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聚气,林下经济旅游化的十种方法

林下经济是一种典型的现代生态林业模式,它是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优势,在林冠下开展农、牧、草、药等多种项目的主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通过优选林下经济新模式,结合旅游,通过组织策划趣味性参与研学、亲子、休闲等娱乐活动,实现对城市人口的吸引,达到流量聚集,进而推动林下种植的旅游化,促进富民增收。


如何在山林地、果园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这是很多拥有林果地新农人朋友们的迫切想法,绿维认为林果地发展空间巨大,用循环经济理念带动林下经济产业化经营,利用林果园优良的生态条件,并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业态模式,既满足广大消费者旅游需求,又促进林果产业的良性发展。


活动聚气,林下经济旅游化的十种方法


一、什么是林下经济?


林下经济就是以林果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果园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菌类和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林果地生物多样性。


活动聚气,林下经济旅游化的十种方法


二、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


01


有利于农户增收


传统农业产品附加值较小,而且市场对传统农作物产需量不会有太大改变,农作物单产量增加的空间已经很小,仅仅依靠单一的农作物生产实现增收的可能性不大,农民迫切需要转变生产观念,改换发展模式,开发多种经营。而充分开发利用农村闲置林下土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不失为增加农户收入的一个有效途径。


02


有利于林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发展林下经济,可以对林业资源和林地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使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产资源转向林产资源和林地资源结合利用,提高林地的综合利用效率及单位面积上的产值,实现林下经济利益的远近结合,协调发展,达到长期得林,近期得利,持续长远利益的产业化发展效应,而林下集约化经营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反过来促进林业生产,形成生态产业和林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03


推动美丽乡村及乡村振兴建设


林下经济的大力发展,可以促进农、林、牧各业的协调发展。有效带动加工、运输、信息服务等多项产业的发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将养殖场、养殖基地搬进林下,远离乡村,避免了以往养殖业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影响,极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不整洁的问题,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促进了美丽乡村及乡村振兴建设。


活动聚气,林下经济旅游化的十种方法


三、林下经济旅游化的十种方法


01

林禽模式


在林果园下种植牧草或保留自然生长的杂草,在周边地区围栏,养殖柴鸡、鹅等家禽,树木为家禽遮荫,是家禽的天然“氧吧”,通风降温,便于防疫,十分有利于家禽的生长,而放牧的家禽吃草吃虫不啃树皮,粪便肥林地,与林果木形成良性生物循环链。在林果园建立禽舍省时省料省遮阳网,投资少;禽粪给树施肥营养多;但林禽模式选址要尽量远离游客,不影响游客休闲环境。林地生产的禽产品市场好、价格高,属于绿色无公害禽产品。

可开展的旅游类活动

抓鸡、捡鸡蛋、青草喂鹅、鹅鸡认养等

活动聚气,林下经济旅游化的十种方法

活动聚气,林下经济旅游化的十种方法


02

林畜模式:


① 放牧,即林果间种植牧草可发展奶牛、肉用羊、肉兔等养殖业。速生杨树的叶子、种植的牧草及树下可食用的杂草都可用来饲喂牛、羊、兔等。林果地养畜解决了农区养羊、养牛的无运动场的矛盾,有利于家畜的生长、繁育;同时为畜群提供了优越的生活环境,有利于防疫。

① 舍饲饲养家畜。如林果地养殖肉猪,由于林果地有树冠遮荫,夏季温度比外界气温平均低2~3℃,比普通封闭畜舍平均低4~8℃,更适宜家畜的生长。

可开展的旅游类活动

牛(羊)拉车、喂草、与小牛(羊)糕亲密照相、认养、斗牛等体验活动


03

林菜模式:


