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荷蘭到法國,追尋梵高命途多舛的一生

文森特·梵高於1853年3月30出生於荷蘭南部靠近比利時的小村莊津德爾特,他還有三個姐妹和兩個兄弟,梵高小的時候經常和兄弟姐妹一起在津德爾特風景如畫的田野間、小溪邊玩耍,大概這也引發了這位未來的藝術家從小對大自然的熱愛。

梵高的求學之路並不順利,中學讀到一半就輟學了,而且再也沒有回過學校,16歲的時候,梵高的叔叔幫他安排了一份在國際藝術品貿易公司擔任實習生的工作,1873年被分配到倫敦的分公司。

尋找方向

  • 直到27歲,梵高才找到他生活的方向,幾年的時間裡,他嘗試過各種工作,從藝術品經銷商到學校助教,再到傳道人。

在倫敦工作期間,梵高參觀了大英博物館和英國國家美術館等藝術殿堂,欣賞的作品包括弗朗索瓦·米勒和朱爾斯·布雷頓等“農民畫家”的作品。

從荷蘭到法國,追尋梵高命途多舛的一生

大英博物館

儘管梵高對藝術的興趣愈發濃厚,卻越來越不喜歡自己在藝術品公司的工作,因此工作很不用心,1876年被公司解僱,他輾轉荷蘭英國,做著各種臨時性的工作。

從荷蘭到法國,追尋梵高命途多舛的一生

少年時期的梵高

1877年,梵高的叔叔再次出手相助,在鹿特丹附近的多德雷赫特幫他找了一份書店的工作,在這期間,梵高變得越來越篤信宗教,想去神學院學習,父母也愈發擔心梵高的生活,但是最終也同意了他去參加神學院的入學考試。

從荷蘭到法國,追尋梵高命途多舛的一生

鹿特丹

之後梵高和叔叔在阿姆斯特丹住了一年,由另外一位曾經擔任過牧師的叔叔幫助他準備神學院的考試,但是梵高發現自己不能靜下心來學習,他更喜歡在城市中閒逛,在周圍的村子散步,因此他的家人勸他放棄考試。

從荷蘭到法國,追尋梵高命途多舛的一生

阿姆斯特丹

從荷蘭到法國,追尋梵高命途多舛的一生

梵高眼中的阿姆斯特丹

儘管放棄了學習,但梵高仍舊對從事宗教事業十分熱衷,他離開阿姆斯特丹前往比利時,在某個礦區擔任傳教士。

這是一個陰暗的地方,乍一看它周圍的一切都令人沮喪和致命。那裡的工人通常因發燒而瘦弱,面色蒼白,看上去精疲力盡,風雨如磐,過早地衰老,這些婦女通常會蠟黃而枯萎----1879年4月梵高寫給弟弟西奧的信

從荷蘭到法國,追尋梵高命途多舛的一生

比利時布魯塞爾

從荷蘭到法國,追尋梵高命途多舛的一生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博里尼奇的可樂工廠,1879年

轉折點

梵高在寄給弟弟西奧的信中常常畫一些小草圖,有時還會附上他所見所聞的繪畫。西奧建議他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繪畫上,這成為了梵高生活中最重要的轉折點,他變得自信起來,認為成為藝術家能更好地服務上帝。1880年10月,他移居布魯塞爾,在那裡他開始從事繪畫技術的研究,並與其他藝術家取得了聯繫,在此期間他失去了收入來源,靠西奧匯來的生活費過活。

從荷蘭到法國,追尋梵高命途多舛的一生

布魯塞爾

從荷蘭到法國,追尋梵高命途多舛的一生

青年梵高

作為藝術家的第一步

1881年春天,梵高回到父母的家,同時,西奧被任命為巴黎Goupil&Cie商貿公司的總經理,使得他有能力在經濟上持續支持梵高,好讓梵高專注於他的藝術。然而,梵高的父母對他選擇繪畫這條道路感到非常失望,在他們看來,這無疑是失敗的代名詞,在與父母經歷了無數次爭吵之後,梵高於當年聖誕節那天離開了父母的家,並開始在海牙生活。

