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所說的七情內傷,是如何傷及人體臟腑功能,有何深刻的內涵?

中醫思維觀萬物


1《素問》: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思,憂,恐。“

2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

3心在志為喜,過喜則傷心;《靈樞》:“喜樂者,神憚散而不藏。”

4肺在志為憂;過憂傷肺;《素問》;“悲則氣消。。。。悲則心繫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營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

5脾在志為思,過思傷脾;《素問》:“思出於心,而脾應之。”“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

6肝在志為怒,過怒傷肝;《素問》:“怒則氣逆,甚則嘔血。。”“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小腹,令人善怒。”

7腎在志為恐,過恐傷腎;《素問》:“恐則氣下,驚則其亂“”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


武醫黃藥師


中醫所說的七情有:喜,怒,憂,思,悲,恐,驚。用現代醫學心理學來講,就是人的七種心理情緒反應。中醫稱為"情志"。根據生理學心理學的研究,
人的心理精神狀態與身體生理功能互相影響,呈高度相關性。這方面與傳統中醫理論不謀而合。

  1. 喜為心志

喜悅之情可以增加人體氣血運行,提高免疫力。心主神明,其華在面,所以會喜形於色。但是過喜則傷心。輕則心悸失眠,重則可能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2.怒為肝志

怒傷肝,怒則氣上。人在發怒時會導致血壓上升,呼吸急促,胃腸痙攣⋯⋯等一系列交感神經亢奮狀態。容易誘發腦中風或者心肌梗死等疾病。

3.憂為肺志

憂與悲這兩種情緒會使肺經鬱結,肺氣耗散。導致人體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咳嗽,心情抑鬱,面容憔悴,皮膚粗糙,大便乾燥⋯⋯等症狀。

4.恐為腎志

驚和恐是受突發性的外界刺激而產生的生理心理反應。此時腎上腺素激增,人處於高度警覺戒備狀態。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所以會有"嚇尿了""驚呆了"的說法。

5.思為脾志

過度思慮會傷及脾胃,人在集中精神思考問題時會食慾下降。陷入失戀或者單相思的人,往往會茶不思飯不想,焦慮不安。過度的思慮還會導致內分泌紊亂。

所以說,身心是互動的。心理和生理是互相影響,互為因果的。


齊一人


情緒過於極端會傷及臟腑,導致種種病症的發生,而且這些症狀往往“立竿見影”,很難消除。偶爾減輕,下次情緒不對會立刻復發,長此以往損傷五臟氣血精氣,疾病就出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