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吃過的野果,你還記得嗎?

對於70後、80後的人來說,小時候能吃上蘋果、梨等新鮮的水果是奢侈的。很多人,小時候都是餓肚子的,更別說是水果了。現在我們回憶起兒時上山找野果,下河摸魚,還是滿滿的幸福,彷彿又回到了小時候一般。小時候你都吃過以下這些野果嗎?

第一種,野生的番石榴。原產美洲熱帶,16~17世紀傳播至世界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如北美洲、大洋洲、新西蘭、太平洋諸島、印度尼西亞、印度、馬來西亞、北非、越南等。約17世紀末傳入我國。現臺灣、海南、廣東、廣西、福建、江西等省均有栽培,有的地方已逸為野生果樹。

小時候吃過的野果,你還記得嗎?


第二種,野生楊梅。主要生長在東南方,為常綠小喬木,一些高度3~5米,直徑10至20多公分不等。在大山裡也見過樹高20多米,直徑50多公分的野生楊梅樹(極少見)。楊梅樹有分人工種植與野生兩個類型。楊梅的品種可分,白楊梅、紅楊梅、黑(紫)楊梅、石楊梅等不同。果子大小,酸甜與生長環境有關,人工種的肉多比較不酸,野生的比較酸甜,食後口感相對比較好。人工如果大面積種的楊梅也會生蟲,有人用農藥來治蟲。野生楊梅,為自由態生長,不怕蟲害,末成熟時叫青梅,表面較堅硬,咬下澀而有一種膠粘味。


小時候吃過的野果,你還記得嗎?

小時候吃過的野果,你還記得嗎?


第三種,龍眼。(學名:Dimocarpus longanLour.),又稱桂圓,益智。莆田當地百姓稱為三尺農味;常綠喬木,高通常10餘米;小枝粗壯,被微柔毛,散生蒼白色皮孔。葉連柄長15-30釐米或更長;小葉4-5對,薄革質,長圓狀橢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兩側常不對稱;小葉柄長通常不超過5毫米。花序大型,多分枝;花梗短;萼片近革質,三角狀卵形;花瓣乳白色,披針形,與萼片近等長,僅外面被微柔毛;花絲被短硬毛。果近球形,通常黃褐色或有時灰黃色,外面稍粗糙,或少有微凸的小凸體;種子茶褐色,光亮,全部被肉質的假種皮包裹。花期春夏間,果期夏季。

中國的西南部至東南部栽培很廣,以廣東最盛,福建次之;雲南及廣西南部亦見野生或半野生於疏林中。亞洲南部和東南部也常有栽培。龍眼是中國南部和東南部著名果樹之一,常與荔枝相提並論。龍眼含豐富的葡萄糖、蔗糖和蛋白質等,含鐵量也比較高,可提高熱能、補充營養。

小時候吃過的野果,你還記得嗎?

第四種,黃包。主要分佈在南方一帶,味微酸,屬於騰科植物,在南方的人小時候都吃過。

小時候吃過的野果,你還記得嗎?

第五種,萬年樹芽。

小時候吃過的野果,你還記得嗎?

第六種,黑包,也叫黑樹莓是,現中文學名:喜陰懸鉤子,拉丁學名:Rubus mesogaeus。屬薔薇科、懸鉤子屬、空心莓組、絨毛葉亞組的一個種。[1]攀援灌木。老枝疏生基部寬大皮刺。小葉3-5,頂生小葉寬菱狀卵形或橢圓狀卵形,常羽狀分裂,側生小葉斜橢圓形或斜卵形,有粗鋸齒並淺裂。傘房花序具花數朵至20幾朵,萼片披針形,花後常反折;花瓣倒卵形、近圓形或橢圓形,白或淺粉紅色。果扁球形,成熟時紫黑色,核三角卵球形,有皺紋。花期4-5月,果期7-8月。產華中北部、陝、甘、臺灣及西南各省,喜馬拉雅東段至日本、庫頁島也有分佈。

小時候吃過的野果,你還記得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