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鼻炎到鼻竇炎,你都經歷了哪些?

前些天,門診上來了一位小夥子,自訴鼻炎已經很多年,以前都總是流清鼻涕伴鼻塞,打噴嚏,現在變成流黃膿涕,而且伴有腥臭味。我檢查了一下他的脈象,右寸脈滑實,左關脈弦數,便跟他說,你現在有可能已經是慢性鼻竇炎了,方便的話可以拍個CT檢查證實一下。

小夥子頓時緊張起來:“聽說慢性鼻竇炎需要手術才能徹底根治?是不是還需要鼻竇穿刺?”的確,對於很多慢性鼻竇炎的病人來說,鼻竇穿刺,鼻內窺鏡手術等都是極為痛苦的回憶,想象一下釘子大小的針頭刺穿鼻腔骨骼,還有手術中剪除肥厚鼻甲的清脆聲響,很多病友就已經不寒而慄了。然而僅靠這些醫療技術,就能夠一勞永逸的解決鼻竇炎病人的痛苦嗎?

慢性鼻竇炎在中醫這裡被稱為“鼻淵”或者“腦漏”,是以鼻流濁涕不止為主要特徵的一類疾病之統稱,中醫從古至今關於治療鼻淵病的記載文獻可謂是汗牛充棟,中醫對於此病有一個基本的共識,鼻淵病不僅僅是鼻腔局部的病變,而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病位涉及到肺、膽、腎多個器官的功能,因此,僅僅在局部下功夫敲敲打打甚至是大動干戈,不僅無濟於事,反而有可能給患者造成新的痛苦,比如大家都耳聞能熟的“空鼻症”,就是一種典型的醫源性疾病。

《素問氣厥論》:“膽熱移於腦,則辛頞鼻淵。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

早在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的作者就已經認識到,慢性鼻竇炎這種疾病,與膽熱上擾清竅有很大關係。剛剛上文中所提到的那位得了鼻竇炎的小夥子,他的脈象左關脈弦數,左關主肝膽,弦數代表肝膽部位有鬱熱,也正好提示了他的體質是膽火偏旺型,這種體質的人,還比較容易伴隨有口苦,咽喉乾燥,情緒低落,頭痛頭暈,耳鳴,胸脅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慢性鼻竇炎的患者有很大一部分都有膽火過亢的問題。

那麼這肝膽的鬱火又從何而來呢?其實,大多數慢性鼻竇炎都是由鼻炎發展而來的,一般病人剛剛開始都是流清鼻涕,這個時候病情還比較輕淺,病機僅為肺氣上逆,如果治療得當,用清肺降肺或者疏風宣肺,化痰降氣的辦法,使得肺氣恢復肅降的本性,還比較容易治癒,但如果錯過了這個治療時間,就很容易導致膽火上擾。要知道,五臟中肺主肅降,是維持人體氣機升降平衡很重要的一環,若是肺氣不降,日久勢必打破人體氣機的正常升降秩序,五臟之氣由此升多降少,肺中津液不僅不能斂降於下以滋養腎水,反而炎上於鼻竅而為多涕之症,日久膽火亦歸併於上逆之肺氣,順著肺熱已漬出之熟路,上擾鼻竅而為患。

從五臟生剋制化的角度來講,肺屬金,金克木,肝膽為木,肺金受熱,失其肅降之權,金氣虛綏,無法制約升發之木氣,則膽火上擾,也便屬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

因此,爭取在早期的鼻炎階段就能及早治療,不使肺氣上逆的鼻炎發展到膽火上擾的鼻竇炎,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名醫葉天士曾治療過一個鼻淵病人,此人一直以來就痰涕比較多,每當春季鼻淵就會加重,且以左側鼻孔下濁涕尤其較多,並伴有耳鳴之症,葉天士看診後認為病人的疾病是由於膽火氣逆於腦中,腦熱由鼻竅洩越的緣故,之所以在春天加重,是因為五行上春天應肝膽木氣,人體肝膽之氣在春天過旺所致。《內經》言: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人身之陽氣一般由身體左側而上升,陰氣由右側下降,因陽氣升發太過,所以唯有左鼻孔涕多難已。

於是葉天士開出了處方,其中基本都是以辛涼平肝的藥物為主,比如羚羊角、焦山梔、苦丁茶、夏枯草、菊花葉等,全是疏散肝膽鬱熱之藥,病人服用一段時間後,鼻竇炎就痊癒了。

說到通過清膽熱來治療慢性鼻竇炎,筆者想到還有一個很有名的中成藥,叫“藿膽丸”,就是由藿香和豬膽汁兩味藥物組成的,豬膽汁這味藥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清膽火的藥物了,頗符合中醫同氣相求的用藥思想,再加上芳香化濁的藿香,對於膽火上擾所導致的慢性鼻竇炎有很好的治療效果。(ps:我這真的不是在做廣告推廣)

慢性鼻竇炎膽火日久損耗腎水,造成腎陰不足,進而陰虛火旺,治療宜滋水涵木,滋陰降火。

如果任由膽熱移於腦的鼻竇炎發展下去,不去治療會怎麼樣?對不起,身體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清朝名醫陳士鐸曾說:“人有無端鼻流清水者,久則流涕,又久則流黃濁之物,如膿如髓,腥臭不堪聞者,流至十年而人死矣。”

鼻竇炎致死的概率不大,而若鼻竇炎日久不愈,則很有可能會產生鼻咽癌或者鼻腔息肉之類的惡性疾病,那就非常危險了,陳士鐸所描述的應該就是這種情況,所以說鼻竇炎必須得治,而且必須得找中醫治療,因為只有中醫才有整體觀念!

筆者在臨床中發現,很多鼻竇炎發病十餘年的病人,會出現鼻涕中帶血,鼻腔乾燥,結痂較多,鼻塞嚴重的情況,甚至時時鼻衄不止的症狀。發展到這個階段,肝膽之火依然耗損了腎陰,導致肺腎陰虛,此時病人就需要高度警惕了,因為痰涕中時常帶血,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要趕緊來找醫生治療。這個時候就不能單單隻用清膽火的藥物了,而是必須要用一些滋補肺腎的藥物,我時常用百合固金丸、麥味地黃丸之類的底方加減來治療。

慢性鼻竇炎的病人,還需要注意生活上的調攝,由於慢性鼻竇炎的病人膽火較旺,所以平時需要多控制自己情緒,且要早睡以養陰精,還要注意少食辛辣刺激性及油膩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