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不好,多学还是少学?”:错错错!这些都不是关键

疫情还没过去,父母已被逼疯了,看到琳琅满目的招生广告疯狂报名。

只要9块9,小学至高中全科目任选学一年!

白菜的价格钻石的标准,99包治文化课一切疑难杂症!

99元消灭99分,XX机构平均考分100分!

我好奇问了一些父母,朋友圈这些招生广告怎么看?小部分父母认为便宜没好货不靠谱,大部分父母认为9块9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为什么不报名。

“孩子学不好,多学还是少学?”:错错错!这些都不是关键

其实,这些机构都利用了父母一个心理:不学不如学,少学不如多学。

李英庆老师说:“什么都可以浮躁,唯独教育不可浮躁!”

当今的生活,快节奏之下人人都倍感压力,不浮躁已经成为顶配的心态了。在这个浮躁的环境下,孩子的学习问题成了每个家庭的一座大山等着去翻越。

那么,父母要怎么教?孩子要怎么学?我们一起来探讨。

“孩子学不好,多学还是少学?”:错错错!这些都不是关键

图片使用得到李英庆老师授权

01 教与学是一回事吗?

《翻转式学习:21世纪学习的革命》中指出:

传统教育把教与学混为一谈,强调教,而非学。这种方式错误地认为,一盎司地施教会给受教者带来一盎司地学识。

这让我想起朋友秀嫄,她是一名年轻的初中音乐老师,经常爆料欢乐十足的音乐课堂。

有一次给初一的新生上音乐课,教学计划是学唱《青春舞曲》。在秀嫄声情并茂示范和逐句带唱之后,她打开伴奏,指挥全班同学跟着伴奏齐唱,同学们的表现花样百出。

“孩子学不好,多学还是少学?”:错错错!这些都不是关键

学生模样的秀嫄一如往常,开始幽默点评:“A同学,你唱得很卖力可惜破音了,但不能阻止你成为破音小王子;B同学,你不仅会改词还能跑调,最佳勇气奖非你莫属;C同学,你的表情最到位可惜没听到声音,忍不住要把最佳女主角留给你......”

听完秀嫄的点评,全班先是安静,然后报以热烈掌声,赢得了正处于叛逆期的初一同学的尊重。后半节课每个人都投入到歌里,认真跟着伴奏唱着。

我好奇地问秀嫄:“这节课同学都会唱了吗?”

秀嫄叹了口气,说:“学到是学会了,但能唱准的没有几个。”

“孩子学不好,多学还是少学?”:错错错!这些都不是关键

在我心里,秀嫄是一个年轻有活力还幽默的音乐老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即便是这样,同一堂课也总有同学能唱准,有同学唱不准。“一盎司地施教会给受教者带来一盎司地学识”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回忆一下,你还记得当年在中学、大学学过的东西吗?大多数都忘了吧!但是谁把那些东西记得特别清楚呢?没错,就是老师,十年二十年过去了,他们还会做当年的那些题目。

“孩子学不好,多学还是少学?”:错错错!这些都不是关键

有一次去买菜,我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现在出门买菜拿着手机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了,起初我一直认为这时候手机的作用无非是扫码付款,接下来的这一幕让我大跌眼镜。

一个25岁出头的年轻姑娘在我一旁停下脚步挑选蔬菜,选了3个西红柿,1把小白菜,1颗大葱和一把香菜。老板娘称了称重量,熟练的计算起价格来,算完对这姑娘说:“西红柿6块8,小白菜5块,大葱3块4,香菜2块。一共17块2。”

“孩子学不好,多学还是少学?”:错错错!这些都不是关键

听老板娘说完价格,姑娘掏出手机,打开计算器,一边念叨“西红柿6块8,小白菜5块,大葱3块4,香菜2块”,一边在屏幕上比划起来。过了一会姑娘问:“一共17块2对吧?”说完,她从口袋里摸出皱巴巴的一张20元递给老板娘,紧接着打开息屏的手机计算着20元应该找多少钱。