從荷蘭到法國,追尋梵高命途多舛的一生

海牙

在海牙,梵高與著名畫家安東·莫夫學習繪畫技巧,他每天都狂熱地練習。

從荷蘭到法國,追尋梵高命途多舛的一生

安東·莫夫(Anton Mauve),驢子站在席凡寧根(Scheveningen)的沙灘上,1876年


從荷蘭到法國,追尋梵高命途多舛的一生

文森特·梵高,海格勒格拉茨-普林西施格拉希特拐角處的橋樑和房屋,海牙,1882年

痛苦的愛情

梵高1882年初遇見了西恩,她成為了梵高的模特和情人,當時Sien已經懷有身孕並且有一個五歲的女兒,而且她以前的職業是一個妓女,因此梵高的家人和朋友對於這段感情感到十分震驚和不解,梵高不顧家人的反對繼續和西恩交往,併為她及其女兒租了一間公寓兼工作室,西奧雖然並不認同梵高的選擇,但還是在經濟上繼續幫助他。最終梵高與西恩還是以分手告終。

我從一開始就知道她是一個損毀的人格,但我希望她能找到正確的路,現在,當我不再見她並思考我在她內心深處看到的東西時,我越來越多地意識到她已經走的太遠了找不到自己的路。----梵高1883年9月14日寫給西奧的信


從荷蘭到法國,追尋梵高命途多舛的一生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懷抱孩子的女人》,1883年

與西恩分手後,梵高前往德倫特省的鄉村地區作畫,他認為這裡風景優美,能使他精神振奮,給他帶來平靜與鼓舞

德倫特人很出色,但要留在那兒取決於很多事情-取決於一個人是否有錢,取決於一個人是否可以忍受孤獨。”----梵高1883年12月6日寫給西奧

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裡,雨水,寒冷和孤獨促使梵高離開了德倫特回到了父母在布拉本特村莊的新家。

從荷蘭到法國,追尋梵高命途多舛的一生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泥沼中的婦女》,1883年

農民畫家

在搬回父母家的最初幾個月裡,梵高在房子後面的一間小工作室裡工作,後來在村中租了一間更大的畫室,他們居住的Nuenen村是“農民畫家”的理想場所,這裡有許多農民,到處都是農耕勞作的場景,梵高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畫畫的機會,他開始覺得他應該把他所有的作品寄給西奧,作為弟弟對他經濟幫助的回報。

現在,我有一個建議。我把作品寄給你,你可以賣掉或者做其他任何處置,三月份以後你寄來的錢將作為我工作的收入----1884年1月15日左右,梵高寫給西奧

西奧本打算在巴黎藝術品市場上出售這些畫,但是計劃卻落空了,法國人更喜歡色彩豐富明瞭的畫作,梵高的作品色調暗淡陰鬱,因此一時間無人問津。

從荷蘭到法國,追尋梵高命途多舛的一生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努嫩的牧師,1885年

1885年3月梵高的父親去世後不久,梵高搬離了家,搬進了他的畫室,並在那裡開始創作“吃土豆的人”。下半年,他決定就讀安特衛普藝術學院,並離開了荷蘭,再也沒有回來。

從荷蘭到法國,追尋梵高命途多舛的一生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吃土豆的人》,1885年

安特衛普有很多東西可以提供給文森特:優質的材料,帶有模型的繪畫俱樂部,以及充滿藝術的教堂,博物館和美術館。然而,他覺得在學院學習的繪畫課對他來說太傳統了,於是他決定前往巴黎投奔西奧。梵高於1886年2月底在巴黎突然露面。

我親愛的西奧,對於我的突然到訪請不要生氣。我已經考慮了很多,我認為可以節省很多時間。----1886年2月28日,梵高寫給西奧

從荷蘭到法國,追尋梵高命途多舛的一生

比利時安特衛普

從黑暗到光明

西奧是巴黎蒙馬特林蔭大道上Goupil藝術品貿易公司的經理。他向哥哥介紹了克勞德·莫奈等眾多著名現代藝術家的色彩鮮明的作品。梵高在費爾南·科爾蒙的工作室也認識了一批新生代的藝術家。

所有這些新的印象和新的人都對他以後的作品產生了影響,並激發了他自由地進行創作的機會。吃土豆的人的深色調很快就被明亮的顏色所取代,例如“蒙馬特山與石礦場”。

從荷蘭到法國,追尋梵高命途多舛的一生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蒙馬特山與石礦場》,1886年

