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時期是我國軍事實力最強的朝代麼?是歷史的選擇還是領導個人素養所決定?

天戈大先生


橫向對比的話,確實是我國軍事實力最強的朝代。

1.元朝的疆域

  元朝不僅對外關係空前發展,由亞洲推廣到歐洲和非洲,而且它的疆域遼闊廣大,在我國曆史上是空前的!元朝北至陰山以北,南至南海諸島,東北到今庫頁島,西北達到新疆、中亞地區。今天的新疆、西藏、雲南、東北地區、臺灣部分島嶼及南海諸島都在元朝統治範圍之內。

  明代宋濂之《元史·志第十地理一》首段亦有講述。“自封建變為郡縣,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鹹不逮元。漢梗於北狄,隋不能服東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則起朔漠,並西域,平西夏,滅女真,臣高麗,定南詔,遂下江南,而天下為一,故其地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蓋漢東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萬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東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萬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東南所至不下漢、唐,而西北則過之,有難以裡數限者矣

2、科學技術及文化藝術等成就

  在科學技術方面,中國歷史上沒有任何朝代達到像元朝那樣的居於世界領先集團之列的水平或程度,可是我們的歷史學教授們卻似乎沒有認真地加以講授,原因何在?羞愧難當!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異族”統治時期,一些中國人似乎認為這段歷史不存在最好。這是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結作祟使然。既然今天的中國人能夠為康乾盛世喝彩一片,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承認元朝的科學文化之成就?其實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回避,因為人類文明的成果是具有繼承性的。所有中國人毫無疑問本應是這片土地上一切文明最直接的繼承者。況且今天的中華民族本身早已經是一個聚集各民族血液與智慧的綜合體。

  元朝的科學技術達到或取得很高的成就,其中天文學、數學,甚至醫學居於當時世界先進地位。彼時,領先於世界的阿拉伯與波斯科學技術傳入中國,原因恐怕在於元朝的帝國有實力征調大批阿拉伯、波斯等地的科學、技術精英前來中國。這些精英掌握著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他們大多是伊斯蘭教徒。這些伊斯蘭教徒和其他先前來華穆斯林一道,與中國其他一些民族經過長時間的融合,遂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回。回回把阿拉伯與波斯甚至希臘與羅馬的天文、數學、化學、地理、醫學、文學、哲學、歷史等各方面知識在中國加以傳播和介紹,其中尤以天文、數學等科技圖書最多。

  應該說這些人類文明成果,尤其是一些自然科學技術知識出現在元朝時期的中國,具有特別的意義。因為幾千年來,中國在傳統上一貫推崇“學而優則仕”及“重文章輕科技”的思想,例如締造天府之國的李冰父子,遠遠無法與孔孟、朱熹等思想家或理學家,以及蘇軾之類的文學家相提並論。但是這種狀況卻在元朝卻有所不同。

相對歷史選擇,我更青睞於個人素質決定的。成吉思汗之前的蒙古各部落成立了一個汗國,但實力較弱,一直被金國所欺壓。待合不勒汗死後,並沒有將汗位傳給自己的七個兒子中的任何一人,而是選擇他的從堂兄弟泰亦赤兀惕的首領俺巴孩。受金國的利用,蒙古與塔塔兒部陷入長期的爭鬥。金國又對蒙古採取“減丁”政策,每三年都要對蒙古地區剿殺一次。蒙古勢力逐漸減弱。在俺巴孩汗後被金國誘殺之後,全蒙古部眾在斡難河召開大會,推選合不勒汗之子忽圖剌為汗。蒙古汗位又回到了合不勒汗系。忽圖剌戰死後,他的侄兒也速該巴阿禿兒統領蒙古。1162年,當也速該巴阿禿兒在擊敗塔塔兒部時,他的妻子訶額侖在斡難河邊為他生了一子,為了紀念這個勝利,也速該巴阿禿兒為自己的兒子取名“鐵木真”。電影蒙古王裡的幼年鐵木真1170年,也速該巴阿禿兒在為九歲的鐵木真求親的歸途中,被塔塔兒部人下毒殺死。從此,蒙古內亂四起,各自為政,彼此為敵,互相攻殺,重新陷入分裂。鐵木真身懷父仇,臥薪嚐膽強大自己,後統一蒙古各部,滅金國,攻破西夏,西征花剌子模,為後期的縱橫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打下堅實的基礎。


老林愛影視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這個問題要分三部分來回答:

一、元朝從何而來?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異族”統治時期,一些中國人似乎認為這段歷史不存在最好。但它還是就實實在在的等在那裡需要我們去研究,去正視這段歷史。

