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孟岐:一线护理小组的“平安符”

段孟岐:一线护理小组的“平安符”
段孟岐:一线护理小组的“平安符”

段孟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护士长、主管护理师)

战疫事迹:作为广东首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队员,2020年1月24日除夕夜,段孟岐第一时间报名驰援武汉,抵鄂后迅速开展工作。她制定广东省医疗队护理排班模式,优化护理人员工作流程;为保障医疗队员“零感染”,她根据汉口医院接管病区的实际情况,制作约束带、防护鞋套;提出隔离病房胃管可视化操作方案,为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提供营养支持,改善预后,提高治愈率;运用叙事护理模式,鼓励患者表达诉求,疏导患者心理问题;优化质控责任制护理,关注家属与护理人员的沟通方式,做好患者与家属的心理建设及社会支持工作。除医疗护理工作外,段孟岐负责医疗队内的沟通协调和后勤物资管理工作,并在百忙的医疗工作外利用休息时间编写《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其作为国内首本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编写的儿童疫情防控图书迅速出版,帮助大众在特殊时期提高科学防护的意识和能力。

段孟岐至今仍清楚记得:飞往武汉的包机起飞时,是农历大年三十的23点50分许。在这个本应微信红包满天飞、爆竹声中一岁除的时刻,段孟岐的耳边是空乘人员通过机上广播为这批“春节逆行者”送上的祝福:期望着广东医疗队队员们平安归来!

2020年1月24日除夕,段孟岐第一时间报名驰援武汉,抵鄂后迅速开展工作。段孟岐所在的广东省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接管的是武汉汉口医院两个重症病区合并的呼六病区。病区共计79张床位,近半数的患者病情危重,老年患者居多,且重病患者多有基础疾病。接管病区后,段孟岐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分配,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及当前的工作任务,制定排班制度,依据患者病情分组,重症组加派人手,在充分保证人力的情况下让每位队员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病房布局不符合传染性疾病的感控要求,医院设施陈旧、医疗设备缺乏、院感防控措施不到位、医护人员人手不足,汉口医院的种种条件限制,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作为护理小组组长,段孟岐总是井井有条地分配好任务,带领大家迎难而上,克服困难,协调组员们有条不紊地完成护理工作。接手的病区由两个病区合并而来,护士每班需要经常往返护士站与病房。段孟岐发现了这一问题,带领护理小组成员通过改造、清理治疗车,减少了穿着防护服还要来回跑动的次数,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她的管理下,护理小组的工作从“环境陌生、忙、乱”变得井然有序。护理团队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分级,部分高龄、家庭聚集感染无家属探视照顾的患者、呼吸衰竭需要双通道供氧的患者,会得到更多更好的照料,会有护士及时满足患者如厕、饮水、翻身等需求。需要心电监护、吸氧无法下床患者,护士会提供纸尿片、尿壶,饮食上也会为高龄患者提供粥、面等软糯食物或营养素流质饮食等。在护理团队的精心照料下,一名又一名重症患者相继转危为安、治愈出院。

每次下班出隔离病区时,段孟岐都习惯看一下人员情况,清点人数,队员们问为什么,她笑答“怕丢失人”。

段孟岐还不断梳理并优化护理人员工作流程,指导护士护理工作要点。危重患者因呼吸困难,无法正常饮食,她主动联系后方运送营养素到病房。完全无法进食的患者插胃管开展肠内营养,病区现有的胃管较软难以插入,且由于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普通听诊器无法进行听诊并判断胃管插入情况,她迅速联系床边X片来协助判断。然而前线资源紧张,很多时候无法及时进行放射性检查,段孟岐以丰富的实战经验提出使用超声可视化技术引导判断胃管置入。她迅速联合医生进行实践,实现为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提供营养支持、改善预后、提高治愈率,并撰写成文推广经验。

医疗工作之余,段孟岐利用休息时间编写《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其作为国内首本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参与编写的儿童疫情防控图书迅速出版,帮助大众在特殊时期提高科学防护的意识和能力。作为青年战疫突击队队长,段孟岐给自己取名“平安”,自始至终她都希望,自己的存在能成为队员们的“平安符”。

深圳特区报记者 严俊伟 文/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