從荷蘭到法國,追尋梵高命途多舛的一生

色彩明豔的巴黎

在現代藝術的影響下,梵高的作品在巴黎穩步增長。他使用更明亮的色彩並使用短刷筆觸發展了自己的繪畫風格。他畫的主題也發生了變化,農村工人被咖啡館和林蔭大道、塞納河沿岸的鄉村以及花卉靜物所取代。他還嘗試了更多的“商業”主題,例如肖像。由於模特費用昂貴,梵高大部分時間把自己當模特。同時,他在日本木刻版畫中發現了新的靈感來源,並開始在巴黎大量銷售。梵高和西奧開始收集它們。這些版畫中粗體輪廓,裁切和色彩對比的影響在他自己的作品中立即體現出來。

從荷蘭到法國,追尋梵高命途多舛的一生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雨中的橋》(廣重之後),1887年

最後的南法,明媚的普羅旺斯

在巴黎生活了兩年之後,梵高開始厭倦了狂熱地城市生活,他渴望鄉村的平和,他希望能夠在巴黎南部的普羅旺斯地區找到新的希望,經過一天一夜的火車之旅,他於1888年2月20日到達羅納河上的一個小鎮阿爾勒。梵高對阿爾勒明亮的燈光和色彩感到十分欣喜,並開始熱情地投入繪畫中,他的風格變得多變和富有表現力。梵高寫信告訴西奧,他計劃為一批藝術家在阿爾勒成立“南方工作室”,產生的作品西奧可以在巴黎出售。

你知道我一直認為畫家獨自生活是荒謬的。當你被孤立時,你就輸了。----1888年5月28日至29日,梵高寫給西奧

從荷蘭到法國,追尋梵高命途多舛的一生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收穫》,1888年

為了實現腦中計劃的“藝術家聚居地”這個想法,梵高在拉瑪汀廣場的黃色小樓中租了四個房間,保羅·高更是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和他一起居住在這裡的人。高更於1888年10月下旬抵達,起初他並不願意前往,為此西奧不得不承擔了高更的旅行費用,但是為了梵高,他很高興這麼做。

從荷蘭到法國,追尋梵高命途多舛的一生

梵高住在阿爾勒的黃房子

梵高和高更經過共同努力,產生了一些傑出的畫作。然而,兩個人對藝術的看法卻截然不同,這導致了二人頻繁且激烈的爭論。

高更和我談論了德拉克洛瓦,倫勃朗,討論過於激烈。有時候,我會拖著沉重的大腦擺脫爭吵,就像電池突然沒電了一樣。----1888年12月17日至18日,梵高寫給西奧

從荷蘭到法國,追尋梵高命途多舛的一生

保羅·高更(Paul Gauguin),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繪畫向日葵,1888年

高更主要根據記憶和他的想象力作畫,而梵高則更喜歡畫他眼前的東西。他們截然不同的性格使他們之間的關係愈發緊張。梵高開始表現出極端的跡象,當高更威脅要離開時,情況變得更糟了。梵高非常暴躁,用剃刀威脅他的朋友留下。當天晚上,他在黃樓切下自己的耳朵,用報紙包好,送給了附近紅燈區的妓女。

從荷蘭到法國,追尋梵高命途多舛的一生

阿爾勒報紙《共和論壇》中有關“耳朵事件”的報道。1888年12月30日,星期日

切掉耳朵的第二天早上,文森特就被送進了阿爾勒的一家醫院。西奧一聽到這個消息就立馬趕來,並在高更的陪同下前往醫院,梵高關於藝術家工作室的夢想被證明是不現實的。1889年1月初出院後,梵高恢復了繪畫。然而,在隨後的幾個月中,他的心理健康急劇波動,由於擔心新一輪疾病發作,他於五月自願前往聖保羅德莫索爾精神病醫院的治療。

從荷蘭到法國,追尋梵高命途多舛的一生

埃米爾·舒芬克(Emile Schuffenecker)戴著繃帶的耳朵複製了文森特的自畫像

只要梵高經過治療有所好轉,他便立即開始繪畫,在他精神狀態良好的日子裡,他經常在醫院的花園裡繪畫,後來又被允許到醫院外面繪畫。醫院內還給他提供了一個額外的空間做工作室,在那裡他製作了一系列作品,包括倫勃朗和米勒等畫家畫後的版畫副本。

從荷蘭到法國,追尋梵高命途多舛的一生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工作室的窗戶》,1889年

梵高的心理健康狀況反覆波動。在他思維極端混亂的時期,他甚至吃了一些油畫顏料,之後他只能斷斷續續地作畫。儘管經歷了這種反覆,梵高還是在聖雷米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在一年內完成了約150幅畫作。

