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擴張,十字軍的東征,拜占庭帝國的革命和君士坦丁堡陷落

導語:

從前,歐洲與美洲很少接觸,就連歐洲與亞洲也接觸不多。中非、南非和其他大陸也幾乎徹底隔絕。但是,每個洲對世界財富與世界文化都有些許貢獻,同時也融合其他文明。歐洲這塊最小的大陸在文化上貢獻最多,位居世界前列。

早在中世紀時期,因為十字軍對近東與北非穆斯林的戰爭,歐洲的擴張便已開始。在14—16世紀,十字軍遠征仍在繼續時,隨著古希臘與羅馬文化的發展,歐洲文明再度興盛,因為意大利與其他國家藝術與文學的大放光彩而豐富起來,各方面文化力量的絢麗綻放。

歐洲的擴張,十字軍的東征,拜占庭帝國的革命和君士坦丁堡陷落

十字軍遠征

與此同時,歐洲是怎樣用種種新發明武裝自己,如果沒有這些發明,它就沒有擴張的力量。如此,歐洲的文明便大大豐富,也開始不斷向外擴張。歐洲的擴張讓整個地球的全部領土和人民都有機會加入世界貿易與世界政治,同時還參與了世界現代文明的全面建設。

基督徒在聖地反對穆斯林的戰爭

塞爾柱突厥人 阿拉伯帝國的瓦解導致了外族侵略。公元11世紀,它被塞爾柱突厥人入侵,他們是來自突厥斯坦兇猛的圖蘭遊牧民族。他們踐踏了穆斯林東方帝國的大部分地區,最後卻皈依了伊斯蘭教。於是他們開始攻打基督徒。他們殘暴地凌虐在巴基斯坦的基督教朝聖者,滋擾基督教商人,在小亞細亞打敗了拜占庭皇帝的軍隊,在尼西亞創建首府,進而威脅到君士坦丁堡。

歐洲的擴張,十字軍的東征,拜占庭帝國的革命和君士坦丁堡陷落

塞爾柱突厥人

十字軍遠征 

隱士彼得、窮小子瓦爾特與一些虔誠者統率一萬人非常匆忙地越過匈牙利與拜占庭來到小亞細亞,他們來到了君士坦丁堡,從阿利克塞皇帝獲取幫助,之後一路向東打過去,橫穿小亞細亞,他們在聖墓教堂中熱烈地祈禱,在教堂之外,則用縱馬踩踏過被屠戮的穆斯林的血跡來慶賀他們的成功。 十字軍的主要目的好像達到了,可是戰鬥仍在繼續。

在很多來往頻繁的地方,十字架與新月之間的鬥爭間斷地持續著;在基督徒內部,尤其是東西基督徒間還存在著爭鬥。穆斯林也是這樣,他們的信念是一致的,可是除此以外就沒什麼相同的地方了。他們屬於不一樣的民族;政治方面四分五裂;他們在野心勃發的敵對頭領們的統率之下到處疾馳。內部矛盾使基督教和穆斯林的實力都有所減弱。

第二次十字軍遠征 幾乎過去了50年,這時傳來了穆斯林正奪回聖地的消息。因為擔心隊伍會自相爭鬥。在小亞細亞,穆斯林與他們分開對戰,很容易就將他們打敗了。 腓特烈統率自己的軍隊自陸路途經小亞細亞,在過河的時候溺亡了,他的軍隊也四處潰逃。菲利普與理查德一同走海路,可是卻相互吵了起來,所以菲利普很快便率軍返回。而勇猛能幹的理查德卻留下來了,與穆斯林作戰,還獲得了些許勝利。他未收回耶路撒冷,可是卻於1192年簽署了一份條約,

規定為基督徒保留接近耶路撒冷沿海的狹長地帶,而且能夠進出耶路撒冷。

歐洲的擴張,十字軍的東征,拜占庭帝國的革命和君士坦丁堡陷落

十字軍遠征

理查德與薩拉丁 

第三次十字軍遠征的名望,主要並非因為所獲得的成果,而是因為理查德與薩拉丁這兩位主要領導人所飾演的戲劇性角色。薩拉丁,是亞美尼亞的庫爾德人,在大馬士革接受教育,是一位虔誠的穆斯林、有涵養的紳士、能幹的政治家與英勇的戰士。團結在他周圍的穆斯林要比常常追隨在他的戰旗下的士兵更多。

1187年,他佔領並捍衛了耶路撒冷,成功打敗了"獅心"理查德。 歐洲很多熱忱的基督徒對理查德的行動表示失望,他們覺得他對薩拉丁不夠兇殘,認為他最起碼應該佔據耶路撒冷;可是他的做法基本可以,而且真正取得的成果比人們歸給他的功績更多。 翌年(1193年),薩拉丁去世了。而理查德在返回英國的路上被俘虜並遭到監禁。理查德最終被贖回,於1194年終結了十字軍的征程回到家中,卒於1199年。