我震惊了,是怎样一道神仙计算题需要几次三番求助手机!那次卖菜我刻意观察了周围的顾客,这样的人还真有几个,都是年轻人。

“孩子学不好,多学还是少学?”:错错错!这些都不是关键

在我的观念里,平常家庭买菜的计算题不会超出小学的范围,怎么就难倒了一个成年人?或许是姑娘真的对数字不敏感,无心去算;又或许是手机实在太方便了,不声不响便夺走了这简单的思考时间。

一开始我无法理解,直到后来我才发现原来自己也一样,早已忘记了学生时代学过的很多知识。

如此容易遗忘知识的现象,不禁让我们思考,教育归根结底最大的受益者是谁?有学者认为是老师而非学生,深以为然。

不要把教与学混为一谈,机械化的教育方法打击了创造性行为,剥夺了奇思妙想!

“孩子学不好,多学还是少学?”:错错错!这些都不是关键

02 孩子学不好,多学还是少学?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一代又一代父母的心愿,这条路布满了岔路口,总是让人找不到方向。

经常有父母留言如何挑选课外书,如何选择校外培训班,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父母为了孩子的学习操碎了心。

很多父母听别人说这个老师教得好,马上试听;听别人说这个机构出成绩,马上咨询;听别人说学英语要趁早,马上了解;听别人说学编程开发智力,马上报名。不可否认,这些父母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想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给到孩子。

“孩子学不好,多学还是少学?”:错错错!这些都不是关键

跟我学钢琴的琦琦是一个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爸爸妈妈在她很小的时候离异了,抚养权判给了妈妈。为了挣钱抚养琦琦,琦琦从小跟着外婆一起生活,妈妈则去了大城市工作。

琦琦妈妈经常托我去考察这家培训靠不靠谱,那家机构环境好不好。有时候我忍不住劝她不要轻易报班,至少要有明确的报班计划。最重要的是要多关注琦琦的学习和生活,比如琦琦有什么兴趣爱好,喜欢什么食物,有哪些好朋友等等。

琦琦妈妈一个接一个报班,并为此乐此不疲,她以为一个个培训班就能让琦琦在学习上披荆斩棘所向披靡。

“孩子学不好,多学还是少学?”:错错错!这些都不是关键

琦琦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懵懵懂懂,对课外班很有兴趣,她想能和小朋友玩为什么不去呢?琦琦三年级的时候有了羡慕嫉妒,对课外班就开始排斥了,她想为什么别人周末都去玩而自己却要学习?琦琦五年级的时候开始叛逆,对课外班非常抗拒,总是变着法逃课,逃课回家后甚至欺骗外婆和妈妈是去课外班补习了,她想为什么就不能有自己的空间?

琦琦现在初二了,学习一直在中下游徘徊,老师说上高中比较困难,建议考虑读中专。琦琦妈妈自然是不能接受的,总是活在自己的幻想中,幻想着再给琦琦多报几个班就能逆袭学霸,可我知道这有多难,甚至希望渺茫。

“孩子学不好,多学还是少学?”:错错错!这些都不是关键

想起《礼记·学记》里的一句话: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这句话的意思是孩子的学习要循序渐进,不能东学一下,西学一下,这样就难有成就。

琦琦妈妈不懂得这个道理,一直认为量变总会带来质变,报班这件事慢慢变成了执念。

难道孩子的学习只能通过正式的课堂才能获得吗?

“孩子学不好,多学还是少学?”:错错错!这些都不是关键

有人在印度的平民窟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把一台电脑带着鼠标镶嵌在一个平民窟的墙里面。没有人留下任何话,旁边架着一个摄像头观察,然后发现平民窟的小孩都来玩电脑。

半个月后他们再来调查的时候,发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玩电脑。孩子们很熟练地打开网页、打开文件或播放各种音频、视频。

根本不需要像我们上计算机课那样,老师在课堂上讲一步步该怎么操作。但是孩子们的熟练程度是跟我们认真在学校学过的差不多。

“孩子学不好,多学还是少学?”:错错错!这些都不是关键

再来思考:孩子学不好,多学还是少学?在我们看来,孩子的学习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么学?