林果木与蔬菜间作种植,是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模式。林果园下可种植大葱、青椒、茄子、卷心菜、黄花菜、蒲公英、蕨菜、马齿苋、薇菜、苋菜、落葵、乌塌菜、荠菜、黄秋葵、山芹菜、荆芥、紫苏、树番茄、酸浆、菊花脑、紫背菜、刺菜蓟、苦荚菜、金丝瓜、香椿菠菜、甘蓝、洋葱、大蒜等蔬菜,一般亩年收入可达700~1200元左右。

可开展的旅游类活动

移栽菜苗、收菜、除草、施水、农事体验、亲子活动、科普教育、养生美食等。

活动聚气,林下经济旅游化的十种方法


04

林草模式:


该模式特点是在林果园下种植苜蓿草、黑麦草、红三叶草、白三叶草、鸭茅I、无芒雀麦、狼尾草、鲁梅克斯牧草或保留自然生长的杂草,树木的生长对牧草的影响不大,饲草收割后,饲喂畜禽和鱼类。一般说来,1亩林地能够收获牧草600千克,可得300元左右的经济收入。

可开展的旅游类活动

割草、草编工艺、喂鱼、自然教育、家庭亲子等体验活动

活动聚气,林下经济旅游化的十种方法

活动聚气,林下经济旅游化的十种方法


05

林菌模式:


在林果园下间作种植食用菌、如平菇、鸡腿菇、香菇、黑木耳、毛木耳、草菇等,是解决大面积闲置林果园下土地的最有效手段。食用菌生性喜荫,林地内通风、凉爽,为食用菌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可降低生产成本,简化栽培程序,提高产量,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产空间,而食用菌采摘后的废料又是树木生长的有机肥料,一举两得。

可开展的旅游类活动

种蘑菇、采蘑菇、吃蘑菇、学习蘑菇知识、DIY亲子等体验活动

活动聚气,林下经济旅游化的十种方法

活动聚气,林下经济旅游化的十种方法

6、林药模式:林果园间空地适合间种人参、西洋参、灵芝、天麻、田七、黄连、金银花、天门冬、水飞蓟、枸杞、百合、细辛、大黄、甘草、红景天、何首乌、半夏、天南星、柴胡、元胡、五味子、板蓝根、砂仁、巴戟、草果、益智、石斛、青天葵、灵香草、苦草、千年健、黄姜、薄荷、白术、黄芪、桔梗、党参、芍药、刺五加、白芷、茯苓、山茱萸金等药材,对这些药材实行半野化栽培,管理起来相对简单。据调查,林果园下种植中药材每亩年收入可达500~700元。


可开展的旅游类活动

创意赏花、摄影、采药、品药膳、养生养老等多种体验活动


活动聚气,林下经济旅游化的十种方法

活动聚气,林下经济旅游化的十种方法


07

林蝉模式:


即在郁闭的树行间浅埋孵化好的蝉卵枝条,养殖金蝉18~24个月即可收获。金蝉俗称“知了”,在当前昆虫市场中,是唯一一种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保健食品,不受任何饲料添加剂、农药、激素的影响,营养丰富,味道适口,成为时髦的美味佳肴。人工养殖金蝉投资小、技术容易掌握、省工时、高效益、无风险,是农村新的致富项目。3年的树林每亩地可种植卵枝500条,每条卵枝有卵50个到150个不等,一般每亩可收金蝉成品150kg左右,效益可达10000余元。如果树龄较大还可酌情多种植一些卵条,收入可达15000元。

可开展的旅游类活动

捕蝉、养蝉、美食等多种体验活动

活动聚气,林下经济旅游化的十种方法


08

林油模式:


林下种植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也是一个好路子。油料作物属于浅根作物,不与林木争肥争水,覆盖地表可防止水土流失,可改良土壤,秸秆还田又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可开展的旅游类活动

