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道教文化的简单区别

佛教和道教之区别从宗教的比较学上可以这么看这个问题。

所谓宗教,实质上就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思索。因为自从人类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以后,就反复追问人生的价值意义,“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最终到哪里去”,而宗教就是对这种追问的回答。
佛教和道教的区别在本质上是对于人生价值的评判不同,同时是在这种不同的人生价值判断上建立了各自的信仰体系。
佛教的经典中曾记载释迦牟尼佛看到人生的生老病死四种痛苦,而产生出家修行的念头。宗教学者认为这是释迦牟尼佛创立佛教的最初动机。所以,佛教对人生价值的基本判断是,人生是苦海,是火宅,一切皆苦。而只有实现涅槃,才能脱离苦海,脱离人生之中苦难的轮回。也就是说,在佛教,人生价值要以实现涅槃才有意义。
佛教的信仰体系是把人生的价值放到彼岸去实现,放到未来去实现,这是佛教的一个基本特点。

佛教与道教文化的简单区别

太极图

道教则是崇尚人生的现实价值,认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活着,就在于享受人生。相比于佛教认为人生是苦海,基督教认为人生就是赎取原罪,可见道教的观念和其他宗教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道教的信仰目标是成仙,即长生不老。所谓长生不老实质就是把人生无限延长,通过这种无限延长来实现人生的价值。
由于佛教和道教的信仰体系不同,信仰目标不同,因而这两种宗教的宗教实践也不同。
佛教的宗教实践表现为克制个人的一切欲望进行修行,甚至苦行,以求尽早实现涅槃而成佛。
道教的宗教实践则是集中在内丹和外丹的炼制上。所谓内丹就是通过气功等手段,实现脱胎换骨,以实现生命的无限延长,即成仙。而外丹则是通过炼制某种药物,服用后帮助自己生命体内丹的尽快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