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等公屋,死等龕位!香港骨灰位短缺,輪候“陰宅”要4年2個月!

“生等公屋 死等龕位”,這句話道出了香港人的心塞!目前香港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長達5.5年,就連公眾龕位“陰宅”也供不應求。


生等公屋,死等龕位!香港骨灰位短缺,輪候“陰宅”要4年2個月!

根據食衛局回覆立法會特別財務委員會提問時透露,香港2018年多達35,693宗骨灰龕位輪候申請,平均輪候時間再度延長,長達50個月,即4年零2個月。

食衛局又透露,私營骨灰安置所發牌委員會已收到108間私營骨灰安置所提交的牌照申請,至今僅批出2間私營骨灰安置所的牌照。

香港公營骨灰龕位需求緊張,私人骨灰龕位價錢驚人,平均一個龕位叫價10萬至40萬元不等。未能“上位”的先人,被迫暫存於長生店。


生等公屋,死等龕位!香港骨灰位短缺,輪候“陰宅”要4年2個月!

香港地少人多,人們死後缺乏地方安葬一直是社會關注的課題。在香港,一般來說,市民為死去親人舉辦喪禮後,遺體隨即火化,然後市民將骨灰領回,另作安置。

為紓緩骨灰位不足的情況,特區政府在十多年前已經開始推廣綠色殯葬。食環署的最新數據顯示,綠色殯葬由2012年的2814宗增至2018年的6324宗,分別佔死亡總人數的6.4%和13.3%。

香港的綠色殯葬主要分為紀念花園撒灰和海上撒灰,而前者一直較後者更受歡迎。以2018年為例,在紀念花園撒灰的佔綠色殯葬總數的近85%。


生等公屋,死等龕位!香港骨灰位短缺,輪候“陰宅”要4年2個月!

特區政府食物環境衛生署自2010年起提供免費渡輪服務,讓市民在香港指定海域撒灰。

目前全港有12個由食環署管理的紀念花園,還有兩個由私人墳場管理。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薄扶林道墳場是私人墳場,除了土葬墓地和骨灰位,還設有一個名為“思恩園”的紀念花園,環境寧靜清幽。花園闢出了一塊花圃造型、鋪滿鵝卵石的地方用作撒灰,並設有刻上逝者名字的石碑。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香港即將有兩個公營骨灰安置所年中會局部開放申請,分別位於灣仔黃泥涌道及屯門曾咀,預計最初會先有2.1萬個龕位作申請,整體涉及的龕位約20萬個,會分階段讓公眾申請。

陳肇始又透露,政府今年推出的綠色殯葬中央登記名冊至今有約1000人登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