13世紀伊始,在(南)宋與金的衝突之中,北方草原的遊牧民族蒙古人的力量得以壯大。1206年,蒙古各部族推舉鐵木真為大汗,即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統領的政權實體就是歷史上第一個蒙古軍事奴隸制國家--蒙古汗國或大蒙古國。它當時的疆域東起興安嶺,西至阿爾泰山,南起大沙漠,北抵貝加爾湖。蒙古汗國的建立,是蒙古人真正意義上的軍事擴張的開始,此後驍勇善戰的蒙古鐵騎向西方大範圍推進疆界。 1209~1218年,蒙古人先後征服高昌回鶻與西遼,為其打開了挺進中亞與歐洲的門戶;接著便是蒙古人威鎮世界的三次大規模的血腥的西征。三次西征奠定了這個世界性帝國的大部分版圖,將現在的俄羅斯與歐洲大部、地中海東岸、兩河流域、波斯與印度西北皆收入勢力範圍。

1260年忽必烈稱帝,即元世祖,並於1264年(至元元年)擊敗與其爭奪汗位的幼弟阿里不哥,建都燕京,時稱中都;1271年採納漢人建議,定國號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即今天的北京);1279年剿滅南宋統一中國。元世祖忽必烈結束了中國長期的分裂狀態,鞏固和發展了我國多民族統一的國家,民族融合得到進一步加強。

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隨後北伐驅逐元廷攻佔北京,元朝滅亡。此後元朝政權退居漠北,史稱“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奪政權建國“韃靼”,北元方滅亡。元朝共計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

二、元朝的軍事實力

元朝的軍事實力在當時是很牛逼的,驍勇善戰的蒙古鐵騎開疆拓土,東起日本海、南抵南海、西至天山、北到貝加爾湖,元史稱“東盡遼左西極流沙,北逾陰山南越海表 ”,這都是元朝軍事實力的最好佐證。

元朝軍隊按照親疏關係分成蒙古軍、探馬赤軍、漢軍與新附軍等四個等級。蒙古軍與探馬赤軍主要是騎兵。漢軍、新附軍大多為步軍,也配有部分騎兵。水軍編有水軍萬戶府、水軍千戶所等。炮軍由炮手和制炮工匠組成,編有炮手萬戶府、炮手千戶所,設有炮手總管等。一部分侍衛親軍中,還專置弩軍千戶所,管領禁衛軍中的弓箭手。鎮戍諸軍是駐守全國各地的軍隊,主要由蒙古軍、探馬赤軍、漢軍、新附軍等組成。蒙古軍是本族兵組成的軍隊;探馬赤初期由蒙古人和歸附諸族組成,專門擔任先鋒,元朝建立後則專以女真、契丹和其他諸族兵組成;漢軍是由北方漢族軍閥和乣(即雜部族)軍組成的;新附軍是南宋投降的軍隊改編的。此外,還有女真軍、契丹軍、高麗軍、遼東的乣軍、福建的舍軍、雲南的寸白軍等都不出戍調徵,稱為鄉軍。

三、元朝的軍事實力取決於什麼呢?

就像問題中問的那樣,到底是領導人的個人素質還是歷史的選擇呢?

我認為應該是蒙古人歷史的選擇!主要原因如下

大家都知道,蒙古帝國和元朝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元世祖忽必烈之前的都叫蒙古帝國,只有在忽必烈建都北京,改國號為“元”之後的才成為元朝。從上面地圖上來看,元朝周邊不僅有從蒙古帝國分裂出去不承認忽必烈中央統治的三大汗國,還有那時的南宋、朝鮮等,所以蒙古人不得不保持強大的軍事實力去征服這些地區。

同樣也時刻防止被征服地區的反叛。元朝統治者把全國各族人分成了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地位最高;第二等是色目人,包括西夏人、回回人和畏兀兒人等;第三等是漢人,指原金統治區的漢人、契丹人和女真人等;第四等是南人,指原南宋統治區的漢人和其他各族人.南人社會地位最低,生活最窮苦受到多重壓迫和歧視。有的南人和漢人也能做官,也壓迫別的人,可以說,只要是窮苦人,都要受到壓迫。這是推行種族歧視的政策。


太陽下的奔波


軍事實力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在不斷壯大的,如果一支現代部隊和古代軍隊打誰會贏?所以軍事實力不能以時間為維度來衡量。在空間維度上,清朝之前中國各朝代的軍事實力基本上一直站在世界前列。元朝之所以會給人以很強的感覺,與蒙古人一直四處征戰,不斷擴張領土版圖有很大關係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其他時代不強,只用中國沒有那麼強的擴張欲罷了。盲目追求擴張,治理上則相應滯後,這樣的版圖長久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