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體育史上的輝煌

1970年的春天,益都車站聯中數學教師、排球愛好者彭學德去廣州出差,花了三塊五毛錢買回來一個在當地買不到的稀罕物——排球。剛從壽光參加完昌濰地區職工排球賽歸來的丁丕勝老師見到排球后愛不釋手,一開始他只是組織幾個老師練習打,後來逐漸吸引了許多學生也來加入。見大家對排球的熱情如此高漲,在丁老師的倡議和縣體委的支持下,學校確定在車站聯中發展排球運動。始料不及的是,這一舉動竟然引發了車站聯中持續十多年的排球熱,創造了青州體育史上的一段輝煌。

物資匱乏的年代,在一個普通得再普通不過的聯中發展排球運動,遇到的困難還是很大的:缺技術、少資金、場地簡陋。師生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不懂技術就買來書本,邊學習、邊鑽研、邊訓練、邊提高;沒有經費,老師帶領學生勤工儉學,砸石子、撿廢品,掙來的錢買排球;買不起鐵網杆就用木棒代替,用煙桿子線自己織排球網。靠著這份勤奮、執著,車站聯中的排球運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步一步發展起來,只用了兩年的時間就發展到人人打排球,班班有球隊,天天有比賽,排球滿天飛,熱火朝天的運動場面。有的班級甚至達到了人手一個排球的水平。小小的排球吸引著車站聯中每一個孩子,成了他(她)們情有獨鍾、難以割捨的至愛。

由於年代久遠,蒐集當時車站聯中在室外排球訓練的照片幾經周折,這張珍貴的照片由耿文先生提供,它最初發表在1974年6月10日《大眾日報》上,照片說明是:益都縣城關公社車站聯中廣泛開展群眾性排球活動,師生們正在切磋球藝。據耿文先生回憶,當時的“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還專門為車站聯中拍攝了紀錄片。

排球的普及,為選拔隊員組建校排球隊打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到1972年,車站聯中的排球隊已是從臨朐到壽光,從高密到濰坊,打遍昌濰無敵手。有時甚至和高中排球隊對壘也不在話下。1973年即獲得全省中學生排球賽第一名。一個小小的聯中排球隊,取得如此成績,確實令全省體育界刮目相看。1974年秋天,全國中學生排球賽在遼寧舉行,省體委確定,車站聯中排球隊代表山東參加這一比賽。

對於上級的信任,師生們倍感欣喜,同時也覺出身上擔子的沉重。校長楊樹樑號召大家,不辜負全省人民的期望,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賽前的艱苦訓練之中。排球隊長、後來擔任市競技體育學校校長的厲復義回憶當年訓練的情景:早上四、五點鐘起床訓練,丁老師陪著隊員在球場上摸爬滾打,練習發球、扣球、魚躍接球;楊校長親自跑前跑後,為我們送水、遞毛巾、撿球,做後勤服務;中午忘記了吃飯,頂著炎炎烈日還在切磋球藝、研究戰術。直到夕陽西下,運動場上依舊活躍著隊員們的身影。許多隊員連日勞累,經常抱著排球就睡著了……

1974年8月,由縣體委主任張洪科帶隊,縣體委朱傳俊老師、車站聯中的丁丕勝為教練的一行15人的排球隊,帶著全縣人民的重託踏上了北去的火車向遼寧進發。經過幾天的旅行,來到蓋縣,準備參加比賽。比賽期間的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小插曲令參賽人員至今記憶猶新。比賽剛開始不幾天,發生了食物中毒事件,參賽人員除了山東隊以外,都嘔吐、拉稀,比賽被迫推遲了七、八天。人們紛紛來詢問山東隊有什麼秘訣沒染上病?原來臨出發前老師讓隊員每人帶了幾頭大蒜,每頓飯吃幾瓣,從而躲過一劫。人們對山東大蒜的妙用大加讚賞。比賽一開始,人們並沒有看好個頭不高、其貌不揚的山東隊。當車站聯中排球隊取得三戰三捷的戰績時,立刻吸引了人們的視線。整個比賽場轟動了,人們紛紛湧過來為山東的隊員們加油助威!與遼寧隊爭奪第三名的一場打得難分難解,終因我方二傳手崴了腳不能上場而以二比三失利。取得全國第四名的成績已是難能可貴,在青州球類比賽歷史上取得這個名次,應該是第一次吧。

消息傳到家鄉,車站聯中沸騰了!益都縣沸騰了!人們紛紛湧上街頭奔走相告,縣領導趙立城親自到車站迎接,數千人排起了長長的隊伍,敲鑼打鼓夾道歡迎載譽歸來的排球健兒。車站聯中排球隊為益都、為昌濰地區、為山東省爭得了榮譽,立下了功勞。成就和榮譽進一步激發了師生們的積極性,在各部門、各級領導的支持關懷下,車站聯中的排球運動更加普及,更加深入人心,水平進一步提高,項目連續十年在昌濰地區保持第一。車站聯中先後多次受到國家、部委、省、地區、縣的嘉獎。1975年9月,車站聯中負責人楊樹樑,作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的代表,出席在北京舉行的第三屆全運會開幕式,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1981年,車站聯中女子排球隊參加湖北全國中學生“三好杯”排球賽獲第四名,1985年男子排球隊在江西參加華東傳統項目學校排球賽獲第一名。先後向山東體工隊、國家青年排球隊輸送了像於翠芝、張曉華、蔣國棟等著名運動員;為各級大專院校、體校輸送學生四十多名,他們畢業後成為遍佈全國各地的體育人才,為我國的體育事業發揮著光和熱。車站聯中體育教師丁丕勝被評為全國優秀業餘教練員、山東省優秀教師。這是令車站聯中師生永遠引以自豪的一段歷史。

從車站聯中發展排球運動的經歷中,我們至少得到三點啟示:一是業精於勤,只要有心,勁沒有白使的。條件再艱苦,基礎再差,只要認定方向,鍥而不捨,就一定有所收穫。二是發展體育運動,一定要有群眾基礎,從娃娃抓起,保持連續性。車站聯中的排球得益於基礎打得好,從小學生就開始訓練,甚至專門定做了小型排球專供學生訓練使用,從而使排球運動十幾年長盛不衰。三是車站聯中在培養學生的身體、心理素質、基本技能、道德情操、勞動觀念等方面的作為,對於當今提倡的素質教育有啟迪作用。

現任濰坊市體育局局長、當年車站聯中排球隊長兼二傳手的耿文,總結這一經歷時說:“車站聯中的排球精神就是:白手起家,艱苦創業,奮力拼搏,甘於奉獻。這種精神不僅成就了當年的輝煌,也使所有車站聯中人、使我們體育人終生受益。” (唐樹棟)

青州體育史上的輝煌


1974年8月,車站聯中排球隊代表山東參加在遼寧舉行的全國中學生排球賽,途中經過大連時在老虎灘拍照留念。

青州體育史上的輝煌


風華正茂、洋溢著自豪與喜悅、載譽歸來的車站聯中排球隊(攝於1974年10月)。

青州體育史上的輝煌


車站聯中在室外進行排球訓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