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衛星故事:從“東方紅一號”到“中國版星鏈”

50年前的4月24日晚,“東方紅一號”由“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送入太空。“東方紅一號”是我國的第一課人造衛星,也是我國衛星事業發展的開端。根據央視報道,4月25日晚8點29分,“東方紅一號”衛星飛經北京上空。有興趣的愛好者可以通過望遠鏡觀測。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東方紅一號”主要技術負責人戚發軔表示,我們自己的“東方紅一號”衛星沒有用任何一個外國的技術、外國的產品,溫度控制的技術也是先進的。我們的衛星不僅能夠發射信號,還能唱歌,這也是外國人沒有做到的事情。

在前人的豐功偉績的恩澤之下,我們的科學家創造了一個接一個的輝煌業績。根據專業機構的統計數字,我國已經成為美國之後的第二大衛星擁有國。現在我國的衛星數量還在加速增長,特別是在以“北斗”為代表的導航系統建設帶動下。實際上,除了備受關注的“北斗”之外,“中國版星鏈”,也在加速推進中。近期就有有關“中國版星鏈”的新聞報道。

“星鏈”,原是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一個項目,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計劃在2019年至2024年間在太空搭建由約1.2萬顆衛星組成的“星鏈”網絡,其中1584顆將部署在地球上空550千米處的近地軌道,並從2020年開始工作。美國公司試圖通過“星鏈”,建設一個真正覆蓋全球的信息網絡。

實際上,在美國“星鏈”計劃還處於圖紙階段時,有報道稱中國版“星鏈”已經變為了現實,而這就是我國的鴻雁星座項目。2018年12月29日,鴻雁星座首顆試驗衛星在酒泉發射中心發射成功,正式開啟了中國全球實時通信網絡的建設征程,這是繼“東方紅一號”、“北斗導航衛星”之後,有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科技項目。

作為全球公認的事實——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個科技強國除了5G、物聯網、雲計算、邊緣計算等領域開展競爭之外,以美國為代表的科技發達國家還試圖通過“星鏈”構建在天基互聯網信息通信方面的優勢,試圖實現在地基互聯網之外的領先優勢。

在爭取天基互聯網領先的國家間競賽中,除了加大技術研發力度之外,我國還開始了組建團隊,加大組織力量投入的具體操作。近日,中組部正式任命中國衛星網絡通信集團公司籌備組成員。通信研究院認為,中國衛星網絡通信集團公司正式運營之後,將重點研究如何在新興信息技術,特別是天基互聯網建設競爭中取得全球領先優勢。

期待我國的衛星事業能夠續寫新時代科技強國故事,再續前人勇攀科技高峰輝煌!

中國的衛星故事:從“東方紅一號”到“中國版星鏈”

東方紅一號衛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