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稱帝時才42歲,後宮佳麗三千,怎麼沒能生下一男半女呢?

朱棣是繼他父親朱元璋之後少有的有作為的君主。不過他沒父親那麼幸運,朱元璋一生多子多孫,光兒子就有26個。朱棣這一生,總共有四子五女。四子分別是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朱高爔,其中前三子皆是徐皇后所生,老四不知其母,且早夭。五女分別是永安公主、永平公主、安成公主、咸寧公主、長寧公主。令人驚奇的是,朱棣所有孩子都是稱帝前所生,朱棣在位二十二年,卻沒有誕下一兒半女,這是怎麼回事呢?

朱棣稱帝時才42歲,後宮佳麗三千,怎麼沒能生下一男半女呢?

朱棣身邊缺不缺女人?

朱棣作為一代帝王,身邊自然是不缺美女的。《明史·后妃傳》只記了朱棣的三個女人,徐皇后,永樂五年去世。王貴妃,永樂七年封貴妃,永樂十八年去世。她應該是繼徐皇后之後朱棣最信任的女人了。朱棣晚年性格暴躁,脾氣古怪,幸得王貴妃在一旁調護,太子、諸王公大臣皆倚仗貴妃得以生存。權賢妃,朝鮮人。她填補了徐皇后死後朱棣的情感空白,只可惜永樂八年和朱棣出征,死在路途中了。《勝朝彤史拾遺記》記載,永樂年間,朝鮮嚮明朝進貢了許多美女,其中有妃號的只有四個,即任順妃、李昭儀、呂婕妤、崔美人四人,他們的父親都在朝為官。

朱棣稱帝時才42歲,後宮佳麗三千,怎麼沒能生下一男半女呢?

說朱棣身邊缺女人吧,可總有很多人想方設法給他送,說他不缺女人吧!數來數去有名字的也就幾個。跟他父親朱元璋比起來,算是少得可憐了。既然朱棣身邊並不缺生育對象,就不可能每個妃子身體都有問題,最有可能的是朱棣身體不行。

朱棣屠殺三千孤宮女的傳聞

《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記載,永樂八年,朱棣心愛的權賢妃死在北伐的途中,有位姓呂的宮女跑來告密:“賢妃是一個來自朝鮮姓呂的宮女毒死的。”痛失愛侶的朱棣勃然大怒,一下子就誅殺包括朝鮮呂姓女子在內的好幾百宮女。事後證明,朝鮮呂姓宮女毒殺賢妃純屬子虛烏有,是呂姓宮女因為嫉妒故意陷害朝鮮呂宮女的。十年後,王貴妃離開人世。朱棣正傷心,有人來跟他打小報告:“呂氏跟一個姓魚的小太監結成了對食,很恩愛。”這要是放在往常,宮女和太監結成對食,是很普通很常見的事。但失去愛人的朱棣見不得宮女揹著自己和太監恩愛。朱棣下令徹查此事,宮女呂氏和和太監魚上吊自殺了。朱棣鐵了心要將這件事擴大化,受牽連了兩千八百人。有個宮女看不下去了,破口大罵“自家陽衰, 故私年少寺人, 何咎之有?”意思是:“你自己陽痿,還不允許宮女找太監了?我們哪裡有錯?”雖然只有十幾個字,但信息量足夠大。

朱棣稱帝時才42歲,後宮佳麗三千,怎麼沒能生下一男半女呢?

不過,我認為這個故事瞎編的可能性比較大。因為敘述這個故事的唯一證人叫黑金。《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說黑金在仁宗朝回到了朝鮮,但《明史》記錄的卻是據宣德年間(仁宗的兒子在位)來到大明,正統年間回到朝鮮(仁宗的孫子在位)。朱棣殘忍屠殺三千宮女的故事,虛構的可能性較大。但有一句話叫做:“空穴來風”,或許朱棣的身體真的有問題,於是朱棣“陽衰”的傳聞在民間流傳,恰好被朝鮮的使者聽去了,然後被朝鮮的史官添油加醋瞎寫了一通。

朱棣的健康問題

朱棣年輕的時候身體就不怎麼好。洪武十九年(1386年), 二十七歲的朱棣生了一場大病。戴元禮給朱棣開了一劑猛藥,當晚朱棣就排出了許多細蝗。估計是生了寄生蟲有關的病。建文時期,朱棣常常藉口生病以躲避朱允炆的攻擊。他還藉口病重請求朱允炆允許三個孩子回北平。想來朱棣身體不好,應該是大家所公認的。朱棣稱帝之後,因為國事操勞,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後來經過太醫的診治,認定是風溼病。朱棣自己也承認:“我北征出塞,動至經年,為陰寒所侵而至。”永樂十四年,朱棣患了一場大病,更是每況愈下。朱棣晚年,迷戀上了丹藥,吃了很多丹藥,身體依然不見好轉。所以說,朱棣稱帝后沒有孩子,很可能是體弱多病的身體已經不具備生育能力了。或者說,他將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治理國家上,已經沒有心思想著再生孩子的事情了。

朱棣稱帝時才42歲,後宮佳麗三千,怎麼沒能生下一男半女呢?

史書對朱棣的私生活很少記錄,我們也只能根據現有的材料進行推斷。真實的原因,也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你們覺得呢?


參考書目:

張廷玉:《明史》

吳晗:《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

蕭山,毛奇齡:《勝朝彤史拾遺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