歐洲的擴張,十字軍的東征,拜占庭帝國的革命和君士坦丁堡陷落

薩拉丁

拜占庭帝國的革命 第四次十字軍遠征 教皇英諾森三世於1201年發動了第四次十字軍遠征,迫切地關注著要從穆斯林手裡拯救出來的耶路撒冷。他們與亞得里亞海富足的商業女王——威尼斯簽署了條約,威尼斯的船隻須將基督徒士兵運至巴勒斯坦。可是要給付威尼斯的大部分款項卻難以籌集,只籌到一部分。因此威尼斯商人想出了一個辦法。

放棄耶路撒冷 之後君士坦丁堡傳來消息——正統的皇帝被廢除了,篡位者阿利克塞三世亂用公款卻不打穆斯林!君士坦丁堡成了革命的犧牲品,急需一位拯救者。正統皇帝的兒子號召威尼斯與十字軍士兵們,並向他們做出保證,如果他當上皇帝,他與他的人民會變成合格的基督徒。這是最後一個辦法了。威尼斯的計劃實現了。

歐洲的擴張,十字軍的東征,拜占庭帝國的革命和君士坦丁堡陷落

耶路撒冷

劫掠君士坦丁堡 

第四次十字軍的士兵們於1203年在威尼斯的幫助下,搭乘威尼斯的船隻動身,並非前往拯救耶路撒冷,而是前去攻佔君士坦丁堡。在鏖戰以後,他們勝利了。他們廢黜了阿利克塞三世,恢復了本來的皇帝。 可是一旦獲得機會,公民們便起來反抗,將十字軍士兵強加給他們的皇帝殺掉了,而且宣佈新皇登位。

君士坦丁堡再度爆發革命。在激烈的圍困以後,威尼斯人與十字軍士兵又佔據了君士坦丁堡,焚燒搶掠,肆意殺戮,瓜分贓物。教皇聽到消息震驚了,並且非常惱怒,對此表示抗議,可卻無效。威尼斯佔據了這座城市的商業部分、克里特島、小亞細亞的貿易點與一些有價值的地區。一個威尼斯人變成了君士坦丁堡的大教長,十字軍士兵佛蘭德的伯爵鮑德溫被封為皇帝。希臘帝國在宗教與政治方面被"拉丁化"了。

這幾次革命的結果 拜占庭帝國的革命,即拉丁人藉此來奪得掌控權的1204年革命和希臘藉此來恢復統治的1261年革命,有了重要結果。它們不但暴露還加深了東西方基督徒間的競爭甚至仇恨。它們貶低與損害了十字軍的聲望。用解放一座聖城當作崇高目標而展開的虔誠運動,淪落成搶掠一個富裕城市的卑鄙的蠻暴陰謀。這兩場革命在伊斯蘭教的前進面前,大大削弱了拜占庭帝國。它們讓東西方基督徒從此以後,無法真誠或是有效地合作去抗擊穆斯林。 可是,

這幾次革命讓君士坦丁堡付出瞭如此昂貴的代價,卻對威尼斯與熱那亞的商業財富與權力產生了巨大的貢獻。

歐洲的擴張,十字軍的東征,拜占庭帝國的革命和君士坦丁堡陷落

君士坦丁堡

蒙古旋風

穆斯林佔領了耶路撒冷,基督徒為了奪取君士坦丁堡而互相鬥爭,穆斯林對基督徒的反抗取得勝利。但還有一種不可忽視的恐怖力量,自東方、自亞洲向他們襲來。

蒙古人 蒙古人的後盾是韃靼人,兩者與匈奴、馬扎爾人和塞爾柱突厥人的血統是相近的。他們人數眾多,是驍勇的騎手和戰士。一個兇悍飢餓的蒙古遊牧部族於1206年開始踏上征程。他們的可汗或者酋長是成吉思。我們稱呼他為成吉思汗。他不久便征服了東突厥斯坦與中國北部。之後又揮鞭向西奔馳,攻擊了波斯。接著,他向東班師,在入侵中國的征途中死去。

歐洲的擴張,十字軍的東征,拜占庭帝國的革命和君士坦丁堡陷落

蒙古人

奧斯曼土耳其人

小亞細亞的一個突厥部落想方設法躲避了蒙古旋風。部落酋長奧斯曼於1299年宣告自己成為突厥之王。奧斯曼與他的繼承者都是勇猛的戰士與能幹的政治家。至1350年,他們搗毀了十字軍工事,而且如三個世紀之前的塞爾柱人一樣,奪得了拜占庭帝國的整個小亞細亞。因為奧斯曼的原因,他們被稱作奧斯曼土耳其人,奧斯曼埃米爾(王)使用了蘇丹的稱號。

伴隨著穆斯林奧斯曼帝國領土的擴大,基督教拜占庭帝國的領土減少了,僅限於君士坦丁堡、色雷斯的一部分與愛琴海沿岸的一條狹長區域。拜占庭皇帝們因為嚴重的國內問題喪失了戰鬥能力:士兵與金錢不足,他們被接連不斷的革命削弱了。