在大多数家庭和学校,诵记被误当成为学习,而大部分诵记的内容只能被记住很短的时间,考试过后很快便忘得一干二净。支撑近150年来几乎所有的学校的观点是:学习动力一定是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育者从外部灌输而来。

现在的课堂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练习题,学生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去解题,大量的练习都只为了一个可以接受的成绩。而很多培训机构顺势而为,与其说是为了孩子开设这些课程,不如说是为了迎合父母的需求而为之。

“孩子学不好,多学还是少学?”:错错错!这些都不是关键

然而,一部分培训机构开设的课程只是随意找了一些热门的项目加盟,没有师资培训、没有课程打磨,照着课件念就开课了。这些课程包装得再好,也空洞无力,真的会有效果吗?孩子真的能学到知识吗?

常看到群里有培训机构校长晒单,今天成交了多少、明天目标多少,一些校长直言不讳发言“父母的钱太好挣了”。碰上认真负责的培训机构这班报得值,碰上无良的培训机构就只能被“割韭菜”了。

父母千万要理性对待报班,捂好自己的口袋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孩子负责。

“孩子学不好,多学还是少学?”:错错错!这些都不是关键

03 学习的关键是什么?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加速了父母教育孩子的浮躁,但99%的父母不知道真正的起跑线在哪。

李英庆老师在《至若莫要教子》的家庭教育讲座中分享了天水实验班的案例。

在甘肃天水一所小学里,有这样一个实验班:3年级之前零书写,4年级之前不学数学,6年级下册才开始学英语。

那实验班的孩子都学些什么呢?原来实验班非常注重人文教育、琴棋书画全面培养,针对性开设了国学诵读、感恩课堂、爱国课堂、劳动课堂和艺术课堂,不完全按照小学课本的计划来排课除了教孩子知识,更注重孩子感恩、爱国的本心培养,更侧重于劳动艺术结合的全方位教育。

“孩子学不好,多学还是少学?”:错错错!这些都不是关键

孩子们毕业了,实验的结果如何?

实验班的孩子综合成绩远远超过其他班级;语文普遍达到高中水平,优秀者达到本科中文系水平;综合素质、兴趣爱好远远超过其他班级。

在“不公平”的实验班,孩子们看似是起跑线落后于人,起跑时间比别人晚,可离终点近的、抢跑的真的都能第一个完成这场角逐吗?

正如《道德经》所讲: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为学日益的意思是知识的东西通过努力学习都可以拥有,为道日损的意思是一个人的德行要时常去修正。

“孩子学不好,多学还是少学?”:错错错!这些都不是关键

太多了父母只关注孩子跑得快还是慢,是否落后于别人,领先的孩子为了不被超越只能拼命奔跑,落后的孩子为了赶上别人也只能拼命奔跑。可孩子的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需要讲究战略战术,需要在孩子奔跑时给予TA内心的力量,需要孩子明白这奔跑的意义所在。

知识是工具,只有当孩子想做一个有益于人的事时,才会自己去找工具。所以教育先教人的责任与担当,知识的掌握才能水到渠成。

父母在教育孩子学习的时候,多做感恩教育、爱国教育,教TA责任与担当,这才是学习的关键。

“孩子学不好,多学还是少学?”:错错错!这些都不是关键

《三字经》有这样的金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的意思是人首先要懂得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才是增广见闻、学习知识、明白数理的变化,懂得文化礼仪。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的意思是古人以“一”为数之始,以“十”为数之终,十个一就成了是,十个是就成了百,十个百就成了千,十个千就成了万。

这是古人留下的对教育与学习真谛感悟的伟大智慧!

共勉。


“孩子学不好,多学还是少学?”:错错错!这些都不是关键

Hi,很高兴认识你。点赞会变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