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西藏不是最神聖的淨土,但善念一定是最好的陪伴

前段時間,看了紀錄片《第三極》。終於明白,為什麼每年總有那麼多文青,非要去西藏轉轉。

那是一個純淨、神秘,能讓人找到信仰,願意皈依的地方。

也許西藏不是最神聖的淨土,但善念一定是最好的陪伴

整部紀錄片,最打動我的,是鏡頭下那對年逾八旬的雙胞胎姐妹——旺姆、措姆。

旺姆是姐姐,二十多年前,搬來聖湖邊上修行,一個人住在破舊的石洞裡,敲鼓唸經,生活簡單清苦。

聖湖是西藏境內的一個鹹水湖,海拔4500米以上,是古老苯教的最大聖湖。

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當惹雍錯。

旺姆每天都要圍著湖邊的神山走一圈。

也許西藏不是最神聖的淨土,但善念一定是最好的陪伴

攝影師的用鏡頭記錄了旺姆轉山的情景。

她披著破舊的紅袍,頭上帶著黃色的針織帽,弓著身子,拄著柺杖,吃力的走在上坡的路上。

由於體力不支,每走一段,她就要坐在路旁的石頭上休息一下,起身時,要拄著柺杖,用力的向下撐幾次,才可以站起身來。

可以預見,她的這段行程,將會一直持續下去,直到她倒在朝聖的路上。

那時,她的虔誠便會把這條“普通”的山路,渡成聖途;而這條山路,也終將把她引入神殿。

也許西藏不是最神聖的淨土,但善念一定是最好的陪伴

住在村裡的雙胞胎妹妹措姆,因擔心她的健康狀況,前來看她,帶了一編織袋的油餅和麻花。

已有半年未見的兩個人,坐在石頭上,談論著攝像機,拉著手聊各自的視力問題。

旺姆已看不清山上的羊,措姆也為看不清新聞聯播裡的字發愁。

不過,在旺姆看來,這些都無關緊要,如她所言,“這把年紀,該是修心而非修身了”。

與妹妹相比,在湖邊修行的姐姐有些駝背,顯得黑矮一些,舊衣敝服,清瘦粗糲,但牙口卻比妹妹好,還吃的動油餅麻花。

從她們的談話中,你能聽出姐姐的深遠淡泊,物外身心,都少些塵俗繁碎。

也許西藏不是最神聖的淨土,但善念一定是最好的陪伴

這對可愛的老姐妹到湖邊散步,旺姆說:“我現在已經習慣了寧靜的生活,只有善念是最好的陪伴,有了善念的陪伴,才不會感到困惑與煩惱”。

可以確信,這不是電視節目裡標榜自我的刻意說教,也不是信口拈來的誑人妄語,而是二十多年靜默時光裡,一點一點悟出來的智慧。

人的身體就像機器一樣,在歲月的運行下,變得越來越軸;但人的靈魂、心境在時間的洗禮下,在自然的滋養中,只會越來越澄明。

自然山川,能涵養出人的大善。

也許西藏不是最神聖的淨土,但善念一定是最好的陪伴

在西藏,善,簡單的像是一種客觀存在。

是羊群裡有特殊標記的放生羊,

是去人們手裡去拿食物的獼猴,

是被達瓦精細照料的獨腿黑頂鶴,

是被剛過群狼襲擊羊群的牧民餵養的小狼崽,

是驅車的人們在路上拾起又小心翼翼地放生到草地上的毛毛蟲……

也許西藏不是最神聖的淨土,但善念一定是最好的陪伴

老子《道德經》語“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夫唯不爭,故無尤”。

西藏作為許多亞洲大河的發源地,境內有大小湖泊1500多個,是名副其實的水的故鄉。

人們在水那裡襲來了善良無爭,慷慨豁達。

也許西藏不是最神聖的淨土,但善念一定是最好的陪伴

為迎接薩噶達瓦節,四十多個僧人用由植物著色的細沙,精心建起曼陀羅——壇城,藏語稱"吉廓",象徵宇宙世界結構的本源,被人們視作佛的理想國。

薩噶達瓦發生在藏曆的整個四月,相傳是佛陀誕生、悟道圓寂的紀念日。

信眾們相信,在這個月唸經、行善、放生能獲得數倍於平常的功德。

藏曆四月十五,薩噶達瓦節最重要的一天,人們圍坐在壇城四周,焚香見證壇城的毀滅。

也許西藏不是最神聖的淨土,但善念一定是最好的陪伴

可以辛苦的拿起,也可以輕鬆的放下,一次次被抹去,因而一次次建立,沙子變回沙子,佛的世界消失了,人的世界更為親善繁盛。

成毀皆是善緣,各得其莊嚴。“世上萬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

四月,被視為有造化和吉祥的月份,一整個月,信徒們不殺生、不吃肉,專意朝佛供佛,有的還會閉齋修行,或是去轉經磕長頭。

也許西藏不是最神聖的淨土,但善念一定是最好的陪伴

我曾一度質疑磕長頭的神聖性,因為在我看來,這只是信者的一廂情願。

於佛而言,太過諂媚,佛是不喜的;於人而言又太過勉強,顯得功利牽強。

可在我當真在鏡頭裡看到,有人一步一拜,用二十餘日,風塵僕僕而又鄭重其事的匍匐走過五十多里,只為轉神山之王岡仁波齊一圈。

便當真相信人會就此脫胎換骨,所有的罪孽都會洗清,所有的願望終將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