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危機加劇!美證監會重申風險,赴美上市更難了

美證監會近日重申中概股風險,有業內人士將其解讀為“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

中概股危機加劇!美證監會重申風險,赴美上市更難了

文/《財經》記者 張欣培 王穎 馬霖

編輯/陸玲 餘樂

時隔十年,中概股再次遭遇全面狙擊。

頭頂多項光環的瑞幸咖啡(NASDAQ:LK)自曝22億財務造假,成為了此輪中概股危機的直接導火索。隨後,又有中概股公司好未來自曝造假,也有包括愛奇藝在內的中概股公司開始遭到做空。

而這場危機或許才剛剛開始。

4月23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傑伊•克萊頓稱,不要將資金投入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股票。渾水創始人卡森·布洛克近期多次接受採訪表示,“我認為幾乎每家中概股都或多或少存在造假。”

有業內人士將其解讀為“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

“這意味著後續SEC可能會加大審查的力度,預計或將有更多中概股公司會被調查,一些中國公司可能會被提起民事訴訟,如果發現重大問題,甚至可能會被強制退市。這對於赴美上市的企業來說難度將大大增加”。瑞幸咖啡集體訴訟案在美國代理律師劉龍珠告訴《財經》記者。

在易凱資本創始人王冉看來,SEC主席親自下場提示中概股風險,未來中國企業在美股市場的處境可想而知。“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科創板豐盈鮮嫩的韭菜園。對很多有條件回A股的中概股來說,判斷是否應該啟動私有化的主要考量可能主要不再是經濟因素。”王冉表示。

“這次由瑞幸、好未來造假引出的中概股危機,是中國企業治理結構不完善、內部缺乏透明度的問題集中大爆發。”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向《財經》記者表示。

不過,中概股市值並沒有遭遇大幅縮水。Wind數據顯示,從市值上看,截至4月1日收盤,紐交所中概股的市值是12339.49億美元;納斯達克中概股市值3167.59億美元;截至4月24日,紐交所中概股市值為13197.77億美元,納斯達克中概股市值為3474.84億美元。

美國SEC重申中概股風險

明星企業瑞幸咖啡自曝財務造假,引發了一系列中概股危機。好未來自爆銷售醜聞,愛奇藝、跟誰學等公司相繼被做空。渾水創始人卡森·布洛克更是表示,愛奇藝做空項目並沒有結束。

而中概股的危機仍在加重。

4月23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傑伊•克萊頓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因為信息披露的問題,投資者近期在調整倉位時,不要將資金投入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股票。

在此之前的4月21日,SEC在官方網站上也發佈了一篇題為《新興市場投資涉及重大信息披露、財務報告和其他風險,補救措施有限》的文章。文章指出,新興市場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無法獲取審計底稿等問題,存在重大投資風險。

文章中還強調,PCAOB仍然無法獲取中國公司的審計底稿。在今年2月19日,SEC也曾發表聲明稱,基於PCAOB在中國的檢查工作受到限制,美國證監會正在向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施壓,以確保其仔細審查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的管理和披露風險情況。

PCAOB是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其任務是監督公眾公司的審計報告。

美國證監會的公開發文,無疑再次加深了中概股的信任危機。雪上加霜的是,渾水創始人卡森·布洛克近期也多次接受採訪表達,幾乎每家中概股都存在造假。

“我認為幾乎每家中概股都或多或少存在造假。在中概股公司中,20%至30%的收入虛增往往是正常的,或者說被廣泛接受的。”渾水卡森·布洛克在近期表示。

這並不是中概股第一次遭遇危機。十年前,東方紙業、綠諾國際等多家中概股企業被做空,引發中概股危機,一度導致赴美IPO企業大門的關閉。

“這次危機與十年前相比並沒有本質區別,根本原因都在於中國企業造假。”沈萌認為,這說明一些中國企業並沒有吸取此前的教訓,中國企業與現代企業制度還存在較大差距。

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金融學講席教授田軒日前撰文表示,“目前這個特殊的時間點,世界對中國製造、中國企業的不信任一旦被放大,原本艱難的赴美上市環境大概率會雪上加霜,2012-2014中概股在美國的艱難時刻或許會重演。”

老虎證券合夥人徐楊對《財經》記者表示,從短期上來看,美國的機構投資者對中概股的投資門檻確實是會有所收緊。從中長期來看的話,投資中概股投資美國以外的國家,對於美國的成熟機構的投資人來講,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並不會因為極個別的事件而導致他們改變了中長期的一個策略。投中概股與否還是要看投資一些中概股它所在的行業的一個未來的潛力。