“對我來說,我的身體很好,至於頭部的健康,讓我們抱有希望,只是時間和耐心的問題。”----1889年5月31日至6月6日,梵高寫給西奧

西奧於1889年4月在阿姆斯特丹與喬結婚。1890年1月,梵高在聖雷米收到了西奧的信,西奧和喬以他的名字給兒子起名:文森特·威廉·梵高。梵高從醫院給他們寄了一張特別的畫:杏花。

從荷蘭到法國,追尋梵高命途多舛的一生

文森特·梵高,杏花,1890年

梵高的六幅畫作於1890年初在布魯塞爾的比利時藝術家協會“ Les Vingt”群展中展出。藝術評論家阿爾伯特·奧里爾已經發表了一篇有關梵高作品的正面文章,展覽期間售出了其中一幅展出的畫作《紅色葡萄園》,梵高的作品開始受到讚賞。西奧從1888年起就將他的畫作提交給每年一度的巴黎獨立沙龍。1890年3月,梵高的10幅作品被選中收錄,得到了非常熱烈的回應。

如果你去《獨立報》展覽,我會感到多麼高興。你的畫放置得很好,看起來也很好。很多人來讓我向你表達誠摯的問候。高更說,你的畫是展覽的關鍵。----西奧寫給梵高,1890年3月19日


從荷蘭到法國,追尋梵高命途多舛的一生

文森特·梵高,紅色葡萄園,1888年。莫斯科普希金造型藝術博物館

梵高的生命開啟倒數計時

1890年5月,梵高離開了聖雷米的精神病醫院,向北前往瓦茲河畔瓦茲,那裡已經有幾位藝術家在此居住。奧弗為文森特提供了他所需要的和平與寧靜,同時這裡離巴黎足夠近,可以讓他探訪他的弟弟西奧。在此期間,梵高全神貫注於他的畫作,幾乎每天完成一件作品。他的健康狀況似乎也在改善。

梵高於1890年7月上旬到巴黎拜訪了西奧及其家人,這時他得知自己的兄弟正考慮辭職,西奧想成立自己的公司,這不可避免地要承擔一定的財務風險。梵高憂心忡忡地回到了奧弗。

回到這裡後,我也仍然感到非常難過,並且繼續感受到威脅到你的財務風暴也會威脅到我。可以做什麼?你知道我通常會盡量保持幽默,但是我的生活會從根本上受到攻擊,我的腳步也步履蹣跚。----1890年7月10日左右,梵高寫給西奧

西奧和他的妻子喬都寫信給梵高,讓他放心。但是經濟上的不確定性,以及對於疾病再次發作的擔心給梵高的精神造成了嚴重的傷害,他陷入了對未來生活深深地憂鬱之中。

1890年7月27日,他走進麥田,用手槍在胸口開槍射擊。受傷的梵高搖搖晃晃地回到了住處。西奧聞訊從巴黎趕往奧弗,7月29日梵高傷重不治而亡。

梵高於1890年7月30日被埋葬在奧弗。他的遺產是大量的藝術品:850多幅畫作和近1300幅紙上作品。

從荷蘭到法國,追尋梵高命途多舛的一生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雷雲下的麥田》,1890年


從荷蘭到法國,追尋梵高命途多舛的一生

文森特·梵高,《樹的根》,1890年

梵高死後

梵高死後六個星期,西奧組織了一場紀念他哥哥的作品的展覽。他連日來的勞累和梵高的死對他造成的精神打擊使得他自己的健康狀況現在也在急劇惡化。展覽結束後不久,他便病倒了。西奧被送往烏得勒支的一家診所醫治。他於1891年1月底在那裡去世,距他哥哥去世僅半年。

西奧死後,他的遺孀喬與兒子文森特·威廉一起搬到了荷蘭小鎮比蘇姆,並帶走了梵高的藝術品。她於1901年與畫家約翰·科恩·戈沙克再婚,兩年後全家移居阿姆斯特丹。喬試通過各種方式提高公眾對梵高繪畫的認識,梵高的作品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買家。

1914年,喬出版了梵高給西奧的書信的第一版,同年,她讓西奧在瓦茲河畔瓦茲市與他哥哥的墳墓重逢。

從荷蘭到法國,追尋梵高命途多舛的一生

瓦茲河畔瓦茲市梵高和西奧的墳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