移栽苗、收割、除草、施水、农事体验、亲子活动、科普教育、养生美食等


活动聚气,林下经济旅游化的十种方法


8、林粮模式。:这种模式适用于1~2年树龄的速生林,此时树木小,遮光少,对农作物的影响小,林下可种棉花、小麦、绿豆、大豆、甘薯等农作物。


可开展的旅游类活动

移栽苗、收割、除草、施水、农事体验、亲子活动、科普教育、养生美食等


活动聚气,林下经济旅游化的十种方法


10、林游模式:森林旅游具有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生态良好的环境优势。而现代都市人群生活节奏较快,生活压力较大,迫切寻找能够放松身心的一方净土。结合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产业,倡导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复疗养等生态产业可谓是前景可观。


活动聚气,林下经济旅游化的十种方法


活动聚气,林下经济旅游化的十种方法


四、经营模式


通过优选林下经济模式,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讲求实效原则,可实现林下经济科学化、标准化、基地化和产业化,形成“上中下、短中长”立体经营格局;以富民为目标,通过政策保障、技术服务和资金扶持,有效地破解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难题,促进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

通过林下经济旅游化的发展目前农企合作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活动聚气,林下经济旅游化的十种方法


活动聚气,林下经济旅游化的十种方法


五、林下经济旅游化的策略建议


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政府的主要角色在于经营环境的打造、制定发展规划、培育典型示范、帮助企业解决融资、技术、人才等问题,通过分类领导规范服务,政企合作,推动林下经济旅游化的健康发展。


1


保护生态,合理利用


为了更好的发挥林业生态优势,加大林地综合开发,发展林下经济,应使广大林农更深刻地认识到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农民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扩大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增强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的能力,使广大林农充分认识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护生态、合理利用生态资源、致富增收,是为了林业资源的有序利用。


2


统筹规划,因地制宜


中国林业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但由于存在地域差异,林业资源分布不均匀,产业基础强弱不对等,农民生产方式各不相同,发展林下经济既要统筹规划,又要因地制宜,多种产业模式齐头并进。为此,在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布局上要充分而深入的调研和思考,做到总体掌控、分区规划、科学布局,积极引导向“一村一品、一乡一特色、一区一优势”的方向发展。


3


典型示范,带动发展


林下经济发展之初,多由农户或林农自发形成,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探索性和试验性,导致大多数农户或林农等待观望。因此,扶持好典型,抓好大户带动就显得尤其重要。在典型带动方面,应通过培训一批有丰富林下种养经验、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发展规模的大户作为典型,示范带动林下经济发展。


4


多方融资,破除瓶颈


林下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同样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难题。为突破资金瓶颈制约,应采取“多渠道注水”的办法,来融资发展。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典型示范户、生产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给予资金奖励支持。同时,充分发挥社会投资的主体作用,积极吸纳民间融资。此外,主动对接银信部门,全面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和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帮助广大农民和林业生产经营者解决林业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


5


分类引导,规范服务


林下经济要发展壮大,必须走规范化、标识化发展之路,做好规范、引导,对林下经济和各类林业专业合作组织进行全面普查,针对林畜、林禽、林菌、林苗、林蝉、林药、森林旅游和林蔬、林粮等多种经营项目和模式,分别进行指导与帮扶,促使其在规范有序的生产中不断壮大。同时,为广大林农提供技术培训等服务,走科技兴林的道路,是林下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对企业、示范户和农民技术骨干的信息咨询和技术培训服务,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加大技术保障力度。


综上所述,林下经济属于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它使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产资源向林产资源和林地资源结合利用转变,真正的将保护生态的政策制约变为经济发展的优势,成为了将林业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动力。发展林下经济,有利于农户增收,有利于林业综合效益的提高,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职工素质的提高,其发展意义尤为重大。为了加快发展林下经济,进一步拓展农村经济的发展空间,总结了以下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加强部门沟通与合作,注重规划引导、创新发展模式,提高经济效益、加强技术服务,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加大宣传力度,建立销售网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实现林业的持续、循环发展。

活动聚气,林下经济旅游化的十种方法

活动聚气,林下经济旅游化的十种方法

工程中标速递 基建行业分析

活动聚气,林下经济旅游化的十种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