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癖,不可交(寫得真好)

老舍曾和一群七八歲的小孩看變戲法,戲法變完了,大家都驚呼不可思議。


但有一兩個聰明的小孩說:“這都是假的!”


這讓老舍心裡堵上一大塊,恨不得立刻走開。


本該對世界充滿好奇的童真年紀,卻顯得見多不怪老氣橫秋的樣子,對周遭的一切不再熱愛,難怪老舍覺得索然無味,抬腳就走。


張岱說:


“人無癖,不與可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


一個人若是沒有愛好,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對世界不再好奇,對生活不再熱愛,活得如一潭死水。


這樣的人不值得交往,因為他對外物尚且如此無情,更不可能對人深情。


01

愛好,藏著你的前途命運


袁宏道說:


“世人但有殊癖,終生不易,便是名士。”


俗人之所以平庸寡淡,名士之所以高妙風雅,很大的區別就在於是否有“癖”。


如果一個人找到自己喜歡的愛好,認真專注地把它做好,終其一生,定成大師。


你的愛好裡,藏著你的前途命運。


陸羽有茶癖,愛茶成痴,與朋友相約喝茶,即使冰雪千里,虎狼當道,也擋不住他去赴朋友的茶會。


如此雅趣,頓覺天地間都盪漾著淡淡的茶香。


為尋找好茶樹,陸羽獨自行走在荒山野嶺之中,踏破芒鞋也樂在其中;


為尋找煮茶的好水,陸羽遍訪名山大川;


為煮出一壺好茶,陸羽花了五年時間設計出二十四種茶器。


更傾其一生,撰寫《茶經》,將茶帶入千萬尋常百姓家。


陸羽癖茶,一生樂呵呵地為茶忙活,終成一代“茶聖”。


人無癖,不可交(寫得真好)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塊地,種別的都不長,唯有種自己真心喜歡的,才會枝繁葉茂、碩果累累。


一生最幸福的事,莫過於找到真心喜歡的愛好,發自內心的熱愛和孜孜不倦的鑽研。


慢慢地你會發現,人生因此而變得熠熠生輝。


02

人無癖,則無趣


人若是沒有愛好,內心沒有為之心動的事情,不起一絲漣漪,庸庸碌碌百無聊賴,人生變得枯燥無味。


梁啟超說:“凡人必常常生活於趣味之中,生活才有價值。”


追隨自己的本心,或是養花種草,或是彈琴寫字,或是品茶垂釣,選擇自己喜歡的愛好,生活才有趣。


王羲之愛鵝,聽說有個道士養了一群大白鵝,羽毛晶瑩似雪,王羲之欣喜不已,花重金去買鵝。


無奈道士根本不在乎錢財,只喜歡王羲之的字,說只要王羲之給他寫一卷《道德經》,就把鵝送給他。


王羲之一聽立馬拿來紙筆,為道士寫了半天經,籠鵝而歸,高興得不得了。


王羲之愛鵝成痴,還特意在他住的蘭亭闢了一口池塘,專門養鵝,命名為“鵝池”。


王羲之說:“鵝是禽中豪傑,白如雪,潔如玉,一塵不染。”


人無癖,不可交(寫得真好)


癖,是對一事一物的痴迷,無關乎功名富貴,只關乎內心的歡喜。


身處政治腐敗,勾心鬥角的官場,王羲之養鵝的愛好,讓他在黑暗複雜的官場裡得以喘息。


做些與升官發財無關的事,內心會得到安寧和喜悅。


閒來無事,飲茶、種花、寫字......做一些無關功利的愛好,生活才會變得有意思。


否則整天無所事事,缺少了性情,失去了靈性,生活就會乏味無趣。


03

有愛好的人,不會老


孔子說:“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意思是:人到了一定年紀,應該遵從自己的內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心靈有了寄託,生命會煥發新機。


儘管兩鬢已經斑白,靈魂依然風華正茂。


汪曾祺喜歡做飯,到了晚年更喜歡親自下廚。


做飯,他必須自己去菜市場買菜,他說:


“我不愛逛百貨商場,卻愛逛菜市,菜市更有生活氣息一些。”


菜市場熱熱鬧鬧,滿是人間煙火氣,能治癒疲憊衰老的靈魂,讓人重拾生之樂趣。


買完菜回來,汪曾祺便興致勃勃地在廚房騰挪轉移。


將肉餡剁碎,加入蔥花,拌上醬瓜末,塞入油條段中,入油鍋炸至金黃,是汪曾祺自創的菜——塞肉回鍋油條,嚼之酥碎,聲動十里人。


人無癖,不可交(寫得真好)


有愛好的人,一餐一飯都變得有滋有味,一朝一夕都變得詩意盎然。


對世界如此熱愛,對生活如此珍重,這樣的人,靈魂是不會衰老的。


人生須盡歡,詩酒趁年華。


餘生不長,要忠於自己的內心,活出自我,做自己喜歡的事,填滿每一個蒼白無聊的日子。


這樣,生活才會變得有聲有色,這一輩子才不算白活。


人無癖,不可交(寫得真好)


人無癖,不可交(寫得真好)


人無癖,不可交(寫得真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