歐洲的擴張,十字軍的東征,拜占庭帝國的革命和君士坦丁堡陷落

土耳其人

土耳其人在歐洲

奧斯曼土耳其人於1356年用武力強渡達達尼爾海峽。翌年他們佔領了阿德里安堡,還將它設為首都。他們的勝利不斷,於1402年圍困了君士坦丁堡。雖然他們暫時失敗了,但是很快他們便統治了除君士坦丁堡與一小部分據點之外的整個巴爾幹半島。

在危急之中,拜占庭皇帝們又求援於西歐。教皇們在驚慌之中鼓動建立新的十字軍,懇請全部基督徒前往幫助希臘人。於是一些貴族天主教徒統領軍隊,前去抗擊土耳其人。匈牙利與波蘭的國王們也曾經一再嘗試阻擋穆斯林的入侵浪潮,可是沒有效果。威尼斯人由於自身的商業利益遭到威脅,也成為十字軍戰士,還與土耳其人勇猛地交戰。可這一切沒有阻擋土耳其人前行的步伐。

歐洲的擴張,十字軍的東征,拜占庭帝國的革命和君士坦丁堡陷落

阿德里安堡之戰

佛羅倫薩會議

作為最後一招,拜占庭皇帝與一幫希臘主教參加了於1439年在佛羅倫薩舉行的一次所有宗教會議,還簽署了一份莊嚴的協議,認可教皇的最高權力,而且將天主教與正教教會合二為一。可是不管皇帝抑或是他的繼承者,都無法勸服大部分臣民認可這份聯合協議。希臘人被逼在帝國安全與教會的獨立之間做出選擇,為了憎惡西方與羅馬而捨棄了他們的政治自由。

可是,教皇盡力堅持前去援助拜占庭帝國。他號召建立了另一次十字軍。在一位教皇使節與匈牙利國王的統領之下,這支基督徒軍隊於1443年動身前去抗擊土耳其人。剛開始軍隊獲得了一些勝利,而且一直打到保加利亞,可是卻在1444年的瓦爾納戰役中遭遇了慘敗。 君士坦丁堡與它的基督教東羅馬帝國,正接近滅亡。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在1453年,經過周密的準備,穆罕默德二世,奧斯曼王朝最能幹的蘇丹,統率15萬軍隊圍攻君士坦丁堡。守城的士兵只有8000人。基督徒憑藉勇猛的行動與

堅持不懈的決心彌補了人數上的弱勢。差不多兩個月的時間,他們沒能讓穆斯林軍隊靠近城垣。最終,在土耳其人湧入城內時,勇猛的保衛者們仍在苦戰,直至所有人被殺。君士坦丁十一世,一位愷撒與最後一個希臘羅馬皇帝,也戰死在他們中間。

歐洲的擴張,十字軍的東征,拜占庭帝國的革命和君士坦丁堡陷落

從十字架至新月 

君士坦丁堡自君士坦丁十一世轉至穆罕默德手裡,

標誌著拜占庭帝國與希臘國家政治獨立的結束。它意味著這座基督教的首都與東方的堡壘從此之後變成了伊斯蘭的首都與驕傲。這件事降低了所有基督教區的地位,就如抬高了全部奧斯曼土耳其人與全部穆斯林一樣。

基督徒與穆斯林都覺得君士坦丁堡是全世界最偉大、最堅強的城市之一,而且最完整地展現了古羅馬的統治與古希臘的文化傳統,擁有了它便增添了威信。自4世紀君士坦丁一世直至15世紀最後的君士坦丁時代,這座城歸基督徒所有,穆斯林也下定決心要永遠擁有它。並且目前,在20世紀,他們依然擁有君士坦丁堡。對他們來講,它依然是一座絕無僅有的城市,近來將它改名為伊斯坦布爾

歐洲的擴張,十字軍的東征,拜占庭帝國的革命和君士坦丁堡陷落

奧斯曼帝國

被征服的基督徒

當然,奧斯曼帝國的擴大就意味著伊斯蘭教的擴大。君士坦丁堡那座在史上知名的莊嚴的聖索菲亞大教堂被改作了穆斯林清真寺。土耳其人不管去往任何地方,都佔領主要的基督教堂,還將它們改作清真寺。他們對基督徒的徵稅超過穆斯林,而且禁止基督徒擔任大多數公職,還不准許基督徒攜帶武器或是在奧斯曼部隊裡服役。可是每年都會抓來一定數量的基督教男童,當作穆斯林來教養,還訓練成親衛兵。親衛兵是土耳其主力軍裡一支驍勇善戰的輔助軍隊。

結語:

後來的一些基督徒,尤其在阿爾巴尼亞人之間,轉而信奉了伊斯蘭教。可是在東南歐地區,被征服民族裡的大部分依舊堅信基督教。除此以外,自蘇里曼在位的時候開始,奧斯曼蘇丹們便與很多基督教國家簽署了條約,准許進入聖地,在近東貿易地區,還准許這些國家的公民在奧斯曼帝國居住時,有權利受到他們自己法律的保護與留有他們自己的法庭。這一系列的足措都使得歐洲的擴張有了強大的基礎,奠定了當時歐洲在世界上的霸主之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