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

把刘备当成当统,是最典型的家天下思维,实际上,刘备与曹操、孙权并无二致,都是乱世时代的枭雄人物,《世说新语》中有一段故事,可以形象贴切的为我们提供一个刘备的历史定位:

曹公谓裴潜曰:卿昔与刘备共在荆州,卿以备才如何?

潜曰:使居中国,能乱人,不能为治。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

曹操问裴潜说:你以前在荆州的时候,与刘备共处,你以为刘备的才能如何?

裴潜回答说:徜若刘备在中原,只能扰乱人民,不能治理,如果在边远险阻地方,足够做一个独当一面的霸主。

裴潜的评价是:刘备没有治理民众的能力,但却可以放在边关独当一面——看看裴潜原话,可知所谓的治世之奸贼,说得正是我们善良的大耳朵。

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个评价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说:刘备这个人,天生就是给人添麻烦的高手。

把他放在中原,他只会给人民群众添麻烦,还谈何治理?

把他放在边关,他就会给边关外边的人添麻烦,这当然是好事了。

那么,刘玄德同志都是怎么给大家添麻烦的呢?

史载,刘备曾下令禁止百姓酿私酒,凡是在百姓家中搜出酿酒器具者,一律问罪。

于是有一天,简雍与刘备一同出行,见路上有男有女,简雍急忙对刘备说:快快快,快逮住那一男一女,他们要当街野合……刘备大惊,问:你是怎么知道他们要干这种事儿的呢?

简雍回答道:因为他们身上都带着干这事的工具啊。

刘备哈哈大笑,就废除了这道命令。

这个就是刘备给川蜀人民的贡献了,自从他老人家去了四川,四川人民连酿酒的权力都被剥夺了。

其实酿酒这桩事,只是小菜一碟,刘备攻取西川的时候,还玩过更狠的。

刘备在攻四川刘璋之前,对士兵们宣布:只要拿下四川,库府里的所有金银财宝,你们随便拿,都归你们了,孤王不取一物。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为了库府里的金银财宝,三军将士拼了老命,顷刻之间成都拿下,士兵们抛下兵器,每人拎麻袋数十条,蜂拥冲入库府,霎时间就见那原本充盈的库府,只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等士兵们兴高采烈扛着一麻袋一麻袋的财宝出来,却见门外早有告示:为了统一市场,稳定物价,杜绝非法交易,维护广大消费者权益,自滋日起禁止非法交易,所有的交易都要在官市中进行,违令者没收交易工具……

士兵们扛着财宝到官市一瞧,嘿,这里还有一招更损的,官市交易,必须要使用人家刘备自己铸的大钱,别的货币统统无效,要想进行交易,你得先拿自己的财宝金银去刘备那里换筹码……

结果士兵疯抢了半天,白白落了个贼名,到终了手中的金银财宝,全部换成了一堆没用的筹码,所有的财宝全都归了刘备。

《三国演义》中说,刘备在荆州逃亡的时候,数十万名老百姓哭爹喊妈的跟在后面,这就是罗贯中瞪大眼睛说瞎话了,老百姓跟着刘备干什么?还嫌被这厮玩得不够啊?

不过话说回来,刘备确实没给荆州人民添什么麻烦,倒是诸葛亮这兄弟,可把荆州地带的游客给蹂躏惨了。

史载:曹操水陆大军齐下,旌麾南指,刘琮束手……就在刘琮的两手欲束未束之前,刘备考虑应战,可是当地百姓数目太少,哪怕是都送上前线去,也不够曹兵砍的。正发愁之际,诸葛亮献上一计。

诸葛亮说:荆州的人口少,那是指有户口的固定人口,其实流动人口并不少,我们马上搞一个流动人口统计,命令所有流动人口都要如实上报,然后再把他们组织起来,送到前线去让曹操砍,不信累不死他……

这个就是荆州人民扶老携幼跟在刘备后面跑路的历史原貌了。

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跟着刘备跑不行啊,你不跟着跑他宰了你。

这就是裴潜所说的刘备不能治理人民的原因了,男女老幼都被他送到前线,这种人放在边关,那他的对手岂不是活活为难死?

不过话又说回来,把群众组织起来送上战场,是战国年间商鞅的首创,而且刘备玩这个还算不上是优秀的,曹操也是这方面的行家高手。

史载:曹操与官渡之战而后,拿下了冀州,于是就兴冲冲的赶去视察,到了冀州,有当地名士崔琰接着,拿出当地百姓的户口来一看,足足三十万人。曹操大喜,立即吩咐道:马上把这三十万人编成军队,组织训练,我带他们去拿下荆襄……崔琰却说:我反对,冀州百姓,饱受袁绍的蹂躏,被迫拖家带口上前线去打仗,这是何等不人道的啊。冀州百姓,盼星星盼月亮,就盼着朝廷来解放他们,可是你曹操来了,不说恩惠百姓倒也罢了,反倒想再把他们拖入战争中送死,这岂不是让冀州百姓为之失望。

曹操点头,你说得有道理,然后就把崔琰抓起来,削光了头发,押到劳改营中去做苦役。没过多久,曹操又说:崔琰这厮不认真接受改造,天天捻着胡子,分明是抗拒劳动改造,杀之。

于是崔琰就被定点清除了。

我们注意到了,刘备能够成为与曹操齐名的人物,那是因为他们都熟谙统御民众的策术,这个长处使他们成为了继刘邦时代以来第二批风云人物,一个人能够把法家思想的精华——御民之术运用得炉火纯青,那就意味着他们的脑子不简单,肯定不会停留在原始思维阶段。

这样的人物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会有市场,但是在东汉末年的特定时期,那就更免不了要捞得盆满钵满。

那么,东汉末年这个时代,又有什么特点呢?

