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為何選擇“南進”?“諾門坎事件”竟只是試探!日本慌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的前夕,日本內部並非一片平和團結一致的,當時日本軍方的上層大致分為兩派。瞭解二戰時日本的人都知道,二戰期間的日本其海陸軍之間的矛盾可以說是十分巨大的,日本陸軍與海軍幾乎將彼此視為仇敵,能不讓對方好過,就絕不會讓他好過。甚至在戰場上出現了互相為難,不給予支援,看著對方被敵軍擊潰的事情。

二戰日本為何選擇“南進”?“諾門坎事件”竟只是試探!日本慌了

諾門坎事件日軍

各持己見,僵持不下,選擇折中方案

而在二戰前夕彼此也是堅持著各自的主張。當時的日本也差不多是以陸軍和海軍各自為首,分為兩大派系。其中以陸軍為首的一派在二戰中主張向北擴張,與蘇聯開戰,也因此被稱為“北進”派;而以海軍為首的自然是與陸軍相反的“南進”派了。他們主張向南擴張,也就是與英美開戰。雙法各持己見,一時僵持不下。

二戰日本為何選擇“南進”?“諾門坎事件”竟只是試探!日本慌了

日軍武器

眼看戰爭在即,雙方又不能統一意見,在無奈之下,日本的高層只好採取一個折中的方案——“南北並進”的戰略。當然提出這個方案也只是暫時的,以此來穩定局面。雖說有了這個折中的方案,但是此時主張“北進”的陸軍軍官依舊有著很強的勢力。但是為什麼到了最後,日本卻放棄了“北進”,選擇了“南進”呢?其實這與著名的“諾門坎”事件有著莫大的關係。

二戰日本為何選擇“南進”?“諾門坎事件”竟只是試探!日本慌了

諾門坎事件蘇軍

蘇軍經歷“大清洗運動”,日本陸軍野心膨脹,企圖試探蘇軍實力

諾門坎之戰日軍傷亡高達60000餘人,並且損失了660架飛機,雙方甚至還派出了各自的坦克師,展開了大規模的坦克戰,其戰爭規模可見一斑。而讓人意外的是,這場規模浩大的戰爭僅僅只是一場日軍針對蘇軍實力的試探!

1939年,日本曾在中國大地上肆虐,在此時卻陷入了相持階段,但在原先的中日戰爭中,日本陸軍因為在華戰場上屢屢得手,算得上是順風順水,因此也使得本就狂妄自大的日本陸軍更加目空一切。在中國東北駐紮著日本的關東軍,作為好戰分子,他們自然渴求戰鬥,並且急於建功立業,而恰巧此時的蘇聯剛經歷了“大清洗運動”,原本日本陸軍就看不起蘇軍,而此時剛經歷了“大清洗運動”的蘇軍就更不被他們放在心上了,在他們看來這樣的蘇軍簡直不足為慮。

二戰日本為何選擇“南進”?“諾門坎事件”竟只是試探!日本慌了

諾門坎蘇軍

但是面對戰爭,該有的謹慎還是要有的。日本陸軍作為“北進”派的主要戰力自然要身先士卒,他們決定還是先通過一次作戰來試探蘇軍的實力,以此來判斷“北進”取勝的可能性。於是他們將作戰地點選在了當時滿蒙交界處的諾門坎,並挑起了一場蘇日大戰,也就是後來著名的“諾門坎”事件。這次戰爭雖為日本的試探,但其規模之大卻是不可忽視,其結果也是不言而喻,最終導致日本放棄了“北進”,改而“南進”。這場戰爭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二戰日本為何選擇“南進”?“諾門坎事件”竟只是試探!日本慌了

鋼鐵怪獸

諾門坎事件爆發,引出蘇軍征戰,進行實力的試探,戰爭開始

起初這場戰爭只是小規模的戰鬥,1939年5月15日,日本關東軍第23師團騎兵連隊長東八百藏中佐奉命對哈拉哈河以東的蒙軍七二四高地發動進攻,目的便是引出蘇軍。東八百藏率領600騎兵,在5架日機的配合之下擊退蒙軍,於17日,蘇軍介入戰爭。

蘇軍一上場便將第11坦克旅開往了哈拉哈河,蘇軍的重型坦克號稱“鋼鐵怪獸”,其實力毋庸置疑。除了實力強勁的坦克旅,蘇軍還將原本駐守在烏蘭烏德的摩托化步兵第36師一部集合在了哈拉哈河,戰爭規模持續升級。