有業內人士預計,在赴美上市通道收緊之下,更多企業或者將選擇內地或者香港作為上市首選。

跨境執法“拉鋸戰”

瑞幸造假事件此前已引起了中國證監會的關注。4月3日,中國證監會就表示,“不管在何地上市,上市公司都應當嚴格遵守相關市場的法律和規則,真實準確完整地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事實上。”

4月22日,銀保監會表示,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性質惡劣、教訓深刻,銀保監會將堅決支持,積極配合主管部門依法嚴厲懲處。

業內人士認為,瑞幸咖啡造假事件或促進中美雙方的監管合作。

事實上,在追查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方面,中國證監會與SEC曾有過合作。早在2012年4月,據中國證監會披露,通過國際證監機構的協作機制,在美國SEC協助下,查清了宏盛科技利用虛假提單騙取信用證承兌額4.85億美元,摺合人民幣30.6億元,由此虛增2005、2006年主營業務收入。

2017年,登雲股份IPO造假一案中,涉及其美國子公司提前確認收入,導致合併報表利潤增加,同樣涉及中國證監會與美國SEC的協作。

不過,中美雙方在跨境審計監管方面一直沒有實質進展。

美國SEC在2020年4月21日發佈的聲明中也指出,PCAOB在獲取對在美上市中國公司進行審計所需的基礎工作文件方面能力有限,無法獲取中國公司的審計底稿。

根據2002年的《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所有為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出具審計報告的會計師事務所,必須在PCAOB登記,PCAOB有權通過檢查審計工作底稿等方式對上述會計師事務所進行監督,並對違規行為予以處罰。

2013年,中國證監會、財政部與PCAOB簽署了執法合作備忘錄,中美審計跨境執法合作破冰。

根據此備忘錄,對於在PCAOB註冊的中國會計師事務所,如果其在美業務涉及到有關案件需要調取會計底稿時,中方可有條件提供。但這類底稿只限於調查執法涉及案件的文件,對於美方最希望突破的現場檢查參與問題上,中方沒有鬆口。

2018年12月,SEC和 PCAOB就曾發佈聯合聲明,表示對於業務在中國的美國上市公司,獲取信息仍存在挑戰。PCAOB在其網站公佈了224家美國上市公司,其審計師位於PCAOB檢查存在障礙的司法管轄區,其中約200家公司的審計師在中國。

大成律師事務所範興成律師表示,中國審計機構在面臨PCAOB或SEC要求其提供審計工作底稿檢查要求時,確實面臨一些中國法律風險,比如違反國家保密法的風險,如果審計底稿涉及到國家秘密,則審計機構有保密義務;違反檔案管理相關法規的風險;違反註冊會計師法的風險,如果審計底稿中有客戶的商業秘密,不得擅自向境外披露。

“這在客觀上增加了SEC調取中概股工作底稿的難度,而且中概股公司上市主體大多註冊在離岸地區,這對於中國證監會來說,除了境內通過VIE結構控制的經營實體外,也有鞭長莫及的難點,一定意義上存在監管的雙重盲區。”有業內人士分析。

但這樣“跨界執法的空白地帶”在大成律師事務所美國律師柳治平看來,並不是關鍵。

他表示,美國的整個證券法的執法,不是以政府監管懲戒為主的,而是主要通過市場化的利益,驅動律師發起證券法集體訴訟為主。政府對上市公司本身,包括其聘用的審計師的監管,大有“無為而治”的意味,只有在情節惡劣的時候,美證監會才會會同司法部展開民事與刑事調查。對公司的監管,更多的是依靠公司自身的披露,以及法院和集體訴訟律師們的推動。

“部分中概股之所以在美國如此猖獗作假,是因為中美兩國沒有引渡協議,其高管和董事難以被美國政府人身控制後承擔個人刑事責任。”柳治平認為,如果中國政府在此領域加強與美國的監管協作,會倒逼中概股更加遵守美國的證券法,降低其訴訟風險。

不過,範興成律師也提醒,雖然跨境審計監管目前沒有實質方案,瑞信咖啡造假事件出現後,中國證監會發表聲明表示高度關注和強烈譴責。近日,有媒體報道,SEC就已向中國證監會發函,與證監會就雙方配合對瑞幸咖啡進行徹查一事進行溝通。不過,《財經》記者並未從官方得到證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