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故事文筆塔傳說

文筆塔(又名狀元塔):河曲縣城,象眾多緊傍黃河的縣城一樣,民風淳厚,建築古樸,每日,黃河濤聲伴隨小城人家酣然入夢。縣城標誌性的建築,是位於城東大墩梁的狀元塔。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塔,原本為佛教聖物,從明代以後,塔的功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由原來埋葬佛骨(舍利),變成了點綴風景、平衡地運、昌盛文物的建築物。太原的雙塔如此,河曲狀元塔也如此。狀元塔高31米,形似狀元郎的如椽巨筆。高聳入雲。日出黃河狀元塔長長的倒影,穿越黃河,可以直達黃河對面的內蒙古的大口村。巧的是村口有一塊巨石,恰似一個大硯臺。所以每當日升時,山西狀元郎的椽筆巨影,就想飽蘸了蒙古巨硯中的精氣,開始書寫黃河的又一頁精彩篇章。狀元塔如此惟妙惟肖,性神兼備,昌盛的河曲文風,翻開舊志,科考應試,河曲人屢屢中榜。除此之外,九曲黃河還養育了又一代才華橫溢的民間藝人。

神話故事文筆塔傳說

文筆塔,傳說是為了平衡地運的。清初河曲很窮,民謠說:“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撿苦菜。”為了翻身,縣吏鄉紳請來了堪輿家。相傳這位先生走遍了河曲大街小巷,走不出要害所在。走到日落黃昏時,踏上了大河堤壩。突然見發現對面一條黑龍,虎視眈眈,正在吸吮河曲的精氣。對岸的內蒙古大口村,位於一條形似黑龍的長溝溝口。地貌古怪,陰氣習習,狀如黑龍血盆大口。又如此異獸酣臥睡側,河曲城焉能聚金生財?縣吏鄉紳決定在城頭建塔鎮妖。31米高的狀元塔,不久就直插雲天。椽筆倒影,又如一體條縛住黑龍的長索,越過黃河,鎮在怪獸的頭上,鎮住妖氣。說來也巧,河曲城在乾隆年建立了狀元塔後。翌年一年興旺,竟成了南來北往的晉商必經的水陸碼頭。駝幫滿載著中亞、新疆、內蒙古的毛皮由此赴中原;馬幫,滿載著南方的精綢茶葉,由此赴西北。小小的河曲縣城,經常是客商雲集貨棧爆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