩中汲取力量,從而戰勝身體極限,獲得了偉大成就。這也正是他能夠以高度殘疾的身體創造世界科學奇蹟的原因。

試問一下:一個高度殘疾的人都能夠做到這樣,我們這些健全的人又有什麼理由去抱怨生活呢?

種種事例說明:生活,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也是最幸福的。你羨慕別人的財富,別人也許正在羨慕你的悠閒。你羨慕別人的妻子美麗如花,別人也許正在羨慕你的家庭和睦。不必羨慕別人的美麗花園,因為你自有你的田園。

安心享受自己的生活,享受自己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快樂人生。

《修心三不》快樂人生三要素: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

最後,我們利用《修心三不》這本書的結尾來做結尾:

“活著,就是一件值得感恩的事。每天早晨睜開雙眼,我們要慶幸:真好,我還活著;起床,真好,我還可以站起來;上班,真好,我還沒有失業。看,生活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感恩的事。如果你已經失業了,而且今天生病了,起不來床,那至少,你還活著。如果你將要死去,至少,這個世界你溫柔地來過。感恩,會讓你沒有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