这个时代,正是民众中暗潮涌动,知识界却雄心勃勃想要问鼎权力,结果与太监集团展开了残酷而血腥的对搏,双方搏杀的结果,是中国的知识精英与没卵子的太监们同归于尽,并最终迫使民众追随了天师教的时候。

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

小吏张陵辞官不任,入山修习道术,创天师道,这固然是与人类文明的进展合上了拍,但也与当时中国的政治特点有关。

汉光武帝刘秀以武力起家,一统天下,再加上边关匈奴人马也跟着起哄,搞得文士书生纷纷投笔从戎,正所谓,宁为百夫长,勿为一书生,结果折腾来折腾去,折腾得东汉朝廷好象是一个草台班子,权柄旁落,统兵在外的大将军威势日盛,传统的宰辅制度竟尔是形同虚设。

到了东汉第二代汉明帝时期,理论上来说这个时期应该是狠抓思想教育的时候了,文化舆论宣传阵地,你皇帝不去占领,知识分子就会跑上去趴窝。小吏张陵正是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才躲入深山去完成他的天师道理论建设,如果汉明帝脑子稍微明白一点,也会立即把儒术抓起来。

可是汉明帝舍近求远,放着钳制民众思想的儒术不用,跑到西域去求佛,求佛是好事,应该表扬,可是佛学刚刚进入中国,怎么也得有个适应时期吧?这个适应时期往少里说也少不三两百年,汉明帝他等得及吗?

理论建设是一片空白,导致了民众思想混乱,知识精英们敏锐的抓住了这个难得的契机,跳了出来,企图问鼎权力。但是比知识精英更快一步抢占了权力真空的,却是太监,因为他们距离权力最近。

公元92年,东汉和帝厌恶窦太后其兄窦宪专权——专权到什么程度呢?窦宪看中了沁水公主的私宅,不由分说就把自己铺盖卷搬了进去,往沁水公主的榻上一铺,躺下便睡,沁水公主不敢吭声,只能偷偷跑掉,此事被汉章帝得知,对窦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下不为例。

汉章帝的时候,窦宪的妹妹只是皇后,他就把公主欺负得连哭都不敢,等到了和帝即位,窦宪的妹妹成为了太后,窦宪的权势就扩张得更加没边没沿了。最后发展到了他去朝廷的时候,大臣们商量是不是对他下跪并三呼万岁,这时候的汉和帝,已经是形同傀儡,不唯是朝中官员都依附了窦宪,连身边的太监都靠不住了。

从光武帝刘秀到和帝,这才不过是四代人,就又回到了王莽时代的局面了,可知这刘秀打的底子是何等的糟糕。

窦宪威风凛凛的接受众臣的朝拜,汉和帝却孤零零的坐在深宫里,琢磨着能不能找个朋友来帮忙。他一个皇帝能找什么人?

只能找太监。

中常侍,钩盾令郑众谨慎而有心计,成为了汉和帝夺权力的唯一助手。

于是忽然有一天,汉和帝在郑众的保护下,出现在北宫,下诏命令执金吾和北军五校尉备战,驻守南宫和北宫,关闭城门,将朝中窦宪的亲信死党统统逮捕,送入监狱后处死,随后逼令窦宪自杀,轻而易举的夺回了权力。

从此,太监正式走入政坛,成为皇帝身边最可靠的力量。

但汉和帝权力再大,迟早也是要死的。他死后儿子殇帝即位,听听名字,就知道这孩子命太短——汉殇帝生下来不到一百天当皇帝,还没过两百天就蒙主宠招了,于是大家找了汉和帝的侄子刘祜即位,是为汉安帝。

是大家找了汉和帝的侄子刘祜即位,是为汉安帝。

这个汉安帝来得太晚,权力再次落入了太后邓氏及外戚手中,汉安帝忍啊忍,终于忍到了邓太后咽气,于是汉安帝疯狂的反攻倒算,将邓太后满门统统干掉,此役太监再立新功,宦官李闰、江京封候。

在这次战役中,汉安帝的小舅子阎显,保姆王圣及王圣的女儿王伯荣,也都荣立战功,获得嘉奖。

嘉奖之后,汉安帝就死了,于是他的小舅子及保姆就商量说:要想保住我们手中的权力,最好是再立一个年幼的小皇帝,于是精选了出生不久的北乡候刘懿,可是刘懿这孩子缺德,摆了阎显等一道,刚刚坐龙椅上就死了,结果让安帝的儿子济阴王刘保杀入宫来,夺得皇位,是为顺帝。

于是汉顺帝幸福的进宫,逮住一群美貌的妃子幸御起来,后宫嫔妃如花,就等他这一个大男人,可知其争宠之斗,犹为激烈。佳丽三千,但是汉顺帝最喜欢的却只是一个姓梁的妃子,然而却是奇怪了,这梁妃偏生对汉顺帝没什么感情,反而经常建议汉顺帝最好去找别的女人泄火——夫阳以博施为德,阴以不专为义。《螽斯》则百福所由兴也。愿陛下思云雨之均泽,小妾得免于罪——这世上竟然还有不喜欢让男人搞她的女人,汉顺帝惊奇之,于是册封梁贵妃为皇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