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報告提出的關於兒童要牢記的8件事,翻譯成白話在說啥

根據哈佛大學兒童發展研究中心,對外公佈的研究報告,提出了8條要牢記的事兒,那麼它翻譯成白話文,到底在說些什麼呢?

哈佛大學報告提出的關於兒童要牢記的8件事,翻譯成白話在說啥

第一段就是說:我們已經研究了半個多世紀了,在對幼兒發展的研究上,又得到了一些新的進展,對新生兒的研究和思考得到了這8個重要的結論,希望父母們能夠重視。

1、當重大壓力威脅到他們的家庭和照料環境時,甚至嬰兒和幼兒也會受到不利影響。

舉個例子:之前有保姆在家折磨孩子。不要覺得人趕走了,孩子長大也不記得這件事兒。實際上這種在胎兒時期和幼兒的經歷,會讓孩子的大腦受到永久性的影響,甚至一些經歷會改變他們身體系統。

可能會增加孩子學習障礙及身心發育不健康的風險。

哈佛大學報告提出的關於兒童要牢記的8件事,翻譯成白話在說啥

2、 發展是一個高度互動的過程,生命的結果不僅僅是由基因決定的。

舉個例子:比如一個孩子,他的親生父母是很樂觀的,風趣幽默的人,可是孩子被抱錯了,抱錯的這個家庭,性格古板,做事比較嚴謹,一絲不苟,那麼這個孩子也很有可能是性格古板的。

哈佛大學報告提出的關於兒童要牢記的8件事,翻譯成白話在說啥

3、 雖然對父母的依戀是首要的,但年幼的孩子也可以從與其他人的關係中獲益。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雖然爺爺奶奶,甚至是保姆都可以來照顧孩子,但是讓孩子產生依戀關係的人最好還是父母。另外就是不要爺爺奶奶照顧一個月走了,姥姥姥爺又來20天也走了,頻繁的更換長期照顧孩子的人,或者換成與孩子的交流質量比較低的人,會讓嬰幼兒更加缺乏安全感,會破壞孩子建立安全感的能力。

哈佛大學報告提出的關於兒童要牢記的8件事,翻譯成白話在說啥

4、大量腦結構是在出生後的頭三年形成的,並且在孩子三歲生日那天,這種發育影響也並沒有被關閉。

就是說孩子出生的頭三年是大腦發育的非常非常重要的階段,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在社交、情感、認知能力方面,影響會一直延續到青春期甚至早期成年階段。不過也沒事兒,在更漫長的成年階段,也能通過學習來嘗試讓自己改變。

哈佛大學報告提出的關於兒童要牢記的8件事,翻譯成白話在說啥

5、嚴重的忽視似乎至少對健康的危害與身體虐待一樣大,甚至可能更大。

就是說如果長期對孩子冷暴力,或者嚴重的漠不關心,對孩子的危害比打他一頓的影響還要大。會造成孩子出現嚴重的注意力不集中,語言表達能力差,學習差,三觀不正,認知障礙,甚至不願意跟別的小夥伴玩兒等等問題。

隨著年紀的增大,這種冷漠的關係,比打孩子對大腦發育造成的破壞還要大。

哈佛大學報告提出的關於兒童要牢記的8件事,翻譯成白話在說啥

6、 曾遭受逆境或暴力侵害的幼童,並非總是會發展應激障礙,或暴力的成年人。

雖然有些小孩是單親啊,或者家庭挺不幸福的,確實會讓他們有一些不好的影響,但是也不能證明就一定是壞人胚子,如果有比較靠譜的人,繼續撫養他們,或者長期進行溝通治療的話,還是可以改善的。

哈佛大學報告提出的關於兒童要牢記的8件事,翻譯成白話在說啥

7、 僅僅將兒童從危險的環境中帶走並不能自動扭轉這種經歷的負面影響。

嗯,聽起來和第六條有點兒矛盾,或者說廢話。意思就是說,就算一個遭受過創傷的孩子,擺脫了危險的處境,給與了更好的照料,可是孩子們的心理康復是很難自愈的,是需要治療來促進的。

哈佛大學報告提出的關於兒童要牢記的8件事,翻譯成白話在說啥

8、韌性需要的是人際關係,而不是粗獷的個人主義。

我們面對挫折的時候呢,需要韌勁,需要擁有在逆境中能夠繼續做好工作的能力,往往人們都錯誤的以為,那種很英勇,有粗狂性格的人往往能夠戰勝逆境,但實際情況是,擁有一個非常穩定,非常可靠的支持你的人,以及培養和加強有效面對挫折的訓練,才是讓人走出逆境的根本。

要做好孩子的教育,家長要多看書,亂看書不如看貓叔。科普完了,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