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多中國,港股牛市!興業證券看2021:A股呈現美股化新格局,中國權益市場走入"長牛"

做多中國,港股牛市!興業證券看2021:A股呈現美股化新格局,中國權益市場走入
做多中國,港股牛市!興業證券看2021:A股呈現美股化新格局,中國權益市場走入

2021年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和A股“三十而立”後的第一年,資本市場走勢如何?

11月11日,興業證券2021年度投資者策略會在上海召開。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德倫維持權益市場將走向“長牛”的看法,並指出四大因素正成為A股美股化、中國資本市場“長牛”的助推器。

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開場直接亮出結論,“做多中國,港股牛市”。他認為,2021年,港股將迎來久違的指數牛市,性價比好於A股。

A股呈現美股化新格局

王德倫認為,2021年無論在制度環境、投資者結構、還是上市公司質量上都呈現出一片新氣象,市場整體將波動向上。

做多中國,港股牛市!興業證券看2021:A股呈現美股化新格局,中國權益市場走入

全球經濟基本面從疫情中恢復向上,流動性預期變化是引導行情的主要矛盾。市場主要擔憂在於流動性何時收緊以及對資產價格調整的影響,但王德倫判斷全球宏觀流動性可能易松難緊,無通脹、不緊縮。股市流動性穩中有進,好於市場預期和社會宏觀流動性,居民、機構、外資等持續增加權益資產比重。居民配置、機構配置、外資配置是中國權益時代的重要推手,隨著A股走向成熟,資金流入A股的趨勢仍在繼續。

他說,四點因素成為A股美股化、中國資本市場“長牛”的助推器。

一是制度因素。資本市場基礎制度體系不斷完善,全面註冊制即將實施,退市制度有望出臺,為A股美股化趨勢的確定提供了優良的政策土壤;

二是監管因素。資本市場進入“嚴監管”時代,市場運行健康平穩、融資功能顯著發揮、上市公司質量提升、市場秩序明顯好轉;

三是公司因素。經歷30年的“賽馬”,優質龍頭核心資產已經勝出,且越來越多好企業登陸資本市場,能讓投資者更能國家發展的紅利;

四是投資者機構化。機構投資者持股佔A股流通市值比例達到30%,投資者結構逐漸優化、去散戶化,更加有利於A股“長牛”。

行業配置方面,王德倫認為,應佈局景氣復甦的三條主線。

一、復甦服務業

從盈利彈性角度,應關注從疫情中梯隊式恢復的服務業:航空、影視、餐飲旅遊、金融、醫療服務等。

二、優勢製造及出口鏈

高端製造領域應關注新能源車及光伏產業鏈,該領域一方面受國內需求回暖帶動,另一方面切入海外供應鏈佔領全球份額。化工、輕工、家電、機械及器械等優勢出口鏈條,在全球經濟恢復疊加疫情仍未消退,國內出口優勢企業持續收穫訂單,過去幾年低需求下的情況下供給側將持續優化。同時,經濟恢復帶動製造業持續復甦,疊加國外潛在的大規模刺激政策,工業金屬價格有望持續上行,應關注銅、鋁等工業金屬。

三、科技成長

科技成長是長期主線。頂層設計+高質量發展需求驅動+降低融資難度,多因素推動科技成長進入長期向上通道。短期關注業績持續釋放的消費電子、5G應用、軍工等,中長期關注“十四五”推動下“卡脖子”環節的國產替代,如半導體鏈條、新材料等。

“做多中國,港股牛市”

做多中國,港股牛市!興業證券看2021:A股呈現美股化新格局,中國權益市場走入

張憶東的核心觀點如下:

一、2021年海外因素將成為中國資產配置的關鍵變量。

大國博弈是常態,但2021年中美關係迎來相對緩和期,至少好於2020年,海外資金對中國資產特別是港股的風險偏好將會改善。防控疫情、化解美國社會矛盾對立將是拜登的當務之急,疫情、高失業率加劇了貧富差距和種族矛盾。2021年,拜登將優先解決美國內部問題,中美或進入相對有序、可控的競爭關係。海外流動性環境仍將保持寬鬆,當前發達國家的通脹風險不大。歐美經濟迎來複蘇、主動補庫存、階段性通脹預期。

二、中國基本面:庫存週期繼續,朱格拉週期啟動,高質量發展是大趨勢。

中國2021年經濟增速前高後低,剔除基數效應的幻覺,亮點仍在結構。中期來看,中國庫存週期向上,優質上市公司利潤增長有望持續反轉。長期來看,疫情推遲全球供應鏈重構,中國十四五規劃正當時;能夠擴大內需、實現內循環是大國經濟的優勢;制度紅利向實體經濟傾斜,資本市場服務經濟轉型創新,企業家信心增強。“內循環為主、雙循環驅動”新發展模式驅動中國高質量發展。

三、資金面:中國或將“宏觀控槓桿”,但海內外資金配置中國優質權益資產是更重要的結構性力量。

明年內地流動性環境總體保持中性,較難大放或大收,可能不如2020年寬鬆, 但也不會重演2011、2018年式“去槓桿”。高質量發展、資本市場發展或許是更有效的穩槓桿方式。2021年人民幣有望延續漸進升值的趨勢;且中國金融開放深化,吸引國際資本流入。其中,作為先行指標,債券類資產在高利差和人民幣升值預期之下吸引外資流入的力度大幅增加。

四、資本市場展望:2021年,港股將迎來久違的指數牛市,性價比好於A股。

經濟復甦、價值重估,有利於目前價值股佔比大的恆指、恆生國企指數;港股性價比好於A股和美股。港股恆生指數和恆生國指正發生脫胎換骨的進化。隨著指數編制規則的改變,預計恆生指數的行業市值結構在三年內將可堪比標普500指數。

投資策略方面,張憶東認為,應該遵循“價值重估、成長驅動,做多中國、港股更佳”。

主線一:

短期全球復甦共振,全球大類資產再配置,價值重估。

金融、地產等行業龍頭價格低;投資黃金長期對沖歐美財政赤字貨幣化,中期對沖通脹預期。海外刺激、經濟復甦超預期所帶動β行情,有利於鋁、銅。

主線二:

乘風破浪的先進製造業龍頭——“雙循環”驅動、創新驅動。

重點關注以新能源車、光伏為代表的清潔能源、精密機械、新材料、工業4.0等先進製造業龍頭,兼具週期盈利彈性和科技創新屬性。

主線三:

新經濟領域精選阿爾法,力求高增長、容忍高估值。

重點關注半導體和消費電子。消費醫藥是長期業績確定的賽道,但是需要根據成長性和性價比精選個股。

(實習記者王硯菲對本文亦有貢獻)

做多中國,港股牛市!興業證券看2021:A股呈現美股化新格局,中國權益市場走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