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程永遠比結果更讓人快樂!

金錢不是萬能的,因為它買不到快樂和幸福。這句名言就是提醒我們不要把對幸福追求寄託在金錢上。但今天的幸福生活已經和金錢深深的扯上聯繫的。從你最基礎的生活物資,到“高大上”土豪生活,都離不開金錢。但現在幸福的關鍵不在於你究竟有多少財富,而在於和周圍人相比,你擁有多少,以及你用這些財富買了些什麼。

過程永遠比結果更讓人快樂!

金錢

來自英國兩所著名大學的學者,為了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在英國進行的一項高達九萬人調查。收集人們的收入、年齡、性別和教育水平等資料。隨後的統計結果指出,人們對自己生活的並不取決於他掙到的錢絕對值。而是和朋友、同事這些身邊人相比,他們掙的是多還是少。也就是說,其實某人年薪百萬,可如果身邊同事等周邊人隨便那個收入都比他翻上好幾番,他也不大可能開心的。那該怎麼辦呢?如果錢的數量不能讓我們開心。那我們還可以用什麼方式讓自己開心呢?

購物。沒錯。當我們不開心時,購物似乎是除吃美食外另一項讓我們高興的方式。但是你只知道一半。來自康奈爾大學的心理學家認為。比起物質上的擁有。追尋快樂的過程更能使人產生強烈持久的愉悅感。換句話說。與花錢買到的具體東西相比。花錢的經歷其實更讓你開心。這大概就是很多傷心的女孩逛著逛著就把心情帶起來的原因吧。當然,花錢的本身也的確是一項讓人開心的事。

過程永遠比結果更讓人快樂!

購物

康奈爾大學的心理學家進行了很多實驗來回答怎麼花錢才能讓人更快樂。這其中的一項實驗中,他們要求參與者回憶自己買過的東西或是買東西的經歷。然後寫下自己的情緒狀態。結果表明,回憶以前所買的東西時,總有點不太滿意。而對於買東西的經歷,人們的回憶就要快樂的多。在另一項實驗中,研究人員請一組志願者吃薯條,同時暗示他們其他人吃的是巧克力。另一組參與者,每人得到了一個小禮物,同時得知別人將獲得更精美的禮品。結果發現,同樣是在實驗中得到了某樣東西而沒有得到另外一項東西。兩組參與者的愉快程度確是不一樣的。吃薯條的人感覺更開心些。這是為什麼呢?一個原因是得到某樣東西時,我們很容易和其他類似的東西進行比較。就像一個人得到了禮物,本應該高興。可是一旦他知道還有其他更好的,心裡就不高興了。

買東西也是一樣。比如說你要買一個日記本。來到文具店發現架子上堆滿了各種各樣的本子,簡直挑花了眼。雖然你最終買下一本帶回家,可之後很可能會不斷的後悔,當時買的是另一本就好了。相比之下,不同的經歷可就不那麼好比較了。畢竟吃薯條和吃巧克力的感受完全不一樣。就像週末的晚上是和家人一起賞月聊天還是和朋友一起去酒吧,完全是兩種不同的休閒體驗。另一個原因在於買回來的東西隨著時間的流逝,它會破損變舊,就不再那麼好看了。而經歷則恰恰相反,它歷久彌珍。你讀過的書,旅行時認識的朋友,保留下來的記憶,都會成為內心世界的一部分。那些極不開心的經歷,有時你也能講出來讓大家“開心”一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那些悲劇故事也找到了自己的價值。

過程永遠比結果更讓人快樂!

這是個悲傷的故事

所以,掙錢是個技術活,花錢就更不用說了。怎樣購物才能更讓自己開心呢?!想一想,你買到的東西會帶給你怎樣的體驗呢。日記本,也許有更好的樣式。但是唯有這一本的內容,完全由你進行“塗鴉”。所以買點“快樂”放進去吧。因為這種“快樂”代表著一種不同的經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