二戰日本為何選擇“南進”?“諾門坎事件”竟只是試探!日本慌了

諾門坎事件戰爭爆發


面對蘇軍的坦克旅,日本選擇奇襲敵軍指揮部。5月27日,日軍發起進攻,命令第23師團騎兵連同重裝甲車部隊包抄奇襲了蒙軍指揮部,但成功的喜悅還未蔓延開來便變成了深深的絕望。在日本奇襲得手之時,他們也陷入了蘇軍的包圍,而且是蘇軍坦克的包圍。面對蘇軍的“鋼鐵怪獸”,日本的坦克裝甲部根本不是其對手,日本的騎兵就更是承受不住這些重型坦克的橫衝直撞了,束手無策之下,日軍的這支快速部隊被蘇軍全部殲滅。

二戰日本為何選擇“南進”?“諾門坎事件”竟只是試探!日本慌了

諾門坎戰役

蘇軍識破日軍目的,堅決反擊,日本潰不成軍,最終放棄“北進”

其實在戰爭開始之時,斯大林便已敏銳的察覺到了日軍的目的——試探蘇軍實力,為日後進攻蘇聯做好準備。面對日本的試探,斯大林深知其重要性,如果不能粉碎日軍的進攻,將會使得日軍認為蘇軍威脅不大,其後將會後患無窮,面臨的可能是日本無休止的進攻。所以蘇軍必須堅決的粉碎日本的進攻,讓他們知難而退,這雖然只是日軍的試探,但卻是至關重要的一戰,不能有任何的馬虎,稍有不慎,便會使得蘇軍陷入被動的不利局面。

二戰日本為何選擇“南進”?“諾門坎事件”竟只是試探!日本慌了

諾門坎戰役

為了以絕後患,斯大林派出了他的得力戰將朱可夫指揮作戰。他給朱可夫的命令只有一句話:“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擊敗入侵日軍,但行動不得超過蒙古人民共和國邊界!”這也說明了斯大林對這場戰爭的重視,要勝,而且是必須勝,還要展現出足夠強大的實力,為的便是嚇住日本,讓他們知難而退。否則沒有強勁實力的恐嚇,會使得日軍存在僥倖心理,陷入無休止的騷擾之中。戰局瞬息萬變,容不得半點的干擾,何況還是實力強勁的對手日本,日本的虎視眈眈對於蘇聯來說也是一種負擔,所以必須以完勝的姿態解決這個後患。

二戰日本為何選擇“南進”?“諾門坎事件”竟只是試探!日本慌了

受損的坦克


面對蘇軍的強勢,日軍在這場他們只為試探的戰爭中也漸漸開始不遺餘力。6月20日,日軍的第23師團主力開始全體出動,同時出動的還有作為戰備預留隊的第7師團主力以及日本當時僅有的一個坦克師和關東航空兵的主力。航空兵主力180架飛機全部出動,於6月22日同蘇軍航空部隊在蒙古上空展開激戰,4天時間裡,蘇日航空兵展開數次較量 ,日軍損失了84架飛機,接近總數的一半,損失不可謂不慘重。

二戰日本為何選擇“南進”?“諾門坎事件”竟只是試探!日本慌了

蘇軍鋼鐵怪獸

除了天上的航空部隊,在陸地上,蘇日兩軍近千輛戰車也是互在相廝殺,成了亞洲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坦克戰。但是差距卻是十分明顯的,蘇軍的是有“鋼鐵怪獸”之稱的重型坦克,而反觀日本89型坦克簡直不堪一擊。此戰過後,日軍的坦克部隊基本處於癱瘓狀態,坦克造價及其昂貴,日本安岡坦克師團的潰敗給東京帶來了極大的震動,給日本帶來的打擊可想而知。

二戰日本為何選擇“南進”?“諾門坎事件”竟只是試探!日本慌了

蘇軍武器裝備

在這場戰爭中,蘇軍也不是一直碾壓日軍。日軍在6月27日時用空軍奇襲了蘇軍塔木斯克機場,給蘇聯也帶來了極為慘重的損失,據日軍作戰部隊向關東軍的報告中顯示,此次奇襲日軍擊落了落蘇機99架,擊毀地面飛機25架,蘇軍飛機損失慘重,一時間使得蘇軍失去了制空權,直到新型的伊-16戰鬥機的投入,蘇軍才重掌制空權。此後日本潰敗損失慘重,蘇軍基本達到了殲滅日軍主力的目的,日軍不得不放棄了“北進”的計劃,轉而選擇“南進”。

秦國謀劃討伐鄭國,為何鄭國無恙,卻意外滅了他國?晉國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