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的中秋

西安人的中秋

按農曆曆法,七八九月為秋,八月為秋季仲月,十五居一月之中,故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中國人中秋有拜月,賞月,飲酒吃月餅之習俗。中秋又被看做團圓的象徵,闔家歡聚,喜慶吉祥。

舊時有唐玄宗李隆基中秋夜遊月宮的傳說,“霓裳羽衣曲”傳說就是李隆基中秋夜遊廣寒宮時聽到的仙樂,回來根據記憶譜成的。宋葛秋崖有“秦漢求仙事已非,等間卻遇月中妃。如何不覓長生藥,只記霓裳一曲歸”講的就是這個故事。中秋過節應該是始於唐代的,大約到宋代中秋節應該已經普及,並且以有月餅助興,記得蘇東坡有詩“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飴是糖,酥是起酥的麵皮,這就應該是今天我們吃的月餅吧。明清時間,中秋節已經成為僅次與元旦的第二大節日,明清的元旦是現在春節的舊稱,不是今天我們公元紀年的一月一日。

西安人過去過中秋吃團圓饃代替月餅,團圓饃其實就是夾了餡料的鍋盔,餡是芝麻芽。團圓餅就是大號的芝麻坨坨而已,講究的上面沾幾個芫荽葉子,點上紅點烙制而成。中秋夜一家人分食。這樣的團圓餅現在早沒有了,我也沒有吃過,但我小時候過年走親戚的芝麻坨坨是吃過的。團圓饃的事是還是祖父在世時給我說過的。

我一直認為我們民族是有月亮崇拜的,農曆就是月亮歷,月的盈虧一週便是一月,西安的娃自小都是說著“月亮爺,漲漲高,騎白馬,挎腰刀”的兒歌長起來的,現在的小孩應該都不會了,現在的孩子應該已經不說這些童謠了,但我這年齡的西安人幼年一定是說過的。老西安人把太陽稱爺,曬太陽說爺坡裡曬暖暖,把月亮叫月亮爺,稱爺尊敬,這應該就是崇拜吧。

我家祖上自清朝末年一直在西安北大街經營有糕點生意,其中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有斷續,八十年代初的時間也只有傳統提糖月餅生產,所謂提糖月餅就是麵皮包五仁加糖餡料烘烤而成,比現在的廣式蘇式月餅完全不一樣,皮特別的硬,餡料也是硬,吃起來掉渣,比起今天陝北和山西的土月餅還不如,就此一種。記得八十年代初的時間,流行寶塔月餅,也就是把提糖月餅做成大小好幾個規格,包裝上的時間按大小依次擺放到紙盒裡,形似寶塔而已。有一兩年賣的特別好,那些年月,能吃上這樣的月餅其實也是很幸福的。

從團圓饃,到提糖月餅,在我沒有出生的年代裡,或許再往上,西安人過中秋的月餅應該不是今天意義上的月餅,蘇東坡詩裡的有糖起酥皮的月餅不應該我們西安這一帶的吧,雖然蘇東坡在寶雞鳳翔當過官,我沒有考證過,他寫這首詩時是住在哪裡?

我家的小院中有一株桃樹,屋子門前有一架葡萄。中秋之夜院裡的葡萄架下襬一張小的方桌,上面一定有自家的桃子和葡萄再有栗子沙果點心月餅,玉兔東昇之時,這些東西是不能吃的,大家賞月,說是先叫月亮爺吃,桌上的糕點真饞人,把幼年的我急的轉過來轉過去。這應該就是拜月吧,也許古時更隆重,我見到情景應該是簡化過得吧。待月亮爺吃過,拿刀切了最大的月餅分食,一人角,如有未歸之人,一定留一角與他取團圓之意。

現在月餅的品種真多,都是廣式,蘇式,裡面有蛋黃,有蓮蓉,我還吃過鮑魚餡的。包裝也註定精美,夥計經營月餅,告訴我,一套包裝都是幾十塊錢。逢中秋,你送我,我送你,大家忙的不亦樂乎,許多單位提前一月半月就籌備開始。

今年中秋下雨,雖然賞不了月,但節還是要過的,別人給我拜節,我給別人拜節。水果月餅,別人給我提來,我給別人送走,剛才看還富裕了七八盒子,毫無食慾,精美的月餅在也吃不出童年的味道了。

關中有諺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明年正月十五要下雪,不信你看。

2019年9月17日凌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