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無處不在

第二十五個的“世界閱讀日”在註定不平凡的2020年悄然來臨了,年初突然而來的一場疫情衝擊了大家往日規律的生活節奏,為防控疫情的長時間隔離很容易會使人產生一種時空塌陷的感覺,彷彿日子怎麼就一下過去了,時間都去哪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趁著隔離的時間多讀幾本書?

人類社會發展至今,毫無疑問,閱讀在人的一生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始終伴隨著你,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閱讀書籍對一個人的吸引首先來自於天然的興趣,所以我們不難發現,在一個人的幼年階段,是閱讀面最廣的-----因為他們對“一切未知的領域都感興趣”,所以我們在兒童階段用各種書籍形式給孩子們接觸大量“大概念”閱讀,往往題目都很大----宇宙、時間、生命、人體、自然、動植物、歷史、科學等等,在這一階段的閱讀,家長的親子伴讀是極其重要的,伴讀的目的有兩個:對於內容的解釋以及更多信息的多角度啟發,千萬不要覺得這些大概念的閱讀可能對於孩子們過於困難而不做,事實的情況是,他們通過閱讀得到的東西可能遠比你想象的多,同時的閱讀的過程中,孩子們還會發現書籍是有趣而值得信賴的的玩伴,以及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萌發的足以影響他們人生的種子.

當孩子們的年齡逐漸增加,可以完成自主閱讀的時候,他們的閱讀興趣會進入某一項專一的領域,或者是突然對某項內容有興趣專門去研究,或者是某一階段學習需求需要專門的知識補充,就像去學習某種科目或者某種體驗,他們會通過閱讀去找尋他們的老師,毫無疑問,這類閱讀的效率是極高的,這也是一個人知識儲備大幅度上升的一個階段.

在完成人生階段的主要學習時間後,他們開始進入時段更長的社會實踐階段,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發現閱讀好像斷了線的風箏,離我們越來越遠,特別是在訊息如此爆炸的時代,很多人都有一種這樣的感覺:閱讀彷彿無處不在,閱讀又彷彿觸不可及,過多形式的信息獲取方式使得我們的“閱讀”看上去好像很容易進行,隨時隨地每時每刻都可以的數字化閱讀,無論從任何角度講,這當然都是好事。但隱隱約約的總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有時候靜下心來想一想,那種能夠觸及心靈深處的閱讀卻不知道是多久前的事了,但是終究我們會在某個時刻,可能是在某件事情之後,或者是在遇到挫折之後,亦或是在突然甦醒的某個深夜,你無比覺得需要幫助,或許你很幸運,有真正的可以幫助的朋友與長輩,但另外一種很好的選擇無疑是通過閱讀去追尋先哲們早已思考過的解決方式,於是你迫不及待的就像最初的兒童時代去那樣通過閱讀去汲取力量,人們固然喜歡快節奏的信息獲取方式,但這種方式帶來的神經刺激消失的也很快,有效而深入的閱讀仍然是很多人想要追求的東西,它不僅僅能給人們思想上的共鳴,更能提供精神世界的養料.

有效的閱讀書籍並吸取其中的養料,去構建我們每個人的知識殿堂,看起來是我們能從閱讀中獲得的最重要的東西,但是請記住,即使我們通過各類的閱讀去存儲知識,就像新福爾摩斯中,他所為自己建立的龐大的記憶宮殿,但歸根到底,這些專業知識是作為演繹法推理的工具,而我們所獲得的這些知識作為精神食糧,最終只有通過一定程度的發酵,才能為我們吸收,從而醞釀出思維的美酒,去構建完成屬於我們每個人的精神殿堂,這才是我們通過閱讀想要達到的最終目的,孔夫子已經不能說的再好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閱讀”和“思考”,“閱讀要有所得,思考要有所感“,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從1972年開始推廣的世界讀書理念的重要目的就是讓圖書成為生活的必需品,讓閱讀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即使如此,我們也能很遺憾的感到,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那麼幸運能夠構建自己的精神世界,以便它來應付這紛繁蕪雜的世事,所以,朋友們,更加熱愛閱讀吧,讓它充滿你的生活,讓它無所不在,只有如此,每個人才能從容的書寫屬於自己的人生之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